08.13 村里最好相处的婆婆,在儿媳妇嫁过来3年后,疯掉了

村里最好相处的婆婆,在儿媳妇嫁过来3年后,疯掉了

01

李阿姨在镇上出摊卖早点已经二十几年了。

有些年轻人从小到大吃着她的早点长大,工作以后还是经常光顾李阿姨做的早点摊,那味道已经深入味蕾深处,难以忘却。

李阿姨早点最有名的非葱油饼莫属,饼外脆而里嫩,香脆中带着甜味,柔软而不粘牙,四季葱香而不焦回味无穷。

对了,还有李阿姨标志性的微笑,总能准确说出买早点孩子的名字,温和亲切不做作。

李阿姨丈夫走得早,靠着她这个早点摊子撑起这个家,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本科。

村里哪家有女孩跟李阿姨的儿子年纪相当的,总盼着能跟李阿姨结成亲家。

图什么的都有,唯一相同的,就是李阿姨的性格。

这样好相处的婆婆,镇上找不到第二家了。一些做母亲的心里盘算着,即使穷点,将来女儿有个好婆婆比什么都强。

何况,以后李阿姨家里也不一定穷,两个孩子会读书又孝顺,以后一定有出息。

李阿姨的大儿子毕业之后就去了大城市里,入职了一家外资企业。

据一些看过李阿姨银行短信的人说,李阿姨的大儿子每个月都会给她汇钱,每次都没有低于过1万的。

李阿姨有一个存折,存着娘仨的钱,自己的钱养老用,两个儿子的钱存着以后娶媳妇用。

大家每次谈到这里,都要竖起大拇指,这年头李阿姨这样的女人不多了,这样的婆婆也难找。

村里最好相处的婆婆,在儿媳妇嫁过来3年后,疯掉了

02

李阿姨的小儿子大学毕业就带回来一个女孩子,长得白净漂亮。

她喜欢的不得了,村里的大媒婆谭嫂说:“这外地女孩不知道底细,还是本地的好。”

李阿姨说:“本地外地不重要,只要两人是真心实意相爱就成!”

别人又劝:“你没看王家跟张家那两个外地媳妇?拿着钱带着孩子跑了,本地的媳妇知根知底,上哪跑去!”

这事李阿姨当然清楚,但是自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这个女孩子是小儿子大学里面谈的,老家远是有点远。可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小儿子喜欢,比什么都强。

没多久,女孩肚子隆起,李阿姨怕人说闲话,就开始操办结婚的事情。

女方家里一千个不愿意,嫁这么远不说,一看李阿姨是个卖早点的,家境确实不太好,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都懂,不愿意女儿遭这个罪。

双方没谈拢,女方家里开出了一口价,彩礼三十一万八,一分不能少。

小儿子刚毕业哪来的钱,整天魂不守舍,而女孩的肚子越来越明显,李阿姨只好找大儿子商量。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彩礼订在了十六万八,都说李阿姨傻,本地媳妇给六万算高的了,知根知底多好。

李阿姨没有说什么,儿子结完婚就算是了结了一桩心愿,值了。

村里最好相处的婆婆,在儿媳妇嫁过来3年后,疯掉了

03

婚礼过后6个月左右,儿媳妇就生了,是一对龙凤胎,之前说十六万八亏了的人,都说李阿姨赚到了。

要知道别人哪怕是做试管婴儿,也很难做成龙凤胎,何况李阿姨儿媳妇这是纯天然的,让人羡慕。

孩子刚生下来没多久,儿媳妇就搞出来一件事情,想让女儿随娘家姓。

李阿姨心里不同意,嘴上却不好说,而且她为人和善,最不善于讨价还价。

儿媳妇家里两个女儿,一心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知道女儿生了龙凤胎,马上怂恿女儿提出这个意见。

小儿子姓氏观念本来不强,这事没人反对,也就被默许了。

上户口的时候,李阿姨突然反悔,死活不同意孩子跟着儿媳妇娘家姓,儿媳妇大闹一场落败。

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儿媳妇彻底不管两个孩子了,李阿姨做的饭菜总是被她挑三拣四。

从那天起,李阿姨再没有出过早点摊了,不光两个孩子闹个没完,连儿媳妇也跟着闹。

好几次李阿姨实在忍无可忍,儿媳妇冷言冷语说道:“你要是不喜欢我,我明儿就回家!彩礼也不会退的!”

李阿姨只得把气咽下去,生怕自己一句话没说好,让儿子的婚姻走向终结。

儿媳妇得势,变本加厉,什么事情都是依着性子来,端茶倒水稍有不如意就是发脾气。

就在儿媳妇嫁过来3年之后,李阿姨精神分裂,疯掉了,儿媳妇带着女儿离婚回了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