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林則徐晚年為何提倡種植鴉片?

雲緋


古醫學巨大著《黃帝內經》中有一個說法叫以毒攻毒!實際上,連久治不愈的癌症,也能以“毒蛇液”等巨毒入藥治療,近代作家張愛玲的姑姑癌症後,就是靠毒蛇液治療得以延長壽命。

晚年,以禁菸聞名的林則徐,提倡大面積種植鴉片,用的就是“以毒攻毒”之法。這一招如果成功了,可以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不成功,那就叫:作大死!


最初,林則徐提出此法時,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林則徐“老糊塗”了。直至今天,因為這個決定,無數人對林則徐依舊有著很深的誤解。但這一切結果,林則徐在寄出那封信時,已經有了心理心理準備。

1847年,在林則徐過世前三年,林則徐接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信是一位在職的官員寫的,信中該官員問“如何才能改變目前國內的困境呢”?

時年已62歲的林則徐想了很久後,提筆給他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原文摘錄如下: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這話翻譯成白話文的大意就是:我(林則徐)恨的是國人只抽洋菸而不抽土煙,導致白銀外流,我提議在國內種植鴉片,以阻止國內白銀外流……


林則徐的思路是:以國產毒品對抗進口毒品,至少還能挽回經濟上的利權。說不定,還能間接促成“禁菸”。

於是乎,很快,朝廷就默許了這一提議,鴉片的種植區域,從雲貴川等地,迅速擴展到全國,美麗動人的罌粟花在全國到處開放。

再於是乎,中國“山寨”的鴉片已經華麗的趕超洋菸,擠佔了英國殖民者的份額。

但此舉畢竟是“以毒攻毒”的險招,很快,此法雖阻止了白銀外流,但因為鴉片煙越來越多,林則徐預感“鴉片對中國人身心的最大殘害”即將來臨。可以想見,一心為國為民的林則徐心裡的“痛”該是多麼入骨。

1850年,林則徐帶著遺憾突然離世了。或許,如果林則徐能多活幾十年,他將會含笑離開,因為:林則徐死後的第32年,即1882年,因為全國大範圍種植鴉片,大清國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並開始出口返銷至歐美。最終倒逼英法等國開始主動提出禁止鴉片貿易。
圖為種植罌粟


1906年9月20日,光緒帝明降諭令,宣佈嚴厲禁菸。1908年3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禁菸條約》。

自此,中國的禁菸真正走上了正軌。世人可知:這一切背後,至始至終,全是林則徐的良苦用心啊!他,無論禁菸還是鼓勵種煙,看似截然相反,實際卻:從未變過初心啊!



記者李滿


說起來,這倒也是事實,林則徐公晚年的確是提倡過種植鴉片的,他原話是這麼說的: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意思大概是國內種植罌粟亦無不可,我所恨的是國人只抽洋菸而不抽土煙。如果我們種出鴉片比外國便宜,誰願意捨近求遠?讓銀錢在內地自相流通,也無大礙。

這段話的確是林則徐說的,而且是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之後很多年說的,聽起來的確讓人驚訝。

林則徐之所以這麼說,實在是出於無奈。

當年林公向皇帝建議禁言,是基於兩點原因:1.鴉片摧殘國人身體。2.鴉片造成中英的鉅額貿易逆差,導致嚴重的白銀外流。

對於滿清政府而言,第二點比第一點更重要,所以清政府支持了林則徐的禁菸運動。林則徐雖然是所謂的“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其實受時代侷限,他對英國的瞭解也是非常少的。一場禁菸導致了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的慘敗,是林則徐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晚年的林則徐,面臨的局面是——禁菸已無可能,鴉片基於摧殘身心,讓白銀大量外流。

在這個基礎上,林則徐只能盡力減少損失。那麼就由中國種植鴉片,既然禁菸不可能,就乾脆讓中國人自產自銷,總好過白銀外流,把錢讓外國人賺去。

基於如此思想,從十九世紀後半葉開始,中國開始種植鴉片,最早從西南雲貴一帶種植,後來迅速流傳到西北陝西甘肅。在小說白鹿原中,當地的農民們廣泛的種植鴉片,因為鴉片帶來更多的利潤。

農民們不知道,大量種植鴉片導致糧食產量驟減,後來陝西的大饑荒,主要原因就是廣泛種植的鴉片煙。

到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煙土不僅能自產,甚至能外銷,反殺歐美東洋市場,真是諷刺。民國政府一直的禁菸運動形同虛設,鴉片有增無減,甚至成為了軍閥軍費的最主要來源之一。黑幫、軍閥、地主等等都將鴉片作為重要財源,農村的地主,有了點積蓄就在鎮裡開個煙館。上海的黑幫,用貨輪來運送進出口的鴉片。中原的小軍閥們,更是公然用軍隊保護鴉片販運,整個中國已經成了毒品的世界!

鴉片的禁絕,要等到建國後才真正實現,一部中國禁毒史,其實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小約翰


中國近代史以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鴉片對於中國人來說無疑具有特殊的認知意義。

眾所周知,林則徐是當年力主禁燬鴉片的民族英雄。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晚年的林則徐卻轉而提倡國內種植鴉片!

請問這是事實嗎?是的,這是歷史的事實。


先來說一下鴉片問題的來龍去脈。道光時期,雖然鴉片在國內的不斷氾濫,“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句話算是點醒了道光皇帝。

從字面意思看,道光關注的主要是兩點,一是鴉片導致白銀外流,二是鴉片導致軍隊素質下降。這才是道光決定禁菸的主要動機。

當然,包括道光皇帝、也包括林則徐等嚴禁派大臣在內,他們也不是不關心老百姓的身體素質,但這可能是放在第三位的。



鴉片戰爭爆發後,因為戰事的失利,林則徐一度被貶謫新疆。道光二十六年(1846)七月,林則徐被重新啟用出任陝西巡撫。

次年,署理江西撫州知府的門生文海致信林則徐,其中請教如何防止白銀外流一事。林則徐在回信曰: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從這個意義上說,林則徐雖然仍舊反對鴉片,但鑑於禁菸事務的複雜性,其不得不做出讓步,並以本國自產的方式來抵制外來洋菸。

這大概就是經濟學上說的“進口替代”政策吧!

客觀地說,毒品問題一向是國內外社會的頑疾痼疾,以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尚難有辦法徹底根除,更何況控制力如此低下的晚清社會。

既然徹底禁絕完全做不到,只好用自種鴉片、降低價格的方法來排擠外來鴉片,這於道德倫理乃至法律都是說不過去的,但只能說是當時次選的方法。

事後證明,國內種植鴉片確實“成效斐然”,到1880年代,價格低廉的國產鴉片已經成為主流,白銀外流問題得到了遏制,而且鴉片稅收甚至成了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在銀錢問題的背後,卻是以更多的人吸食鴉片作為代價,這卻是令人值得深思的!


坑爹史冊


其實這和當時歷史背景是很有關係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乃至整個歐洲對於鴉片是個什麼態度呢?

答案很可能讓你很吃驚,在19世紀,鴉片在英國竟然是每個家庭的常備藥品,頭疼腦熱,發燒感冒,嘔吐腹瀉,失眠多夢,來一發鴉片瞬間就能好,誰用誰知道。

當然,當時英國人用的是鴉片酊,一種把鴉片溶於酒精再加入其他混合草藥的製劑。口服使用,並不是抽大煙。

當時鴉片在英國普及到什麼程度,街頭巷尾隨便小商店都買的到。我給大家看幾張當時英國街頭的廣告,大家感受一下。

溫斯洛夫人的舒緩糖漿,最古老,最安全和配方,讓您的嬰兒快速入睡。現在大減價啦!快來買。(成分是鴉片,酒,和氨水)


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其他皇室成員強烈推薦的"皇家嬰兒保持劑(不知道該怎麼翻譯)",女王強烈推薦!!!還不快來買。


1849年英國雜質上的插圖,"鴉片,窮人孩子的私人護士"。

所以鴉片在英國是太正常不過的普通藥物和商品了。

而中國人從一開始就沒把這個當做藥物,而是娛樂毒品,也就是大煙。從嘉慶王朝開始,清朝的統治者就認識到這個東西的危害,並且開始禁菸。

從某種程度上說,第一次鴉片戰爭也有這種文化上的不理解的原因。

再林則徐的眼裡,鴉片這東西是邪惡的東西,誰買就應該抓起來。 而在英國人的眼裡,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商品,我們國家大街小巷都在賣,你最多算我走私,憑什麼抓人?

但是後來的發展也是非常有趣的,不要總認為歷史像電視中宣傳的那樣。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用大煙來迷惑中國。

實際上發生的是,中國和英國交流越來越多之後,英國人發現中國人抽大煙確實好玩,我們怎麼沒想到這種玩法,什麼鴉片酊,弱爆了好嗎! 於是中國大煙館迅速風靡英國乃至歐洲。

給大家看看當時英國以及歐洲的情形,感受一下:




英國煙館


法國煙館

美國煙館

大家注意到歐洲以及美國的煙館,基本上都是中式裝修,以及有中國人打扮的服務生了嗎,赤裸裸的文化輸出有沒有。

而此時的林則徐,經歷了鴉片戰爭的失敗,開始認真學習外國文化科,瞭解西方,找人翻譯外國書籍。著名的介紹西方的書籍《海國圖志》,有很多資料就是林則徐找來的。

再越來越瞭解西方的情況下,林則徐思想也發生了變化,既然國人這麼愛抽大煙,洋人也這麼愛抽大煙,我們一堂堂農業大國,為啥不自己種點來賺錢呢。

當然,這都是一百幾十年前的事情,請不要用今天的眼光來批判。最終歐洲各國也也開始認識到鴉片的危害,開始全面禁止鴉片,包括藥用鴉片。世界上對反毒品的努力也越來越大,禁止鴉片以及鴉片衍生毒品的努力現在已經獲得很大的成果,今天人類正在共同努力打擊新型毒品。

古代人有他們的侷限性,科學,教育那個時候都還不發達,比較蠢笨有情可原。但是今天你要是還沾染毒品,那就真是愚蠢的不可救藥了。你難道不覺得你應該比一百幾十年前的人更進步,思想境界更高嗎?

總之,珍惜生命,遠離毒品!!!!這絕對沒錯。


shawn25


以虎門銷煙青史留名的林則徐晚年提倡種鴉片,這樣的歷史事實想必會“傷害”很多人對民族英雄的樸素情感。

要把這事聊清楚,聊釋懷,得從林則徐為什麼要虎門銷煙談起。

1840年代前,到處殖民掠奪、殖民貿易的英國人在和大清國做貿易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很大。英國人發現,除了鐘錶這類可有可無的玩意,他們根本拿不出天朝子民們需要的東西,相反大清國的茶葉、瓷器、絲綢卻越來越受歐洲人的歡迎。

有進沒有出,每年好幾百萬兩白銀的貿易逆差讓英國人苦不堪言。為了扭轉此種困局,英國人隨後歹毒地想到了鴉片煙,既然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那就索性來了沾上就甩不掉的。

就這樣,“阿芙蓉”成了大清子民的成癮之物。

如果說,起初的鴉片貿易,英國人是為了扭轉貿易困局,但在暴利面前,再文明的商人也會變成罪惡的強盜,所以當鴉片煙在大清國風靡起來後,不道德的貿易很快就演變成了沒有硝煙的掠奪,而掠奪的背後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的殘害。

簡單說,錢被弄走了,人還讓徹底給廢了。

任憑那是個怎麼閉關鎖國的時代,國庫空了,兵士扛不動槍了,再昏庸無能的君王也得醒,所以,在面對“無可籌之餉,亦且無可用之兵”這一不日之局時,1838年滿清朝廷立下徹查鴉片的基本國策。

但警醒不代表清醒!對於怎麼清除鴉片之禍,可以說整個大清國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兩眼一抹黑地妄動、盲動。

那是一個需要放眼看世界的關鍵時代,而大清國的上上下下卻無一不浸泡在古老中國的老陳湯中,什麼在引領著時代?什麼在決定著時代?強者橫行的真相是什麼?弱者周旋的智慧又在哪裡?

這些,大清國沒人知道。

全部都是愚昧無知、妄自尊大的天朝上國思維,包括虎門銷煙時的林則徐。

當下,對林則徐虎門銷煙是英雄壯舉,還是誤國愚舉?很多人有爭議。

究竟該如何評價,還是先來看看林則徐上任後具體是怎麼幹的?

領受道光的皇命後,林則徐赴任廣州後手段可謂是強硬十足,不深究,不細查,不談判,隨即下令對境內的鴉片商販“入即正法,船貨歸官”。

因為手段強硬,行動迅捷,朝廷很快從英國鴉片商販手中繳獲了兩萬多箱鴉片,並在1839年6月3日在虎門沙灘掘池一把火燒了。

正是因為有這鐵拳搗毀沿海煙毒的壯舉,更主要的是虎門升起的那股濃煙太振奮人心,因此林則徐成了我們的民族英雄。

但以暴制強真的算明智,算英雄嗎?

林則徐虎門銷煙後,短時間內的確獲得了舉國讚譽,官聲也是如日中天。但好景不長,一年後遭受損失,或者說找到暴力藉口的英國人就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大清的國門。

大刀長矛對抗洋槍洋炮的結果可想而知,大清開埠通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有人說,這是林則徐魯莽無知一手造成的,禁菸沒錯,但他這菸禁得毫無智慧,實屬毀了芝麻丟了西瓜。

針對此種說法,在此想表達一種看法,這是不是用當下的眼光來苛求古人呢?是不是用當下的意識、常識、手段來衡量一個剛直不阿的封建儒家士大夫呢?

誠然,林則徐在禁菸一事上的確有重大瑕疵,他對當時世界格局、遊戲規則都缺乏基本瞭解,所思所想所為盡是天朝上國妄自尊大的那一套,以為用對付愚民的那一套就能徹底整治強橫的帝國主義。

然而,昨日哪有今日諸葛亮!

在那個年代,又有誰能那樣站出來,並一定比林公強呢?

不管幹臣、清流、庸吏,哪一個不是雙眼緊閉之人呢?

所以說,指責林公的人是另一種偏激,上升到哲學層面,這就是以超人攻擊常人,屬於另一種不切實際、妄自尊大。

但也必須承認,在我們的樸素歷史觀中,對如林則徐這樣的歷史人物在認知上也存在一刀切的問題,只能好,不能灰,不能壞,即便有灰壞的一面,也必須一刀砍掉。

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尊重。

人是有本質的,英雄也不例外。就說林則徐,本質上他首先忠的是君國,其次才是心繫黎民百姓。所以,他禁菸首先想的也不是救病夫草民,而是為了阻斷白銀外流以及保全大清的基本國防力量。

不是純粹的高尚,但足以稱得上心繫天下。

有了這個認知,再看林則徐晚年提倡種植鴉片,一點不顯得突兀,更不會有顛覆之感。

林公最值得後世尊重不是因他而燃的虎門濃煙,而是他後來的痛定思痛,知恥後勇,敢於睜眼看世界。

痛定思痛讓他不再如昔日那樣愚昧、偏激,他變得很務實,正因為如此,當朝中有人問他該如何對待鴉片這一毒瘤頑疾時,他才會說出這樣的看法——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暢通,如人一身血脈灌注貫注,何礙之有?”

這是高大上英雄該有的想法嗎?

雖然不是,甚至不道德,但在當時的局面下,誰又能說這不是務實有效之道呢!

事實上,正是在林則徐的倡導下,自1860年開始,雲貴川開始試點種植鴉片,然後迅速向全國擴展開來,截至1882年,達到了什麼樣的局面呢?大清不僅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並且開始向歐美返銷。

最終,鐵腕虎門銷煙沒達成的一個重要目標——終止洋人對華鴉片貿易,讓這一辦法辦成了。

這一切,林則徐沒看到,但沒看到也是他最好的結局,因為這並不值得欣慰!

因為黎民百姓還在受毒害。


黑句本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這是林則徐晚年在給好友的信中提到的觀點,很多人認為這是林則徐提倡種植鴉片的證據,實際上卻是一種無奈。

鴉片早在漢代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由於鴉片有麻痺神經的作用,所以長期以來鴉片都被用於治病救人,唐朝時期就有從中亞波斯等地進口鴉片的記錄,那時候稱之為“阿芙蓉”。

到了明朝,鴉片亦被當做貢品進獻給大明皇帝,據說喜好修仙的嘉靖,在長期服用的丹藥中就含有鴉片,並將其命名為“福壽膏”。

到了清朝在對外貿易中,由於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在歐洲市場非常受歡迎,但是英國的工業品在中國卻沒有市場,於是英國始終處於貿易逆差中。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他們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以謀取暴力,早在雍正時期就發現苗頭不對,於是雍正七年清政府頒佈了禁菸令,對於私自進行鴉片貿易的予以嚴懲。但是禁令並未能有效遏制鴉片的流入。

到了道光年間,由於數十年的鴉片走私造成了清政府大量白銀流出,同時國人吸食鴉片者越來越多,很多人遭受毒害,於是就有了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以欽差身份到廣州禁菸,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使得中英關係非常緊張,展示一觸即發。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鴉片貿易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以“洋藥”形式得以進口,鴉片得以在中國氾濫。

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後成為了替罪羊被革職,滿懷憂憤的他才會在給朋友的書信中說到了文章開頭那些話,因為林則徐和魏源是好友,或許他領悟到了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自產自銷鴉片無異於以毒攻毒。

其實早在鴉片戰爭以前,國內多地就已經開始種植鴉片謂之土煙,很多人甚至放棄種糧。這樣的做法雖然對於白銀外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量的鴉片種植使得鴉片價格降低,吸食鴉片的人逐漸轉為社會底層的人,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大量種植鴉片的後果林則徐不是不知道,之所這麼說皆因清廷軟弱,無力阻止鴉片貿易,為了維護大清統治,鼓勵種植鴉片實是無奈之舉。


一點點歷史


林則徐作為中國近代史第一位睜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被付與太多的光環。其實他身為滿清的官員,也有自身的侷限性,根本不可能象我們一樣站在歷史高處看待問題。林則徐至死至終都是為滿清朝廷著想,剛開始提倡禁菸,也是因為考慮到鴉片的泛濫造成國內白銀大量外流,國庫空虛。這與未引進鴉片時,國內絲綢,瓷器,茶葉的大量輸出,白銀大量湧入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禁菸這是不得已的選擇。況且鴉片還掏空了士兵們的身體,造成士氣低落,沒有戰鬥力,整天病央央的。因此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防止白銀外流,重振清軍士氣,因此禁菸勢在必行。因為自己率先提出,得到道光皇帝的賞識和重用。被派往廣州禁菸,結果虎門銷煙,惹惱了以英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勢力,發動了鴉片戰爭。隨著戰爭失敗,鴉片不僅沒禁成,反而更加氾濫成災,同時還簽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道光皇帝一怒之下,罷免了林則徐的官職。林則徐也為此懊惱不已。後來他的思想也逐漸發生了改變,既然打不過人家,禁止不了外國人對中國的鴉片傾銷,而中國人又離不開鴉片,那麼唯有自己種鴉片,號召中國人買自己種的鴉片,而不買洋人的,想以此阻止白銀的外流,迫使洋人放棄向中國傾銷鴉片。於是在林則徐的倡導下,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作為試點,後全國迅速普及擴展,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大清國居然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而且開始出口返銷至歐美。最終倒逼英法等國開始主動提出禁止鴉片貿易。所以說對於歷史人物,我們要辨證的對待,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只有站在當時以他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更真實可信。


樂樂愛收藏


林則徐是真心禁菸的,而且不僅僅是他,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幾個皇帝,也是真心禁菸的。

世界上第一個禁菸令,是雍正頒佈的。雍正規定,不準銷售鴉片,違禁者枷號一月,發配充軍;私開煙館者,首犯判役刑監候,從犯杖責一百,流放邊疆。這個禁菸令,確實很嚴厲。

(鴉片戰爭)

乾隆年間接著禁,不聽話的就流放,還曾經燒了1000箱鴉片。

嘉慶皇帝也很重視,不僅收繳鴉片燒燬,對民間大力打擊。他還對皇宮內的侍衛和太監專門頒佈嚴格條例,禁止吸食鴉片。

到了道光皇帝的時候,內地種植鴉片已經很猖獗,他嚴厲打擊種植、販賣和吸食鴉片的行為,條例非常細緻嚴格。



為什麼要這樣呢?

很簡單,大家都看到了長期吸食鴉片的後果。

所以,林則徐才會說:“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幾無可以充餉之銀。”

統治階層和有些官員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鴉片帶來的兩大危害:一是殘害吸食者的身體,二是財富的流失。這兩大危害對於清廷來說,是同等重要的。

但是,就算幾位皇帝連續禁菸,嚴刑峻法,依然沒用。

因為鴉片的利潤實在太大,英國的鴉片商人費盡心機的輸入鴉片,並且大肆賄賂官員,形成了從上到下,覆蓋全國的鴉片販賣網絡。

(吸食鴉片)

大的官員就不說了,他們拿到的最多,瘋狂斂財。就連最基層的兵丁,都能通過鴉片貿易賺大錢。

比如嘉慶年間的廣東,鴉片船進來之後,官府會派人前去“查驗”,拿到賄賂之後,立刻放行。很多緝私官兵的收入“得自月餉者十之一,得自土規者十之九”。意思就是這個普通官兵的收入,“工資”只佔了十分之一,剩下都是鴉片貿易者的賄賂。

1826年,兩廣總督李鴻賓設置了很多緝私船,嚴查鴉片貿易。但是,緝私船“每月受賄銀三萬六千兩,放私入口。”

販賣鴉片的人越來越多,吸食鴉片的更是誇張。於是,禁菸成了一紙空文,誰都沒有辦法。尤其是外國勢力的強大,誇張的時候甚至武裝走私鴉片,怎麼辦?清廷已經沒招了。

這一點,林則徐也是看在眼裡的。



所以說,看明白現實,林則徐是無奈的。他是禁菸英雄,這一點無可置疑。但是全面禁菸已經是痴人說夢了,退而求其次,既然無法阻止人們瘋狂吸鴉片,只有想辦法別讓白銀大量外流。

(吸食鴉片)

所以,林則徐晚年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暢通,如人一身血脈灌注貫注,何礙之有?

高價買外國人的鴉片,白花花的銀子給人家,還不如自己種植,更好一些。

與其說是林則徐提倡種植鴉片,倒不如說是對鴉片毒害的最後掙扎。



其實,林則徐說這話的時候,鴉片已經遍佈全國了。

(種植鴉片)

林則徐1839年在廣東禁菸的時候,全國已經是“遍栽罌粟,熟練成土”,貴州巡撫賀長齡上奏摺說:“黔省民、苗雜處,多有栽種罌粟熬膏售賣之事。外省奸商,每於栽種出土之初,親來看估,預付銀兩……各州縣地方栽種牟利者,尚不知有幾。”

民眾為了鉅額利潤,甚至不種糧食了,“廢田而種罌粟”。早在1831年的時候,種植罌粟已經擴展到了廣東、湖南、雲南、四川、甘肅、山西、陝西、浙江、福建等省,廉價的土煙,早就遍佈全國。

所以,林則徐也是無奈啊,怎麼辦呢?事實就在面前,一個人根本無法抗爭。

說林則徐提倡種植鴉片,有點冤枉他了,當時全國都種上罌粟了,無奈啊!


七追風


學醫是救不了人的

這是身處於那個時代,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中國的時候,經常會得出來的這麼一個結論。

你拯救一個人的肉體又有怎樣呢?這個人的思想仍然是愚昧的人,你就算苦口婆心的勸她壓片是損害你的身體的,但是他仍然還是要抽鴉片,你有什麼辦法呢,到時候你被人說成了,你是不是看我抽鴉片抽得太爽了,你嫉妒我,你說什麼去?

所以林則徐在晚年基本上放棄了從人的本身上去思考,而是從國家利益上去思考。

當初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的時候說的很清楚。要片,再抽下去,中國人的身體將越來越吃不消,到時候中國將沒有可以做站的士兵將沒有可以用來使用的營養,當時林則徐是考慮到平民老百姓的身體原因的。

可是問題是什麼?他去禁鴉片,他幫平民老百姓把這些鴉片給消回來,結果英國人打上來,中國軍隊打不過所有的罪責,全部輪到林則徐一個人頭上去頂,底下老百姓敢說一句話嗎?不敢什麼話都不敢說。

就好像當初袁崇煥拼死拼活在北京城下作戰,打退八旗子弟,最後迎來的結果是什麼?皇帝一說你這個人謀反,然後拉出去凌遲處死的時候,底下的老百姓那叫一個高興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像過年了一樣,全都站在底下,袁崇煥生上美割下來一塊兒肉,底下的老百姓拍手稱好,然後一直在那搶那塊兒掉下來肉,吃掉,嘴裡面是鮮血直流。

學醫救得了那個時代的人嗎?魯迅給了答案了,完全救不了,無可救藥。這就是封建時代在底層的老百姓的可悲和無奈。

那最後,我不需要考慮這個人本身究竟是怎樣,我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我該怎麼做,我自己種鴉片,然後販賣出去,我肯定能夠擠得掉英國人販賣的那個鴉片,這樣國家有錢了,國家通過種鴉片可以獲得很高的利潤,只能說底層老百姓的死活,學醫救不了人。

說實話,林則徐最後這個做法也純粹是無奈,沒有辦法,你靠底層老百姓自己的覺悟來弄這個東西,完全沒得救,必須要有人來帶領他們打碎掉原先封建主義的那種迷信,才能夠把他們從那種深淵裡面拉出來,否則你去救他,他還以為你是在害死他。

所以我們一直在說孫中山先生偉大他的偉大在於什麼他打破了之前人們認為無法救和中國人這個怪理論,他對抗整個舊時代,得到了一個時代的人的認可,要知道這條路艱辛無比,荊棘叢生,孫中山能獨自一個人把這條路走完,就對得起國父這個稱號。


漩渦鳴人yy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件事,林則徐禁菸不是為了那些吸鴉片上癮的大煙槍的身體考慮,而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考慮。

在許多書籍中,林則徐的形象都是一位大義凜然、義正言辭的禁菸英雄,人們很難將他跟提倡種植鴉片扯上關係,但事實上他就是提倡了,原因在於他對鴉片的看法。

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的,可入藥,具有安神、鎮痛等多種效果。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藥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但進口量很少,本土並不種植。

鴉片逐漸氾濫,是在晚清,原因跟菸草有關係,雖然煙是當今中國最常見的東西之一,但其實它是舶來品,而且來的時間不算早,在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荷蘭殖民者將原產於美洲的菸草帶到了東南亞、日本等地,隨後菸草一路經菲律賓進入中國東南,迅速遍及南方,一路經日本進入朝鮮,在進入中國東北,很快傳播至北方。

菸草的蔓延一度使得統治者擔心,不論是崇禎皇帝還是皇太極等,都曾下令禁菸。在禁菸期間,鴉片成了菸草的代替品,但顯然,它的成癮性遠大於菸草。

鴉片在清朝民間逐漸流行開來,但由於來源的稀少,並不快。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清朝官員黃喻普首次記錄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並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根本無法戒除。

清朝發現的事,英國也發現了,當時清朝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英國白銀流入中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以牟取暴利。

英國的目的很輕易地達到了,中英貿易形勢逆轉,中國白銀流向英國。清朝為此屢禁鴉片,然而效果微乎其微,因為清朝自己的官員就有不少吸鴉片的。

長達二十餘年的鴉片走私給清朝帶來巨大影響,白銀大量外流,國人呈現一種病怏怏的狀態,已經關係到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林則徐會登高疾呼抽鴉片危害生命進行禁菸之戰?不會,林則徐不信佛,不普渡眾生,不關心大煙鬼的身子,他關心大清的銀子和未來,他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上寫的是“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明確說明不禁言的危害,是沒有強壯的士兵和足夠的銀子,國家還有何未來。

在林則徐等禁菸派的勸說下,清朝開始了禁菸,然後鴉片戰爭,清朝戰敗,林則徐被誣陷貶到新疆。

林則徐關於種植鴉片的言論出現在1847年,離他去世只剩下三年,林則徐因病賦閒。某一天,林則徐接到一位在職官員的來信,該官員在信中詢問如何才能改變國內的困境,林則徐的回答是: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

意思是說種鴉片不妨事,我林則徐恨的是國人只抽洋鴉片而不抽土鴉片,導致白銀外流,如果國產鴉片比洋鴉片好,誰不願意買國貨呢?還能阻止白銀外流。

也就是說,此時的林則徐已經明白,強硬禁菸不行了,為了阻止白銀外流,不如換一種方法,以國貨對抗洋貨,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抽誰的鴉片不是抽,銀子還在國內。

禁菸禁酒禁鴉片,這在人民大眾的層面上,是禁慾與縱慾的倫理鬥爭,但在統治者面前,視角大不相同。

只要整個社會的底線沒有崩塌(即所有人都吸鴉片了),統治者並不囑意那些墮落者的吸鴉片行為,他們關注的是隨之帶來的國家穩定性問題。太多人吸走私鴉片,錢沒了、人沒了,嚴重威脅經濟國防安全,所以要禁,禁不了,那就換種方法。

這個言論是林則徐私下的見地,並沒有上稟,而他自己也沒有時間去實施了,三年後,重病纏身的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不過他的設想卻成為了現實,美麗動人的罌粟花在全國到處開放。

很快,國貨鴉片趕超洋鴉片,擠佔了英國殖民者的份額。到1882年,大清國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並開始出口返銷至歐美。

英法等國也不缺少吸鴉片的,所以他們也開始禁菸,在沒有列強開戰的環境中,他們逐漸建立了禁止鴉片貿易的國際協定。1908年3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禁菸條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