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大夢春秋101|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都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大夢春秋101|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都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會稽山

勾踐顯然被檇李大勝衝昏了頭腦。當吳王夫差日夜練兵欲圖伐越復仇的消息傳來,他腦海中閃現出的念頭並非加強防禦,抵抗強敵,而是主動出擊,去伐吳。應該說,如此出其不意,從戰術上而言並無不妥,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吳軍實力遠在越軍之上,檇李之勝純屬僥倖。

這個極其冒險的舉動遭到了臣下的反對,大夫范蠡(字少伯)說:君王治理國家必須注意三件事——國家強盛時應該盡力保持,面臨傾覆時當設法轉危為安,平時則要處事得當。勾踐問道:如何做到這三點呢?范蠡道:要保持強盛應順從天道,要使國家轉危為安當順從人道,妥善處理國家政事則須順從地之道;天道要求我們不可驕傲自誇,一切都應順天而行——敵國沒有天災,不要發動進攻,沒有人禍,也不要主動挑起事端;現在越國尚不富強,吳國也沒有發生天災人禍,君王就要去攻打它,豈非違背天意?

勾踐聽了,不以為意。

范蠡繼續說道:兵器乃不祥之物,攻戰乃逆德之舉,爭勇鬥狠更是末流之事;君王陰謀逆德,好用兇器,以君王之身參與末流之事,此天帝所不容;君王若主動發起戰爭,必將招致災殃。

勾踐頗有些不耐煩:別說這種喪氣話了,我決心已下。

公元前494年春,越王勾踐興兵伐吳。

這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錯誤。足以殺身亡國的錯誤。

大夢春秋101|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都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嘉興范蠡湖雕像

吳王夫差聞知消息,盡起全國之兵抗擊越軍。經過近兩年的厲兵秣馬,吳軍鬥志極盛,雙方甫一接觸,越軍即敗退。吳軍乘勢侵入越國境內,在夫椒(當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北)大敗越軍,後者損失慘重,潰不成軍,勾踐只能帶著五千殘兵退保於國都附近的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郊)。

彷彿在轉瞬之間,越國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矗立會稽山上,望著山下吳軍的獵獵旌旗和數不勝數的戰車,悔意早已湧上勾踐心頭。他哀嘆道:莫非我將死於此地?大夫文種說道:昔年商湯囚於夏臺,周文王困於羑(音有)裡,齊桓公小白曾逃奔至莒,晉文公重耳曾亡命於狄,最終這些人都成就了王霸之業;君王今日之禍,豈知不是他日之福?

此話聽來確是激動人心,但此刻吳軍就在山下,搖旗吶喊,殺氣騰騰,勾踐憂慮的只是如何保住國家和自身性命,哪裡能想到遙不可及的王霸之業。

他對范蠡說:我沒聽你的話,以至於到了這般田地,該怎麼辦呢?范蠡說:我曾經說過的那些話,君王莫非忘記了?強盛時、危急時以及平時治理國家時,各有其應當遵從之法則;至此危急存亡之關頭,理應順從人道。勾踐問道:此時當如何順從人道?范蠡回覆:立刻派使臣赴吳軍營中,帶上珍寶美女,用最卑微的言辭、最恭敬的禮節和最尊貴的稱號,向吳王求和;如果這樣吳王仍然不答應,那只有委屈君王親自去做吳王的奴僕了。

范蠡很清楚,此時此刻,夫差要想滅了越國,已是不費吹灰之力,勾踐不把身段放低到極致,絕無可能使越國繼續存在下去。

勾踐沒有別的選擇,除非他選擇死亡。

越大夫文種奉命前往求和。

大夢春秋101|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都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左傳·哀公元年》書影

在吳國官員面前,文種雙膝跪地,一邊向前挪動,一邊不停叩頭:君王之亡臣勾踐特使下臣前來請命——勾踐願為君王之臣,而以其妻為君王之妾,以求吳王能讓越國苟存於世。

對一個堂堂國君而言,如此自輕自賤,已是屈辱至極。

夫差聞報剛想答應,伍子胥進言: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君王不可許之!

是啊,這是滅亡越國的最好時機,而一旦滅了越國,太湖之南的那一大片國土,以及國土上的一切,人民、物產、珍寶、美女,不都是吳國的了嗎?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比領受越王勾踐的卑躬屈膝顯然更具誘惑力。

文種帶回的消息讓勾踐瀕於絕望,他想殺掉妻子兒女,盡焚國之珍寶重器,衝下山去與吳軍拼死一戰。結局他當然知道,那就是他死了,越國亡了。

文種急忙勸住勾踐:吳國太宰伯嚭為人貪婪,不妨誘之以重利,求他在吳王面前說些好話,或許還有希望。

或許毫無希望。

文種與勾踐都明白,此時所有希望都宛若遊絲,隨時都可能斷了。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文種帶著珍寶美女暗暗求見吳太宰伯嚭。伯嚭身為吳國太宰,卻是楚國亡臣;文種身為越國大夫,實際上也是楚國人,當楚平王熊棄疾在位時,他曾為宛地(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境)之令。吳、越地理相近,風俗與方言大略相似,與楚國則差異巨大。文種與伯嚭,兩位同鄉,在方言與楚相異的吳越之地,顯然更容易溝通。只是鄉音鄉情絕非成事的籌碼,打動伯嚭的,依然是那些豔麗嬌柔的越國女子和無數珍奇瑰寶。伯嚭的反應驗證了文種事前的推測,他知道機會來了,於是適時進言:若您能使吳王赦免越國之罪,日後我將給您送來更加美豔的女子。

伯嚭當即滿口答應。

有了伯嚭的幫忙,文種終於有機會見到了吳王夫差。

文種鬆了一口氣。只要越過伍子胥,事情就有了轉機。

大夢春秋101|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都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越王勾踐劍

文種畢恭畢敬地向夫差叩頭:若君王寬赦勾踐之罪,越國願舉國為奴,將國之寶器獻給君王;若不幸未能得到君王的赦免,勾踐將殺其妻子,焚其寶器,率五千越卒與君王拼死決戰,君王恐怕也要付出代價的。

伯嚭也在旁邊搭腔: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勾踐屈服稱臣,君王又何必多求?若赦免了他,對我們吳國是有利的。

至於有什麼利,是不需細說的。如果夫差非要問,伯嚭自然不乏說辭。

夫差動心了。他從一開始可能就沒想滅掉越國。擊敗越軍,羞辱了勾踐,報了父仇,他的目的就已經達到。雖然在伍子胥的勸說下,他一度動過滅越的念頭,但終究不夠堅定。

夫差打算接受越國的請和,伍子胥聞知消息急速趕來,苦勸夫差勿許: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勾踐是有作為的賢君,范蠡、文種之輩也是治國良臣,若縱其返國,日後必為吳國之憂!

夫差終是不聽。

大夢春秋101|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都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左傳·哀公元年》書影

失望至極的伍子胥步出室外,一聲長嘆:越人若用十年休養生息,再用十年練兵強國,該是何等氣象!不過二十年,吳國的繁華宮室恐怕就要淪為泥沼廢墟了。

伍子胥從越王勾踐那不計代價、不惜尊嚴的含垢忍辱的姿態中,從那種近乎瘋狂的忍耐之下,依稀看到了自己當年的身影,看到了一顆令人不寒而慄的復仇之心,也依稀看到了吳國的末日。

(《大夢春秋》101,待續。文圖原創,盜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