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批非師範類專科生通過招考入職鄉鎮中小學教師,對振興農村教育有什麼影響?

鷹眼看社會


作為一位有著20多年教齡的教師,我有話說。

先一針見血指出為何會教師短缺?

教師的工資待遇太差了!尤其是鄉村教師、特崗教師!月薪只有3000多元。甚至有極端情況的,只有2000多元。這點錢甚至也就是城裡人請人吃頓飯。這讓教師怎麼活?所以,教育留不住人!年年招聘,年年缺人!

筆者多次擔任教師招聘的考官,發現兩個怪現狀。考生女多男少,十個當中也就一個男生。考生師範專業的少,非師範專業的多。

本篇不再討論原因,只說非師範專業,大量進入教育系統的影響。

客觀的說,大量非師範專業生進入教育系統,有效的緩解了教師荒。

但是,非師範生與師範生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師範專業經過長達四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專業學習、培訓,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教師了!

非師範專業生只是考取教師資格證,再參加教師招考,就進入教師隊伍。他們往往不懂教育,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教書。由於缺老師,又不得不招。

這直接導致師資質量的嚴重下滑!

他們大量進入教師隊伍,必然需要花大力氣培訓、培養!然而,還不等學校將他們培養合格,很多人已經悄然離去。

如此循環往復,又何談振興教育呢?

小編以為,教育還是需要專業人做專業事!


姑蘇講堂


不要說非師範專業的大專畢業學生,就是真正師範畢業的大專學生,很多人的水平素養根本就不能適應或滿足真正的教育工作。我們單就看看高考滿分750分,而專科僅200分的分數線就知道,低學歷對教育意味著什麼!不排除很多學子經過後天或大學期間的奮鬥讓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說凡事不是絕對的。但絕大部分的情況是並沒有多少人能在上大學後洗心革面去努力提高自己。即使有些人取得了教師資格證不等於教學能力與素養。

低學歷人群對從事農村教育工作(當然,不僅僅是農村教育工作)越來越具有普遍性,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永遠只是個夢想!根據有關要求,現在的教育需要教師有完備的知識結構,包括各種科學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教育科學以及心理科學方面的知識。在這其中,教師的基礎知識要廣泛深厚,專業知識要紮實系統,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兩方面的知識要全面準確,否則就算不上素質過硬的教師,因而也無從擔負得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的教育不僅僅是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必須是在自身有一桶水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取水!

教師不能滿足教育要求,衍生出很多教育亂像。而這些教育亂像又使很多優秀的人才對教育望而卻步。這兩種現象和其它社會問題相互交織並形成了惡性循環,給現在的教育引來了很多的非議之聲!因此,現在就有了一些人一提到提高教師待遇就不滿意但又想著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的這種社會怪胎心裡。無論如何,教育全國一盤棋,大環境不變,一切等於零!要想改變現在的教育亂像,就必須真正落實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教育!教師待遇地位提高了就不會招聘不到人才,也不用再談論什麼大專畢業的人來從事教育這個問題了!




百鍊鋒


這裡有兩個重點:“農村教師短缺,師範類畢業生少招不到”“招大批非師範類專科生當教師”。這一現象尤其在落後地區更突出,我知道有一個初中畢業生都當上了教師!國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早就推出了免費師範生政策,無奈杯水車薪。其實師範生是不少的,只是能不來的都走了,留下的自然少了。

教育攸關國家民族的未來誰都能說出來,可真到了實處呢?就是師範類院校又能招到多優秀的人才呢?更何況200多分的非師範專科生。不能不讓人憂慮。一個師範生也需要幾年磨練才能勝任,非師範專科生必然更長更難,而隨著教師的新老更替,難道一代一代的孩子都要由這類老師來教嗎?

沒有根治辦法嗎?有且只有一個:實實在在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有人會說你不就是要求漲工資嘛,不錯,就是應該漲而且應該大漲!比如日本,教師工資大大高於大多數行業,曰本教師所受到的尊重程度會讓高喊尊師重教的中國人驚訝。希望社會和媒體更公正些,不要用發達地區的教師工資和老教師的工資來代表中國教師的工資水平好嗎?更不要道德挷架!難道老師要求能正常養家餬口能結婚生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就是道德敗壞了嗎?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年青人兩千塊錢,用什麼去建築上層!我們是唯物主義者,不可能只空談教師應該靈魂如何純潔高貴。所以治本的根本辦法只有一個——讓教師工資高到讓人羨慕,無論巢在何處,何愁鳳不至焉!


中國教育之殤商


作為鄉鎮教師,我談談自己看法。

招聘非師範類專科生當鄉鎮教師,確實是無奈之舉。

從長遠來看,對振興農村教育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當前,農村師資薄弱是千真萬確的。

農村教師青黃不接,新老交替緩慢,年輕人才補充遠遠不夠。

據我的瞭解,某鄉鎮中學,已經有8年沒有新進教師了。全校一半以上教師已過45歲,最年輕的教師34歲,平均年齡42歲。

這說明:

1、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不強,特別是農村教師少人問津。

2、農村教師隊伍日趨老化,新鮮血液太缺乏。

3、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

面對困境,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措施:

1、招收培養公費師範生,專門為邊遠山區定製人才。

2、加大農村教師的山區補貼。

3、職稱評定政策向農村教師傾斜。

然而,效果並不太理想。

公費師範生不受青睞,這只是高考生的最後選擇,考不上本科才無奈當老師。

優秀考生對公費生不屑一顧。

農村教師的山區補貼不高,有的老師為了照顧家庭和孩子讀書,在縣城市區買房子,這些補貼連來回路費都不夠。

職稱評定是雞肋,評上高級難上加難,很多老師可望不可即,只好放棄了。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師範類本科生極少願意到農村學校工作。

最重要的是農村學校的環境太艱苦。

80後、90後的一代人,都是在糖水中長大的,習慣了生活的安逸。

對農村生活避之不及,如何能下得去,留得住?

如果單靠理想、信仰和榮譽讓他們心甘情願到農村學校鍛鍊,這無異於痴人說夢。

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振興農村教育更是離不開金錢。

如果只是把教育投入花在蓋高樓、買設備,而不是提高老師地位,真正提高老師的待遇,優秀人才絕不會走進農村學校。

沒有優秀的老師,又何來優秀的學生?

所以,招收非師範類專科生入職農村學校,純屬權宜之策。

這樣做既無奈,又有飲鴆止渴的味道。

這對振興鄉村教育無疑是麻醉藥,埋伏了巨大的疼痛與後患。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點贊!


小李滔滔


【文軒閣】認為,這種狀況的出現,是“青黃不接”的大環境下的“飢不擇食”,這種“濫竽充數”對教育無益,相反給教育埋下了隱憂!



筆者是一位校長,近幾年學校新進了11位年輕的老師,她們都是女的,沒有一個男的。他們中間唯一有一個是師範院校畢業,其他都不是。

1、新進的老師大多沒教育情懷。這些教師大多一開始是不願意當老師的,他們在大學沒有系統的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沒有接受規範的教育理論,也沒有教育的情懷。她們最終通過考試當上了老師,是在也社會上轉了一圈之後的最後選擇,也就是說當老師是迫不得已。要讓一個原本不願當老師的人甚至是骨子裡鄙視老師的人來當老師,他們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會很難調動。她們當上了老師,只是把它當成職業,從來沒有當成事業,因而大多數人不願學習,不想鑽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渾渾噩噩過日子,在思想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不是稱職的老師。



2、這批年輕的中小學老師很不穩定。在進來之處,她們本來就是有臨時思想,心想,先拿著編制在說,騎著毛驢看唱本,走著瞧。遇到合適的機會,他們會義無反顧的走人。筆者所知的一個鄉鎮,去年八月到今年,出走到外地當老師的有7人,另外3人改行到其他戰線,教師流失相當嚴重。

3、新進教師素質堪憂。這批人,很多人在讀書時並不是成績的佼佼者,他們的智力水平和文化基礎都有欠缺。論文化基礎,他們並不比原來的中師生強;論思想素質和全面素養,他們更是興趣愛好單一;論集體觀念、協作精神、進取意識、服從意識、紀律觀念都有欠缺,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嚴重。這些缺陷的存在,讓他們很難迅速成長為優秀教師,很多老師在崗位上工作好幾年,仍然不能打通關,不堪重用。

目前的現狀是,年輕人不願到農村來,來了也不容易留的住,又加上近些年教師退休人數眾多,所以很多地方出現了教師“青黃不接”的狀況。很多地方飢不擇食,無底線的放寬條件,結果招錄進來的人員素質不高,有些並不能勝任工作。



面對新進人員素質越來越低的這種窘況,怎麼才能把好關呢?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工作可以做。

1、切實保障教師待遇的落實,確保教師待遇不低於或高於公務員待遇水平。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吸引優秀人才從教。

2、實施新進教師合同聘用制,五年後由聘用單位進行綜合考評,對於工作消極、不守紀律、成績差的老師進行淘汰,考評合格者才解決編制問題。

3、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學習,在本地初中生中選拔成績優異者,定向培養鄉村教師,簽訂聘用合同,考核合格統一解決編制。這樣的本土教師才能留的住。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沒有一大批優秀的教師安心從教,教育均衡就無從談起,城鄉教育差距會進一步擴大。



重視教育,必須先重視教師,那種濫竽充數的做法,於教育無益,於學生有害。大家說呢?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致力公平,習慣直言,歡迎關注!


文軒閣


我是一名在農村教育教學研究領域工作40年的“老兵”了。看到題主提出的這個議題感覺不是來自農村教育一線的真實狀況,可能是有“如果”之疑。

現在農村即使是偏僻的鄉村學校,教師的總量不是很缺的,只是存在結構性矛盾,也就是年紀大的多,年輕的少,稍有名氣的調走的多,留下一般的多。

至於說師範生更不是少,而是太多了,大部分師範畢業生即使參加考試,也因招錄人數太少,能當教師的人也很有限。哪怕是落後地區的學校也不存在招不到教師,因為大學生就業太難了。題中所述一些地區招錄非師範大專學生到鄉村學校任教的情況,可能是及其少有的。


非師範大專畢業學生能不能勝任鄉村小學教育教學?會對鄉村教育發展不利?我認為不可簡單下結論。非師範專業畢業生要考教師,首先要有教師資格證,要通過考試。這些學生並不是都素質低,其中肯定有素質、能力不錯的,我所在的區縣前幾年也招錄了一部分非師範專業畢業的學生,大部分經過培訓及教學實踐歷練,確實還不錯,有的還被評為市級能手。對這些非師範生而言,他們的知識儲備是可以滿足小學初中教學要求的,最需要補上的是教育教學的態度、方法、技術、藝術。

總之,招錄大專非師範畢業生進入鄉村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只要採取有效的跟進培訓提升等措施,使他們熱愛並投入工作,在實踐中鍛鍊提高素質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加入不會影響鄉村教育的發展,而會有利於解決改變鄉村學校的現狀。


楊永厚說教育


這兩天第二次想到這個話題,在頭條就有諮詢,看來頭條真的包羅萬象哦。

我校附近新辦了一個學校,除了校長、教務主任是老教師,其他都是教體局招聘的新教師。

本身很可怕的事情,結果三年過去,卻沒有對我校形成什麼壓力。

仔細思考,這些新教師有哪些問題?

1.最簡單的,沒有教學經驗;

2.現在哪些學生會報考當地的普通師範學院?呵呵!

3.招聘的教師中,還有很大一部分非師範院校畢業生,素質可想而知。

4.現在有多少男生會上師範?上師範的男生為什麼在報志願時會選擇師範院校?

5.小女教師,畢業後,要戀愛,要結婚,要生小孩,每一樣需要耽誤多少時間?

這個問題,其實還可以延伸為:哪些人從事教師,能幫到我們祖國的未來的問題。為什麼教育提不上去,老師基本都在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老師都在要求學生多做作業來提分!

悲劇啊,悲劇!


笑傲臥龍


流於形式、治標不治本之措施,不能根本解決農村教育之困。

要想根本上解決農村教育之困,應該大力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行業,吸引更多的更優秀人才進入教師行業,才能夠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做,教育是一門技術活,沒有經過專門的師範類教育,很難想象那些甚至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的專科生到了農村中小學能夠發揮到很大的作用。



尊師重教,尊師在重教之首,如果連傳授知識的人都不能夠得到尊重,何談重教。要想老師得到足夠的尊重,除了要大力提高老師收入之外,還要提高老師的准入門檻,如果老師的准入門檻過低,一個什麼都做不了的人,卻去從事教育工作,你想一下,重教從何談起?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非師範類學生進入學校,其實是本末倒置,流於形式,沒有明白農村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什麼地方,而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而已。



秦山談教育


近十幾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緊缺,許多地方通過招收非師範類專業學生,進入中小學教師職業。結果情況是,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整體下降,出現許多師生矛盾,學生家長與教師的矛盾等。

沒有經過師範專業系統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的非師範生,憑一張教師資格證就可進入教育系統。而在具體教育教學中,她們與師範專業的教師,處理學生及學生家長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師範類教師,對待學生及學生家長方面,能靈活應對,可以分辯學生家長禮節性教育語言。相反,非師範類教師,處理問題時憨直,靈活性差,常引發學生或學生家長意見矛盾。

在教學過程中,常遇到一些學生家長說“你幫我嚴格教育這個小孩,不聽話時,給我照打”。師範類教師聽過之後,對這個學生只是留意看待,教育其它學生注意問題,並沒有過多關注這個學生,其搗亂時一般帶出去讓冷靜一下。非師範類教師,多是大聲責罵,甚至動手打學生。結果引發家長憤怒,甚至來校責鬧。或許,這是十幾年來許多地方學鬧的原因之一吧。我這裡附近,產生這情況的,基本都是清一色非師範類教師引發,不得不令人反思。

近廿多年,農村、鄉鎮中小學,教育質量普遍下降,考取大學的,多為2A、2B類及以下院校,重本院校極少。報載廣西某縣,全縣近幾年重本院校甚至出現0人數,普本也只有2~3人。這些,不得不令人沉痛和深思。這些出現,除危及教育的聲譽外,還加重一些家庭的負擔。


憤怒野虎


現在,農村學校缺乏大量教師,很多沒有大學學歷的代課老師,在偏遠學校給孩子們上課。師資缺乏,鄉村教學質量堪憂。

面對就業難的大形勢,非師範類專科生,通過招考進入鄉村中小學,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緩解了農村師資急缺壓力,符合現實情況客觀要求。

這樣新的血液有效補充了教師隊伍。學校也會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其中很多已經自己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書。

大話說了很多。想說我的堂弟,用盡全力,考了西北師範,是藝考生。弟弟的父親做小生意20多年,常常早出晚歸。堂弟期待畢業後,能有機會當一名中學老師,有一份穩定工作,不再像他父親,那樣起早貧貪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