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17岁“杀鱼弟”服毒自杀:原生家庭是否难以走出,穷病真的难医吗

昨天“杀鱼弟服剧毒自杀”的新闻刷遍网络。

这位“杀鱼弟”年仅17岁,8年前因为熟练的杀鱼技术和犀利的眼神曾在网络爆红。

17岁“杀鱼弟”服毒自杀:原生家庭是否难以走出,穷病真的难医吗

曾经的走红让“杀鱼弟”得到了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来买鱼,他的父亲干脆将店名改成了“杀鱼弟”水产。后来他也在大家的资助下重返课堂,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跟不上学校课程,没过多久又被父亲喊回来继续杀鱼。

“他父亲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干活挣钱。孩子自己也不想读,说实话他根本读不进。”一位邻居透露辍学原因,还反映“杀鱼弟”父亲经常打骂他,最严重的一次甚至打的差点摘除眼球。

至于为什么要喝百草枯,“杀鱼弟”父亲说可能是因为前几天的一次口角之争,孩子一时想不开。

但是他之前并不知道,“杀鱼弟”服用的百草枯,已经藏在家中一月有余。

“杀鱼弟”家中有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大,9岁就辍学杀鱼,短暂重返课堂后又继续回来杀鱼。17岁的年纪就被迫挑起生活的重担,每天面对着封闭的生活环境,在混杂脏乱的水产店日复一日不停杀鱼,可能是父母的责骂让他郁结于心,可能是对于昏暗的未来无望无求,才让他喝下了剧毒农药,目前正在抢救室命悬一线。

17岁“杀鱼弟”服毒自杀:原生家庭是否难以走出,穷病真的难医吗

1、走不出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会影响孩子多久?

有很多人曾抱怨因为原生家庭而养成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无论贫穷与否,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观点一直都是最直观的影响到孩子的。

看到“杀鱼弟”的事情我想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因为总去一家馒头店买面食,妈妈和老板娘渐渐熟识起来。有一年暑假期间,正好是老板娘的大女儿高考完。

因为每年寒暑假女儿都会在店里帮忙,问到成绩,老板娘答道:“没考上二本,不送她去读大学了,太费钱。”

妈妈于是问道为什么不让孩子继续复读一年,老板娘答道:“再考一年浪费时间,也考不上,不如早早回家帮忙做生意,也比她念书出来以后挣得多。”

妈妈愕然,那位大女儿脸上看不出表情,但是手里的动作却是一滞。

他们家十几年老店,有固定的供销商,年收入几十万。

这样的家庭却没有让女儿继续读书,生生断了大学梦,每天都在充斥着面粉的环境中忙碌,只等着年纪合适,就可以出嫁了。

和他们截然相反的命运轨迹,就是之前考上北大的女孩王心仪,因为母亲的教育和鼓励,就算身在泥沼,也从没有放弃过对于蓝天的向往。

原生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这并不关乎于贫穷与否,太多的家庭因为对于教育的缺失和不看重读书,导致子女们未来很久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是一生。

短利和长益之间,格局小的人只能看到短利,却忽略了长益对于子女未来的影响。

17岁“杀鱼弟”服毒自杀:原生家庭是否难以走出,穷病真的难医吗

2、穷病真的难医?

为什么“杀鱼弟”父亲会觉得读书无用?

为什么年入几十万的老板娘会觉得念书不如回来帮忙看店?

为什么到今天中国的本科普及率甚至仅有4%?

除了那些真正贫穷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也认为读书不如做生意来钱快,来钱多。

“大学生毕业一个月也就五六千吧,我这一个月下来一万多呢。”所谓的目光短浅皆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看得到的利益。

刚毕业的大学生确是大部分没有特别高的工资,他们努力在城市中生活,在狭窄的出租屋中小心计算着每个月的开支和收入,战战兢兢地在职场生存,却从没有后悔过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涯,甚至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当初能够努力一点,考个更好的学校,或者绩点高一些能够进入好的企业。

因为切身体会了读书所带来的宽阔眼界,前瞻性,看待世界不一样的眼光,对于事物的思辨,对于人生的掌握。

因为不止于眼前的四方天地,因为见识到了世界的宽广无垠。

因为知道自我价值该如何实现,未来如何努力,看到了梦想触手可及。

所以这些远远不止“一个月五六千”的工资可以衡量,三五年,甚至更远,谁又能说,当初的懵懂毕业生不会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士。

那些因为年收入很高而看轻教育和读书的人,是否想过,如果当初能够继续上学,所得的成就是否会比现在更好。

如果穷病是根深蒂固,那么教育是唯一也是最好拔出“病根”的方法。

这条路还要走很远,我只希望看到的人能够坚信不疑的走下去,相信十几年知识的累积绝非朝夕间可以比拟。

相信你所学,相信你相信的。

教育赋予我们的,也远远不止说出来这些,它是心上的力量,支撑我们变得更强。

独立自由且对未来充满希望。

头条热文推荐:

17岁“杀鱼弟”服毒自杀:原生家庭是否难以走出,穷病真的难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