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低鈉鹽是“送命鹽”還是“保命鹽”?

喬喬


低鈉鹽實際上就是以碘鹽為原料,再進行一定的加工,添加適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以改善體內鈉、鉀等的平衡狀態,達到預防高血壓的目的。由於低鈉鹽價格也比碘鹽貴得多,因而有人認為,低鈉鹽對於機體健康所具有的好處是比較多的。但是有些人卻認為,低鈉鹽是高鉀鹽,長期服用的話,不利於機體的健康。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食鹽攝入過多是導致臨床上高血壓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為了保障機體的健康,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控制好攝入量,相比較之下,低鈉鹽具有減鹽不減鹹的功效,即雖然減少了鹽的攝入量,但是在口味和鹹度上卻會發生什麼改變,因而可以有效幫助人體減少鈉的攝入量,達到預防高血壓疾病的目的。

由此看來,低鈉鹽本身並沒有問題,對於腎臟功能正常的人而言,其實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是患有腎臟疾病的人,由於其機體的腎功能不全,因而此時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把食入過多的鉀排出去,此時如果長期食用低鈉鹽的話,則可能會出現有高鉀血癥,危害到機體的健康。

由此看來,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無論是選擇哪一種鹽,都要控制好攝入量,以防止一些不必要危害疾病的發病,進一步保障機體的健康。

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餘年,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有著豐富的經驗。


醫聯媒體


鹽,我們每天都需要吃,它是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極易重要的調味品,不過曾經在網上流傳說:“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長時間食用,會嚴重危及生命。”

所以,低鈉鹽威脅人體的生命安全到底是真是假呢?我們又該怎麼辦呢?下面就來了解清楚吧!

一、什麼是低鈉鹽?下文為您解釋明白

其實低鈉鹽,就是在加碘食鹽的基礎,加入了大概30%的氯化鉀製作成的。它與普通鈉鹽相比較,所含有的納會低一些,而含鉀量則會高於普通鈉鹽。

所以低鹽鹽便是高鉀鹽,雖然納、鉀都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能幫助人體體液可以均衡分佈,從而起到維持人體正常生理運行的作用。

二、低鈉鹽的作用

從上文可以得知,低鈉鹽富含鉀,而鉀具有擴張血管、減少血管阻力以及提高尿納排出的好好處,從而有著抵禦高納帶來的提升血壓的作用。

而且適當的降低人體攝入鈉離子,可以降低人體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等可能性。尤其是對患有高血壓者而言,吃低鈉鹽有利於維護身體那、鉀的均衡,有助於積極控制血壓。

所以,想要防治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者,可以選擇吃低鈉鹽,小康也建議中老年人吃低鈉鹽。

三、那麼,低鈉鹽究竟是“送命鹽”還是“保命鹽”呢

通常正常人體內的血鉀濃度是3.5~5.5 mmol/L,但是血鉀或高或低,它都會對人體的健康與一定的影響,情況嚴重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那麼,若我們常吃高鉀鹽,是否會導致出現血鉀濃度過高,使之出現高鉀血癥的情況呢?

1、“送命鹽”的解釋

其實,倘若是患有腎臟疾病者,腎功能異常的人群,長期吃高鉀鹽,就可能會出現高鉀血癥,主要是因為腎功能不好的人,腎臟代謝鉀的能力同樣會減弱,導致進入人體的鉀難以排出,從而極易誘發高鉀血癥。

還有就是如果患有心血管的病人,經常吃“保鉀”功效的利尿劑,同時還吃低鈉鹽的話,所攝入的鉀則會過高,或許同樣會發生血鉀濃度上升的問題。

而由於高鉀血癥可能會使人出現心臟跳動變慢的情況,情況嚴峻的話,高鉀血癥還會讓心臟發生突然停止跳動的情況,從而造成猝死的發生。所以這也許是低鈉鹽也被部分人稱為“送命鹽”的緣故!

所以,當服用某些“保鉀”藥物時,可能會不適合再吃低鈉鹽,應該要要與醫生溝通好,而且建議要定期測血鉀,以免出現血鉀濃度上升的問題而不知。

2、“保命鹽”的解釋

但是,倘若是一個健康的正常人,食用低鈉鹽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是安全和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因為正常人的腎功能齊全,排洩鉀的功能也正常,不用擔心有高鉀血癥,而且還有預防疾病的好處。

以上便是關於低鈉鹽的一些問題解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肝火旺盛以及備孕、溼氣重、腎虛、衰老、三高、肝病、皮膚病等等,應該怎樣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鹽是我們每天都要吃的調味品,不知為何,關於鹽的傳言從未斷過。從食鹽抗結劑有毒,到海鹽汙染,現在又有低鈉鹽是送命鹽的傳言。今天福爸和大家聊聊低鈉鹽。


什麼是低鈉鹽

所謂低鈉鹽就是普通的食鹽當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氯化鉀。可以理解為用氯化鉀代替一部分氯化鈉,氯化鈉含量比純食鹽要低一些,所以叫低鈉鹽。根據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規定,低鈉鹽的氯化鉀含量在10~35%。一般市面上的低鈉鹽氯化鉀含量在20~30%之間。

為什麼要有低鈉鹽

我們都知道,鈉吃得過多對健康不利,容易得高血壓,還是胃癌的誘因。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吃鹽不要超過6克。可是實際上中國人均超過10克,北方農村地區超過15克。

營養和預防醫學專家一再建議要少吃鹽。然而飲食習慣根深蒂固,還是有很多人吃得很鹹。為此推出了低鈉鹽,由於氯化鉀也有鹹味,所以低鈉鹽的鹹度與普通鹽差不多。吃同樣多的低鈉鹽,就能少吃一點鈉,多吃一點鉀,而鉀是一種對有助於降低高血壓。

鉀的需求量是2克/天,預防慢性病的建議攝取量為3.6克/天。據2012全國營養監測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鉀攝入量不足1.7克/天。因此,吃低鈉鹽就可以少吃鈉,又可以補充鉀,一舉兩得。



低鈉鹽是否安全

之所以有低鈉鹽是“送命鹽”的傳言,是因為擔心吃低鈉鹽鉀攝入過多,會得高鉀血癥,而嚴重的高鉀血癥是致命的。

其實這種擔心是毫無根據的。只要腎功能正常,多餘的鉀會經小便排出,所以鉀的安全攝入範圍很大。就算以低鈉鹽最高含氯化鉀35%計算,每天吃6克低鈉鹽,也就是吃了2.1克氯化鉀,相當於吃了1.1克鉀。這個劑量還不足需要量,完全沒有安全隱患。

低鈉鹽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

雖然低鈉鹽有少吃鈉多吃鉀的好處,但是不是適合所有人吃的。

  1. 嬰幼兒腎臟功能未完全發育好,需要的鈉也很少,鉀的需求也不多,母乳輔食能提供足夠的鈉和鉀。所以一週歲以內的嬰兒不需要吃鹽。一週歲以上的小寶寶要少吃鹽,也不要吃低鈉鹽。因為低鈉鹽主要對於血壓有益,所以對於青少年來說,也沒有必要吃低鈉鹽。
  2. 腎臟功能不全的病人尤其不能吃低鈉鹽。因為腎功能不全時腎臟排鉀能力下降,鉀吃多了容易蓄積發生高鉀血癥。所以,對於腎功能不好的人來說,低鈉鹽還真是奪命鹽呢。
  3. 另外,低鈉鹽和一些藥物有衝突。例如保鉀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會導致血鉀升高。這些藥物大多是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吃得比較多,所以這些人在吃低鈉鹽之前要諮詢醫生的意見。
  4. 還有就是大量出汗的人不要吃低鈉鹽,因為大量出汗需要更多的鈉。像是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高溫環境工作人員等。

總結:對於腎臟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來說,低鈉鹽是安全的 ,可以起到少吃鈉多吃鉀的作用,對於控制和預防高血壓有一定益處。但是對於腎臟不好和吃高血壓藥的人來說,建議吃低鈉鹽之前諮詢醫生。


福爸聊營養


低鈉高鉀鹽



低鈉鹽,也稱低鈉高鉀鹽。與普通食鹽相比,低鈉鹽的特點是鈉含量減少了,鉀含量增多。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2+)的平衡狀態。

氯、鈉和鉀是人體電解質主要成分。而鈉和鉀,就像兩個勢均力敵而又互相制衡的戰友。鈉在細胞外,鉀在細胞內,兩者共同捍衛著身體細胞內外滲透壓、水分和酸鹼值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鈉含量增多,則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低鈉鹽最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病患者長期食用。但患有慢性腎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正在服用保鉀利尿劑的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新指南,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應低於2000毫克,即食鹽攝取量應低於5克,而鉀的攝取量應至少為3510毫克



食療補鉀方法。

1. 含鉀豐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獼猴桃等。

2、富含鉀的蔬菜有:菠菜、山藥、毛豆、莧菜、大蔥等。

3、含鉀高的食物有:各類豆類、海帶、紫菜、黃魚、雞肉、牛奶、玉米麵等。

全國註冊營養技師DTR


營養海賊團


2018年6月,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梁輝接受了《消費者報道》的專訪,並對低鈉鹽作了一次比較詳實的科普,為消費者全面認識低鈉鹽提供了較為實用的參考信息。


消=《消費者報道》 梁=梁輝副所長


消:什麼是低鈉鹽?它和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梁:低鈉鹽是以精製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原料,為降低鈉離子濃度而添加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如氯化鉀)經加工而成的食用鹽。

簡單來說,低鈉鹽就是用一部分氯化鉀替代了氯化鈉,以減少食鹽者的鈉攝入量。

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規定,每100克低鈉鹽中,氯化鉀含量應為10%~35%,則推算出氯化鈉含量在65%~90%。(普通鹽的氯化鈉含量通常在97%以上)


消:市面上為什麼會有低鈉鹽這類產品?其他國家也有低鈉鹽嗎?

梁:2013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新的食鹽攝取指南,明確指出鈉攝入過量或鉀攝入不足都是導致高血壓的風險因素。

另外,從飲食結構來看,中國人主要的鈉攝入源自於食鹽,而低鈉鹽是能實現減鈉補鉀的最佳選擇。

實際上,並不是只有我國才有低鈉鹽,世界很多國家早就有這類產品。20 世紀 70 年代,英國、芬蘭等國陸續推行政策,提倡食用低鈉鹽,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消:低鈉鹽中都含有約10%~35%的氯化鉀,為什麼會添加氯化鉀呢?它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嗎?

梁:首先,氯化鉀是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可以用於食用鹽和代鹽製品(低鈉鹽),味道和氯化鈉(即食用鹽)相近。

其次,鉀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研究表明增加鉀攝入量能夠降低成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從食物中攝入更多的鉀,以降低血壓以及發生心血管疾病、中風和冠心病的風險。


消:也就是說低鈉鹽是能夠影響人體血壓水平,甚至預防高血壓?

梁:研究認為,減少鈉、提高鉀的攝入能降低血壓,也就是減少高血壓的發生。

與傳統食鹽(氯化鈉含量達97%以上)相比,低鈉鹽對高血壓有干預效果,它降低了食用鹽中氯化鈉的含量,同時增加了鉀的比重,但鹹味與傳統食鹽相近。

因此,與減少食鹽用量相比,使用低鈉鹽的人群依從性較好,能最終達到減少鈉攝入量的目的,糾正高鈉低鉀的飲食模式。

另外,低鈉鹽的限鈉補鉀干預,能同時降低高血壓和非高血壓人群的尿鈉水平、提高尿鉀水平、降低鈉鉀比值和血壓,且在高血壓人群中效果更為明顯。


消:如果不食用低鈉鹽,其他食物也能滿足鉀的攝入需求嗎?我國成年人目前鉀的攝入水平大概是什麼樣的?

梁:鉀在各類食品中也廣泛存在,肉類、水產類、豆類、薯類都含有豐富的鉀,只要不是嚴重偏食或者進食量過低,在日常膳食中合理的搭配食用這些食物也是能夠滿足鉀的需求量的。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其中谷物、薯類、豆類、菌菇類及堅果等5大類,其中的小麥胚芽、蠶豆、冬菇、銀耳、紫菜、榛子的鉀含量都可以達到1000mg/100g以上)

目前,我國18歲以上成人膳食鉀的適宜攝入量(AI)為2000 mg/d ,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建議攝入量(PI-NCD)為3600mg/d。

而2010-2012年的全國營養監測數據顯示,我國不同地區鉀離子攝入量在1479.5mg/d~1931.5mg/d之間。(稍微低於適宜攝入量,但離預防慢性病的建議量則還有比較的大距離)


消:有傳言說,吃低鈉鹽會得高血鉀症,甚至會引起“人命”,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梁:首先,健康人群攝入低鈉鹽是安全的,我們知道鉀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健康人群每日鉀的適宜攝入量為2000mg,預防慢性病推薦鉀攝入量為3600mg。

按低鈉鹽中氯化鉀的含量範圍上限35%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每日6克食用鹽推薦量計算,6克低鈉鹽中含2100mg氯化鉀,換算成鉀的含量為1108mg,仍低於健康人群每日鉀需求量。

其次,鉀的安全攝入範圍很大,只要腎功能正常,一般人群從日常膳食中攝入的鉀都不會引起代謝異常,所以對鉀沒有設定最高攝入量。

最後,國內動物毒性實驗發現,低鈉鹽組的LD50高於食鹽組的,說明低鈉鹽的毒性低於食鹽,且在動物體內基本無蓄積作用。


消:儘管低鈉鹽好處比較多,但哪些人群是需要避免攝入低鈉鹽的?為什麼?

梁:下面這幾類人群是不適宜食用低鈉鹽的。

①是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或在溼熱環境下作業的人群等不要吃低鈉鹽

,因為伴隨汗液的大量流失會帶走部分鈉等電解質,食用低鈉鹽可能會引起低鈉血癥。

②是腎病患者,尤其是尿毒症等腎臟排鉀功能受損的的患者,過量鉀無法排出,低鈉鹽會增加高血鉀風險。

③是對於服用特定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如正在服用保鉀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具有抑制排鉀作用、或抑制腎小管鈉鉀交換而升高血鉀的降壓藥,就需要諮詢醫生的意見。

實際上,低鈉鹽的產品標籤中除了標示鉀的含量外,也會清晰標示:“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應慎用”。



消:消費者決定鹽添加量往往是通過口感,覺得鹹度不夠會再添加。但低鈉鹽的口感較正常鹽偏淡甚至苦,這樣就容易達到想要的口味兒多加鹽,從而增加鹽的攝入量。如何才能做到既滿足口感,又能降低鹽的攝入?

梁:2012年廣東省膳食營養監測調查顯示,我省總人群人均食鹽每日攝入量為7.8g,其中農村居民為9.7g,城市居民為6.8g,均高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於的6克。所以,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講,降低食鹽的攝入才是根本。


消費者報道


都知道高血壓患者應該少吃鹽,因為鹽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風險,也會影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之所以高鹽飲食容易升高血壓,主要原因是鹽(氯化鈉)中的鈉離子攝入過多,會因為水鈉瀦留而使血容量增加,血壓就會上升了,長期的高鹽飲食,就伴隨血壓經常偏高,久而久之,血管健康也受影響,血壓就會進一步上升,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增加了。

既然鹽的危害主要來自於鈉,市面上就出現了低鈉鹽,以部分的氯化鉀來替代氯化鈉,這樣就由普通食鹽的氯化鈉,變成了氯化鈉+氯化鉀(一般30%左右),氯化鉀也是有鹹味的,只是鹹味沒氯化鈉那麼大,因此,如果達到同樣的鹹度,用高鉀低鈉鹽就比普通食鹽可以攝入更少的鈉,也就有利於血壓控制了。減少鈉的同時,還順便增加了鉀的攝入,而適當增加鉀的攝入,本身也是對血壓控制有益的。

當然,低鈉鹽也是含鈉的,如果你之前吃鹽就明顯過多,口味重,換了低鈉鹽,你炒菜還是重口味,和之前加鹽量一樣,也很可能鈉攝入量依然超標。還有很多人,像你問題中說的,把低鹽鈉當作“保命鹽”,認為很健康,多吃一些也無妨,甚至比之前用普通食鹽加的更多,那總的鈉攝入量可能不降反升,對血壓控制就沒有改善。

因此,無論無何,應該儘量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在此基礎上,用等量或更少的高鉀低鈉鹽來替代普通食鹽,就有利於血壓控制,對健康是有益的。

因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鈉和鉀的代謝受影響,尤其是為了預防高鉀血癥,應該限制鈉的攝入,因此,除了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該少吃低鈉鹽(當然普通食鹽含鈉,也應該少吃),其他多數人,都是可以放心用低鈉鹽的。


營養科普趙之德


首先要給大家解釋一下“低鈉鹽是一種健康食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這句話。現代科學中為了滿足特別需要的人,真是煞費苦心,所謂的食用鹽其實是氯化鈉,平時吃的碘鹽基本是氯化鈉和碘酸鉀的混合物。均為離子化合物,溶於水後會在水中發生電離成鈉離子、氯離子、碘離子、鉀離子。(為了解決主要問題,其中水解啥的我就不寫了。)


所謂的低鈉鹽就是改變了鹽中納離子所佔的比例,而額外添加了某些“另類鹽”(硫酸鹽等可以溶於水的鹽),相應的就會增加其他離子在一袋鹽中的比例。由於人體內部生理平衡要處在一種穩定的環境中,酸鹼度平衡靠碳酸氫根和氫離子的水解維持,那身體之中各細胞與體液,血管與淋巴之間的滲透壓就靠氯離子和鈉離子維持(還有鎂離子等,但主要是鈉離子和氯離子)。所以改變了氯化鈉的攝入改用其他鹽類替代,實際上就是減弱了身體內滲透壓調節的敏感程度,所以低鈉鹽也有了降血壓的效果。

但是!如果常此以往,身體中就可能存在某些人體不需要,或者過多的元素,勢必對人體造成傷害。(一般體現在慢性病,面色發黃,嘴唇發黑。)也就是鹽中毒。正常人身體或許還能耐受,但對於那些腎病和其他濾過功能有障礙的人來說,低鈉鹽無異於送命鹽。

平時生活中的人也應控制鹽的攝入,適合最好,吃多了或吃少了對人體都不好。


不太胖的胖子啊


低鈉鹽並非所有人都適合


低鈉鹽(一般)是鈉含量比普通食鹽低30%~40%的食用鹽,通常以普通食鹽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鉀、硫酸鎂,用以降低鈉的含量比例。低鈉鹽有利於改善體內的鈉、鉀平衡,防控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低鈉鹽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的病患者長期食用,但是不適合需要限制鉀攝入的人群,如腎病、高鉀血癥、心臟疾病的患者等。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應慎用。

我國推薦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其實,不論是普通食鹽,還是低鈉鹽都要儘量少用,少鹽就少鈉。不管用什麼鹽,降低用量都是首要原則。


食品有意思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那麼低鈉鹽,就是含鈉較低的鹽。有人不禁要問,那低鈉鹽有什麼用處?能達到普通鹽的鹹度嗎?

其實低鈉鹽是將普通鹽中30%左右的氯化鈉替換成氯化鉀,口味改變不大,卻能達到“減鈉不減鹹”的目的。對於健康人群來說,吃低鈉鹽和普通鹽沒有多大區別,但對於某些患者來說,這兩種鹽的選擇對疾病的影響卻是大不相同的。

高鈉飲食是高血壓發病率增高的因素之一,也是高血壓病人血壓難以控制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不改變口味的情況下,低鈉鹽可以讓患者減少鈉的攝入,增加鉀的攝入,對血壓的控制比較有利。

但是大多數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特別是合併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其腎臟對鉀的清除能力下降,食用低鈉鹽極易導致高鉀血癥,造成心律不齊甚至心跳驟停,危及生命。這類病人不宜吃低鈉鹽,除低鈉鹽之外,低鈉醬油以及一些富含鉀的水果和綠葉蔬菜,如香蕉、柑橘類水果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要謹慎進食的呦!

所以低鈉鹽是“送命鹽”還是“保命鹽”是因人而異的,不能一概而論。



常有媽媽問我,寶寶能不能買低鈉鹽?

也有媽媽問,孩子有腎病,是不是要給他買低鈉鹽吃啊?

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加一定量的氯化鉀(含量約30%)和硫酸鎂。


低鈉鹽中添加了鉀,鉀離子是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的。 如果腎臟功能受損,食用加鉀的鹽,會引起鉀離子蓄積,血鉀增高,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不要給健康和腎病寶寶吃低鈉鹽。

那低鈉鹽最適合什麼人?

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病患者長期食用。

但患有慢性腎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正在服用保鉀利尿劑的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