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這兒有個“自媒體村” 農村婦女們“玩網絡”最高月入過萬

(文章文字轉自舜網)

這兒有個“自媒體村” 農村婦女們“玩網絡”最高月入過萬

在李廟村,“玩網絡”成了農村婦女們每天的工作。(李冬陽 攝)

這是一個奇妙的故事。如果不是親身體會,恐怕難以想象,在濟南北部這樣一個普通的小村裡,竟有這樣一群走在前沿的圈粉達人——她們原本只是每天在家帶孩子的農村留守婦女,卻因為當地一個90後小夥兒的啟發,走上了火熱的自媒體創業路。記者眼前這個僅有30多平方米的空間,便是她們夢開始的地方。

帶娃玩轉自媒體,最高月入過萬元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奮鬥的自己。”走進位於商河縣李廟村的“薄言文化”自媒體工作室,幾個醒目的大字映入眼簾。20餘位二三十歲的女員工戴著耳機,並排坐在那裡,盯著電腦屏幕,歡快的流行音樂環繞在耳邊。她們似乎很享受這樣一個類似網吧的工作環境。

不遠處,一塊小小的公示板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上面清晰記錄著每一位員工的月工資。記者發現,有一半以上員工月收入超過5000元,最高者超過了1萬元。這份工資,對於原本在家帶孩子、沒有固定收入的農村留守婦女來說儼然已是天文數字。

29歲的張紅,在這裡幹了兩年,算是元老級員工。她每天帶著1歲多的孩子上班,很享受這份工作。“平時我們就寫寫文章、發發視頻,圍繞農村澆地拔草,或者是影視劇娛樂這些事兒,覺得好玩的就發到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公眾平臺上,閱讀量有時能達100多萬。”

雖然鄉村教育已經普及,但對於很多農村留守婦女來說,識字不難,但以寫文章為生,似乎還是天方夜譚,而這幾位自媒體員工,儼然已經成了自媒體經濟的前線推手。“就像寫作文一樣,長短不限,但文字表達要好點,再配上點手機拍的照片,就有人願意看。其實都是些農村常見的事兒,比如干農活或者裝修蓋屋,別的村也有,但是怎麼發也有技巧。比如說,路邊隨便拔一棵草,你可以講講草的種類和功效。”張紅說,他和這個工作室的領頭人是中學同學,因為需要在家帶孩子,沒法出去打工,正好這個項目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掙錢,就來了,沒想到真幹好了收入還不菲。“每天干滿8小時就行,也不耽誤事兒,中午還能回家做飯。起初就我們一兩個人,後來很多自己村或者鄰村的婦女聞訊趕來,期待加入我們這個小家庭。”

紮根農村找靈感,飆出百萬閱讀量

這兒有個“自媒體村” 農村婦女們“玩網絡”最高月入過萬

90後小夥李傳帥,是這家自媒體工作室的負責人。農民出身的他自學編程,利用種地的錢又去學習了電腦維修,隨後開了一家電腦店為生。後來生意不景氣,他開始慢慢關注到自媒體創業這個領域。2015年6月,他在自媒體領域進行的嘗試獲得了百度團隊的關注,並通過邀請,註冊了自己的第一個自媒體賬號。

“起初,我寫出來的東西閱讀量不是很理想。後來通過自己研究和分析,摸著石頭過河,耐心地創作原創文章。直到有一天,我的一篇原創文章達到了百萬以上的閱讀量,這讓我堅信自媒體的春天來了,不斷積累就會像滾雪球,粉絲會越來越多。2016年9月,我通過自媒體賺到第一桶金,雖然只有3000元,但這讓我決心關閉實體店,開啟自媒體創業路。”李傳帥說,“自媒體這個東西,不需要繁華地段,也不需要高科技,只要培訓一下,懂了就不難。”

與一般自媒體人不同的是,李傳帥決定在農村發展自媒體。“鄉親們可能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們是很有潛力的,只要稍加引導。他們很樸實,會很認真地去做事,而且從來都不會偷懶。事實證明的確是這樣,起初我的員工打字很多還是一指禪,後來慢慢練得打字如飛。我從不限制她們幾點來上班,可以接送孩子之後再來,哪怕中午12點來上班也是可以的,只要幹滿8小時就行。她們很守時。記得有一次村裡晚上7點半停電,她們有的人沒幹完活兒,來電後又主動回來繼續幹,這件事讓我很感動。”李傳帥回憶說。

“現在她們每天上班就是編寫一下關於農村的紀實類原創文章。或者剪輯電視劇,把電視劇裡面的精彩片段,自己加特效處理,發佈到各大平臺,很受白領們歡迎。每篇文章下面都掛著廣告,閱讀量多了我們就能分到一部分收入。同時,我們還幫助電商做宣傳推廣。”李傳帥說,目前工作室已經註冊了20多個平臺,幾百個自媒體號,最好的時候一篇文章能夠達500多萬的閱讀量。“我安排她們發的內容雖然都很簡單,但是要講方法,比如說我幫著鎮上推銷哈密瓜,我不會去說哈密瓜有多甜,而是直接去大棚裡,拍攝很多小螞蟻在哈密瓜周圍爬;體現瓜脆,我會讓一個顧客拿著一個哈密瓜,不小心掉到地上,立馬瓜皮就摔開了,你說顧客看了會不會買?”

小夥有個大夢想,“千鄉百萬”奔小康

這兒有個“自媒體村” 農村婦女們“玩網絡”最高月入過萬

李傳帥說,目前工作室僱用的20多名員工全部都是農村留守婦女,她們對這份事業的喜愛程度非常高,自己平常也會變著法組織各種拓展和活動。

“我分析了當地的留守婦女的情況,年輕的小女孩一般是在家幫爺爺奶奶乾點力所能及的活,結過婚的婦女基本上都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只是這群留守婦女被孩子給‘鎖’住了。她們也想為了自己的家去奮鬥去拼搏,不想成為家裡的負擔。我想給她們創造一個機會,讓她們憑藉努力也能獲得不菲的收入。其實她們很能幹,就在4月份的時候我們這群農村婦女用了1周的時間做到了今日頭條三農領域的周排行全國第一的閱讀量。”李傳帥說。

帶領一個村的留守婦女致富有了經驗,李傳帥又有了更大的想法。“我粗略算了一下,目前能做的就是每年給我們村裡的農村婦女帶來100萬元的經濟收入,但是對於農村的現狀提升還是有限的。於是我又大膽提了一個‘千鄉百萬’計劃的想法,想把我這種運營的模式複製到全國各地1000個鄉鎮去,這樣的話大約一年能給農村帶來10億元的經濟收入,想想覺得了不起,自己也便更有動力。”李傳帥說。

李傳帥喊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採取“自媒體+電商”結合的創業模式,推廣他的創意,3個月內對接了9個縣市,50多個鄉鎮,100多個產品,已經推廣出去的產品現在也有了可觀的訂單。目前,他的“千鄉百萬”計劃的運營中心已在河北、山東、河南、陝西、湖北、重慶、廣西、甘肅等地佈局。“千鄉百萬”計劃的單體工作室日均曝光量約1億左右,團隊編輯成員達到500多人。“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奮鬥的自己。看到農村婦女們為了夢想奮鬥,讓我感覺到青春熱血,對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心更足了。

這兒有個“自媒體村” 農村婦女們“玩網絡”最高月入過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