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文|一炸(珞思影视研究组)

自原创小说《第十一根手指》于2016年首次被影视化,“法医秦明”从一名活跃于网络的“网红作家”,形象为一个西装革履、有洁癖、颇毒舌,且生活讲究的人气角色,并在今年暑期狠刷存在感:改编自小说《清道夫》的系列剧才收官没多久,“秦明系”新剧又浓墨登场。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由企鹅影视、聚禾影画影业和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联合出品,8月9日上线腾讯视频的《法医秦明之幸存者》,已经是“法医秦明”这个IP影视化的第三部网剧。先后经历了张若昀、刘东沁、经超三个版本的“秦明”,网友戏称主角“变脸”比翻书还快。

虽然同一个世界不一定有同一个秦明,但通过高密度的影视化,“法医秦明”在刑侦网剧序列无疑保证了身位领先。而这个系列背后的原著作者秦明,也由一名从事法医病理损伤检验的警务工作者,逐渐走入更广泛的大众视野,为《幸存者》这部剧担纲总编剧。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以2012年春节在网络上更新的《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为起点,6年来,“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已经出版了7部,本月初,《守夜者》第二部刚刚全网上市。如今的秦明,微博上坐拥496万粉丝,但他仍自称写作只是“业余”水平。至于第一次尝试的编剧职业,他更表示无力承受这一头衔,“我只是参与编剧,我们有非常强的编剧团队。所以我等于是一个学习者,跟着专业编剧进行学习而已”。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不管写书还是做编剧

都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法医”

两年前,一部同名网剧,让法医秦明在影视圈正式拥有了姓名。听着巴赫、用餐刀优雅切割小龙虾的另类法医,一朝声名大噪,也令“秦明”这个人物的影视化踏上了高速公路:尤其是今年,一连两部以“法医秦明”为主角的网剧次第亮相,占据了暑期国产刑侦题材的“半壁江山”。

现实生活里的秦明,却与荧幕形象大相径庭。微博上,他喜欢叫自己“老秦”,不畏爆照,小平头圆脸,与剧中“高冷总裁”样相去甚远。接受采访时,他有问必答,总不忘科普医学刑侦知识,为法医职业摇旗呐喊。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2005年考入安徽省公安厅,真实身份就是一名法医的秦明,经过多年历练,“阅尸无数”,长时间面对凶杀、犯罪,早已养成一种淡然的心态,他表示,“因为只有淡然了,才能够冷静客观的去处理案件,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案件的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如今的心态当然不是一天炼成的,除了长年工作积淀下的成熟,还源于秦明从业后出现场接触到的第一具尸体,就是他的小学同学。

关于这起案件,秦明曾向媒体披露过当时的破案细节,因为他的法医老师在解剖尸体时发现的创口痕迹,为警方锁定凶手提供了关键线索,那是秦明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法医”两个字的含量,也是让他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专业法医的重要开端,“正是因为我跨过那个坎,我可以立志做一个好法医”。

秦明也将这起案例写在了自己的作品《尸语者》中,通过网络写作分享法医生涯经历,也造就了秦明“网红作家”的成绩,更进一步有了如今担纲《法医秦明之幸存者》编剧的跨界。谈及此,秦明一再强调自己的本职始终都是法医:“写作顶多是我业余的爱好。至于编剧,我就更是一个非常非常业余的人。”

不管是写书还是做编剧,秦明的初衷都是为了宣传这份职业,“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让想要犯罪的人放下屠刀”。因为在秦明的职业生涯里,也经历过两三起到现在还没有破获的命案,“我相信这虽然是遗憾,也是斗志。总有一天这些案子会侦破的,逝者会安息的”。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出现新主线是必然

“铃铛”的原型是秦明现实中的老婆

《法医秦明之幸存者》改编自秦明的网络小说《幸存者》,原著出版于2016年。书中开篇的案件是法医勘察小组中大宝的未婚妻死于新婚前夜,几乎同一时间的另一座城市,也发生了同样的新娘被杀事件。

作为大众最先接触的秦明系列“铁三角”,秦明、林涛与李大宝的组合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稍早上线的《清道夫》,又先一步亮出“陈诗羽”的角色,到最晚播出的《幸存者》,新加入痕检科科长“珂老”和女警“铃铛”,组成全新的警法五人组,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势必也存在“代入”更难的问题。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珂老

在秦明看来,三部“法医秦明”有着三套不同的演员班底,这是剧集无法实现连续性的一个客观存在,正因如此,《幸存者》的剧本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改编,诞生新的主线角色。“《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几部主线有一定的连续性,既然现在这部剧无法实现这个连续性,那我们肯定还是要进行改编,并且出现一个新的主线。”

因此,除了众所周知的“秦明”和“林涛”,《幸存者》还着重刻画了痕检科科长王珂、法医助理陈诗羽和女警铃铛三个角色。秦明还大方透露,“铃铛”一角的原型正是自己现实中的爱人。

“铃铛也是学法医的,她是我大学师妹,我大三,她大一,我们就在一起,算起来已经17年了。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她没有选择法医的职业,改行做了康复医生。”秦明笑称,如果要说自己和“铃铛”的故事,“我能单独写一本小说,要不下次我写完了再给你看看”。不过他也表示,剧中对“铃铛”的设定稍有改动,是否会与秦明成为CP他暂时不能剧透,“剧里领导是一个警察,我爱人不是,也没有剧里那样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是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以秦明夫人为原型的铃铛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为剧中专业呈现打包票

艺术表达风格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

既然亲自参与了《幸存者》的编剧过程,秦明自认这是一份责任,因此整部剧的筹备时间很长,在正式开拍之前,从导演、制片人到具体的执行制片人到化妆、特效、道具、美术,包括演员,都到合肥接受了秦明的“系统培训”,所以对于这部剧在法医知识的科普与呈现上,秦明愿意打包票,“我对这部剧的专业性是没有任何担心的”。

第一集播出后,秦明还专门写了篇“小作文”,细数在该剧开端对解剖操作和法医工作环境呈现的细腻用心——指出“风淋系统”不是大家理解的“消毒”,而是为了“将法医解剖服上携带的诸如毛发、皮屑给吹掉,防止这些外带的生物检材落至尸体上,造成误判”;科普“秦明”戴乳胶手套和用持针安装手术刀片的手法,表现出了法医工作的神圣感与仪式感;分享中国大陆法医采用“一字”型解剖手法的行业统一,并在解剖完成后予以仔细缝合,这是法医对死者最后的敬重。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作为编剧,秦明希望在剧集的开始就为大家作一次“集锦”式的呈现,便于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法医,了解法医的技术,“我觉得会让大家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职业,更接地气地去知道中国公安法医是怎么工作的”。

法医是替逝者说话的人,抛开秦明在专业表达上的编剧“私心”,导演对《幸存者》也有设计特别的表现手法,即让尸体“说话”,让“秦明”在现场尸检和尸体解剖的时候,出现一个尸体复生、重现案发现场及剖白心路的情境。这一具有舞台剧色彩的拍摄风格,让秦明本人感到惊喜,却也令部分观众反映有些受到“惊吓”:“和逝者对话挺有意思的,但本剧这部分表现有点过,几次看起来有点像鬼片。”

对话|法医秦明的第一次编剧经

秦明表示他也看到了观众的这类反馈,“确实是有人去质疑这种内心独白的表现方法”,但秦明站在职业角度透露,所有的法医其实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思想活动:“无论你在现场尸检,还是现场重建和解剖尸体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一种构想。这种构想其实在影视剧里是很难表现出来的,我觉得这部剧导演的表现方式,还是挺惊艳的。”

他同时也欣然接受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影视剧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自然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没有办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