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連江規模最大古民居下月迎“新生” 百年三落厝“喚醒”杜棠村

連江規模最大古民居下月迎“新生” 百年三落厝“喚醒”杜棠村

工人在修復古宅。

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文 鄭帥/攝

連江縣丹陽鎮坂頂村杜棠自然村內,“藏”著一座連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三落厝。這座三橫兩進的古民居,相傳和“連江第一進士”張瑩有關,其宅內走水、水上建房的特殊結構令人稱奇。上世紀80年代後,厝內居民陸續搬出,2000年後古厝幾乎搬空,房屋也日漸荒廢、朽敗。直到去年,廈門一家公司看中了三落厝,決定出資修復,令這座久經風雨而衰頹的老建築煥發生機,並將於今年9月中旬迎來新生。而隨著三落厝的修復開放,一縷“春風”也吹進了落寞的杜棠村。

獨特百年古厝承載歷史人文

23日下午,一走近三落厝,一陣電機轟鳴聲就傳入耳中。古厝內外,工人或鋪石板,或埋纜溝、做木工,或裝修客房,一派忙碌景象。“村裡很久沒這麼熱鬧啦。”隨行的坂頂村村委會主任鄭益建笑呵呵地說。

三落厝建築風格和南后街等明清古建築迥異,前後僅兩進,左右卻有三落。三座四合院有上下兩層房,之間不設封火牆,而是以連雨廊相連。最令人稱奇的是,這座房間內四合院均有水渠相連,以前曾形成“山泉入宅、宅內有河、河中有房”的獨特景觀。

這座佔地3000多平方米、擁有大小房間200多間的古建築群,相傳和“連江第一進士”、官至禮部尚書的張瑩有關。據鄭氏村村民介紹,古厝的原址上,曾是張瑩的故居,明代時遭遇大火,此時張瑩後人已家道中落,遂將祖宅、祖產轉賣鄭氏族人。鄭氏族人之後仿照原來的樣式重建了三落厝,至今已經歷四百多年風雨。

村民鄭春弟正在厝內幫忙,指著一間房屋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就在厝內長大,“改革開放之前,大家都很窮,四五百人擠在一座厝內,一家五六口人就住兩間房”。夏天,屋內悶如蒸籠,村民紛紛跑到天井裡打地鋪。沒有電視,孩兒們奔走玩鬧、大人們談笑風生,好不熱鬧。說起這些回憶,年近六旬的鄭春弟依然沉浸在濃濃的鄰里情中。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大家紛紛自己蓋房,搬出了古厝,2000年以後,古厝幾乎搬空了,房屋也日漸荒廢、腐朽。

古厝變身酒店助力鄉村振興

經由連江鄉賢撮合,2017年,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看中了這塊“寶地”,按星級酒店標準,對古建築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精品度假酒店、傳統村落文化街區、休閒觀光農業區和民宿區等。

連江朗鄉文創旅遊發展公司總經理王增銘記得,他剛來時,古厝的結構已出現傾斜,一些樑柱被白蟻侵蝕、有些牆皮脫落、瓦片缺損。為了保留古厝的原汁原味,他們按照修舊如舊、只增不減的原則,對古厝進行扶正、修復、加固,房子的外觀、工藝、用料均保留原味,僅對室內進行現代化改造。經過改造,200多間的三落厝被分成了40多間客房和咖啡廳等休閒場所,變身一座精品度假酒店。

“我們儘量保留歷史風貌,並挖掘梳理當地文化,除了三落厝以外,後方的祖厝將建設傳統村落文化展覽館、美術館等,恢復振興鄉村文化,並不定期舉辦講座和培訓,引導村民在鄉村振興轉型中,尋找自己的定位。”王增銘介紹。

村民開發民宿村莊展現活力

村民黃木蘭就是“鄉村振興”受益者之一,她家中的三層空置樓房,即將轉型為民宿,常年賦閒在家的她也將成為“老闆娘”。三落厝的開發,還將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共享旅遊經濟紅利。“經過摸排,有28戶村民有條件開發民宿,我們先期挑選4家作為試點,由我們幫忙統一設計統一推廣,將於年底試營業。”王增銘介紹。

對此,村民鄭春弟樂見其成。“一業興則百業興,有了人氣,想做點小生意都方便。”年近六旬的鄭春弟說,杜棠村人口大量外出,村容衰敗,很多年輕人不愛回家,連春節都沒了年味。古厝得到保護開發,既保留了一點對先人祖宗的念想,村莊環境也藉機得到提升。“村裡熱鬧了,人就愛回家了,杜棠村也會熱鬧點。”鄭春弟說。

在三落厝的水渠內,水流凝滯,浮萍點點,不見山泉淙淙。坂頂村村委會主任鄭益建告訴記者,因為杜棠村海拔高,自來水引不上山,山泉水被村民截留自用,山泉入宅的景觀已許久未見。這次古厝開發,會在山上打一口深井,供村民飲水之用。9月中旬酒店試營業,屆時,清澈的山泉水將一路流入古厝,帶“活”三落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