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內蒙古海區公安分局劉軍:從軍營到警營 不忘初心為人民

歲月流轉,變了色彩,老了容顏;往事如歌,遠了號聲,淡了吶喊。曾經,他在軍營,揮灑青春,熱血奉獻;如今,他在警營,風采依舊,續寫華年。他從鐵一般的軍旅部隊轉到公安實戰崗位,一樣的愛崗敬業,一樣的忠於職守,一樣的在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內蒙古海區公安分局劉軍:從軍營到警營 不忘初心為人民

圖為1988年劉軍與康街派出所戰友合影(左下)

1959年深秋,劉軍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兒時的他總是喜歡偷偷穿上父親的馬靴在小夥伴面前“炫耀”,他在心底為自己有一個當兵的父親而倍感自豪!

劉軍的父親劉佔江是新中國建立前內蒙古公安總隊(當時為現役部隊)的一名騎兵,這是一支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鐵騎勁旅。帶著對兒子成長的些許期待,期待長大後的他也能“參軍入伍,保家衛國”,所以父親給他起名單字“軍”。或許是因為對軍人父親的崇敬之情,或許是因為這個名字的“指引”,這條路,他一走就是幾十年……

當兵後悔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

1978年,劉軍應招入伍並通過選拔成為27軍地炮團的一名通訊兵,“我們的通訊連隊靠近縣城火車站,每次有火車經過的聲音,我就特別的想家。後來的日子裡就在訓練、學習、戰備中一天天度過,時間久了成了老兵,也就不提想家的事了。”年少的劉軍也和其他的新兵一樣,都慢慢學會了以部隊為家,深藏鄉情。

內蒙古海區公安分局劉軍:從軍營到警營 不忘初心為人民

圖為劉軍在27軍地炮團通訊連服役

說起當兵的經歷,劉軍至今十分自豪:“通訊兵那可都不是一般人,1400多種組合通信密語,必須記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在部隊服役期間,劉軍榮獲一級技術能手兩次、二級技術能手一次,努力刻苦的他還在全軍無線班比武中獲得第一名,並榮立三等功一次。

選擇公安,就想為百姓踏踏實實做事

“1981年底轉業後我選擇了公安隊伍,剛脫下那身橄欖綠的時候,說實話很不捨得!忠誠、踏實、吃苦,是部隊教給我最寶貴的東西。”回憶起轉業時的情境,劉軍仍歷歷在目。剛到派出所時,無論是接警、還是辦案、入戶走訪,總能看到劉軍的身影。“初到公安崗位,我想盡快地熟悉起公安業務知識。那時候治安巡邏十天半個月不回家,就跟著師父住在所裡,家裡人都很放心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內蒙古海區公安分局劉軍:從軍營到警營 不忘初心為人民

圖為在社區警務室,劉軍為徒弟傳授業務知識

工作中,海區公安分局健康街派出所“片兒警”劉軍入戶走訪絕不遺漏轄區的每個角落,那時候的他親手為每一戶居民釘上門牌號碼,用紙筆畫出轄區內居民分佈圖,這麼做就是為了熟悉轄區內的一切,力爭獲取更多案件線索。1990年,海拉爾出現系列盜竊案,因缺乏有效線索,排摸工作進展緩慢,案件進入僵持階段。劉軍憑著自己對轄區的掌握,數次排摸、走訪,終於在盲流屯(現更名為幸福村)抓獲實施偷竊的犯罪嫌疑人夫婦,在嫌疑人家中繳獲被盜物品足足裝滿了東風貨車。在劉軍看來,社區警務就是公安機關與群眾緊密聯繫的“紐帶”和“觸角”。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融入到群眾中,就沒有解決不了的案子。

36年的警服穿下來,從陌生到熟悉,從青澀到已不在年少,其中的種種付出常人難以想象。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劉軍就要退休了,現在他更多的是想把經驗分享給青年民警,站好自己的“最後一班崗”,他說或許只有這樣,當他脫下警服的時候,即使紅著眼亦可以堅定地說“這三十幾年,這輩子,從軍從警我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