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雲品”之路——民間的力量

“雲品”之路——民間的力量

民間的力量

與“雲品姐姐”陳燕一道走近“雲品出滇入滬”

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孕育了享譽全國的雲南高原特色農品——雲茶,雲藥,雲咖,雲花,雲果,雲蔬,雲菌等“雲品”系列。從山間的農產品一躍成為展會上亮相的雲品,其間有著太多的故事。

“雲品”之路——民間的力量

“雲品姐姐”揭曉“雲品”真義

為了探尋“雲品”的故事,記者此次走訪了雲南省滬滇合作促進會——推動滬滇扶貧協作和“雲品入滬”最重要的一支民間社團,結識了傳說中的“雲品姐姐”。其實,“雲品姐姐”真名為陳燕,雲南好友雲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因為諳熟“雲品”及營銷,當選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採訪當日,陳燕剛從上海出差回來,我們關於“雲品”的話題就此展開。

“雲南條件好,自然能出產好的農產品,但是長久以來雲南貧困地區的農戶盈利能力弱,問題就在於質量管控和標準化,”在陳燕看來,“雲品”不能一概而論,“雲南的企業售賣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商品,更應該是人品和質量過硬的產品”。因此,所謂的“雲品”,更應該側重於“品質”。

如何將全省貧困地區廣大農民群眾田間地頭的農產品層層把控,打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雲品”,這正是促進會“雲品孵化中心”的首要任務。

“雲品”之路——民間的力量

參與打造“雲品孵化中心”平臺

參與打造促進會雲品孵化中心,是陳燕尤感自豪的一件事。這一促進會自籌資金建成的孵化中心,常年展示展銷會員企業的800多個農產品,推廣銷售額已達5000多萬元,且成功孵化了一批企業及產品。陳燕一一介紹著,並拿起一罐包裝盒,特地指了指“優雲品”三字。她解釋道,凡是質量達標,生產流程達到標準化的產品,即可貼上由促進會作為監製單位的“優雲品”標籤,而後進入上海及其他市場。

除了展示各類雲南特色農產品,“孵化”是雲品孵化中心的另外一項主要功能。中心的主要職責是主導“孵化機制”的每個細節,尤其是改造升級產品這一環節。

近三年裡,陳燕的足跡遍及雲南16個地州,期間不斷往返於雲南州市和上海。陳燕需要溝通雲南州市的會員企業,大至如何把控產品質量,改進工藝以達到上海市場準入標準,小到產品包裝上設計上的一個字,一個圖案,有時甚至要下地考察種植基地。正如陳燕笑稱,“我不是在飛機上,就是在路上”。

“雲品”之路——民間的力量

“雲品出滇入滬”永遠在路上

陳燕介紹,今年6月,促進會在上海成立了滬滇實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70多個農產品單品入駐南京路步行街老字號“三陽食品專櫃”,上海市民可線下到南京路步行街實地品鑑體驗“雲品”。

尤其讓陳燕欣喜的是,促進會與雲南城投公司強強聯手,已在昆明西山風景區入口處——“茶馬花街”北廣場建立“雲南扶貧產品展示展銷+品鑑體驗基地”。“今年10月1日基地將正式運營,屆時將有16個州市88個貧困縣的上千種優質農產品彙集於此,基地採取O2O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新模式,從而帶動雲南貧困縣建檔立卡群眾早日增收脫貧”陳燕對此信心滿滿。

兩年只不過是一瞬,但在陳燕心裡,卻化作一竄竄數字:促進會先後組織300餘家涉農會員企業和近1000個“雲品”走進上海,赴滬與商家對接20多次,在上海承辦和協辦展會5次,為會員企業直接提供商家,渠道,買手100多家,交易額和協議簽約逾2億元。眼下,“雲品姐姐”正忙於即將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一屆中華老字號博覽會”的參展工作。

對陳燕和促進會來說,“雲品出滇入滬”永遠在路上,這既是初心,也是使命擔當。“雲品姐姐”實至名歸,也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