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云品”之路——民间的力量

“云品”之路——民间的力量

民间的力量

与“云品姐姐”陈燕一道走近“云品出滇入沪”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孕育了享誉全国的云南高原特色农品——云茶,云药,云咖,云花,云果,云蔬,云菌等“云品”系列。从山间的农产品一跃成为展会上亮相的云品,其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云品”之路——民间的力量

“云品姐姐”揭晓“云品”真义

为了探寻“云品”的故事,记者此次走访了云南省沪滇合作促进会——推动沪滇扶贫协作和“云品入沪”最重要的一支民间社团,结识了传说中的“云品姐姐”。其实,“云品姐姐”真名为陈燕,云南好友云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谙熟“云品”及营销,当选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采访当日,陈燕刚从上海出差回来,我们关于“云品”的话题就此展开。

“云南条件好,自然能出产好的农产品,但是长久以来云南贫困地区的农户盈利能力弱,问题就在于质量管控和标准化,”在陈燕看来,“云品”不能一概而论,“云南的企业售卖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商品,更应该是人品和质量过硬的产品”。因此,所谓的“云品”,更应该侧重于“品质”。

如何将全省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层层把控,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云品”,这正是促进会“云品孵化中心”的首要任务。

“云品”之路——民间的力量

参与打造“云品孵化中心”平台

参与打造促进会云品孵化中心,是陈燕尤感自豪的一件事。这一促进会自筹资金建成的孵化中心,常年展示展销会员企业的800多个农产品,推广销售额已达5000多万元,且成功孵化了一批企业及产品。陈燕一一介绍着,并拿起一罐包装盒,特地指了指“优云品”三字。她解释道,凡是质量达标,生产流程达到标准化的产品,即可贴上由促进会作为监制单位的“优云品”标签,而后进入上海及其他市场。

除了展示各类云南特色农产品,“孵化”是云品孵化中心的另外一项主要功能。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主导“孵化机制”的每个细节,尤其是改造升级产品这一环节。

近三年里,陈燕的足迹遍及云南16个地州,期间不断往返于云南州市和上海。陈燕需要沟通云南州市的会员企业,大至如何把控产品质量,改进工艺以达到上海市场准入标准,小到产品包装上设计上的一个字,一个图案,有时甚至要下地考察种植基地。正如陈燕笑称,“我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路上”。

“云品”之路——民间的力量

“云品出滇入沪”永远在路上

陈燕介绍,今年6月,促进会在上海成立了沪滇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70多个农产品单品入驻南京路步行街老字号“三阳食品专柜”,上海市民可线下到南京路步行街实地品鉴体验“云品”。

尤其让陈燕欣喜的是,促进会与云南城投公司强强联手,已在昆明西山风景区入口处——“茶马花街”北广场建立“云南扶贫产品展示展销+品鉴体验基地”。“今年10月1日基地将正式运营,届时将有16个州市88个贫困县的上千种优质农产品汇集于此,基地采取O2O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新模式,从而带动云南贫困县建档立卡群众早日增收脱贫”陈燕对此信心满满。

两年只不过是一瞬,但在陈燕心里,却化作一窜窜数字:促进会先后组织300余家涉农会员企业和近1000个“云品”走进上海,赴沪与商家对接20多次,在上海承办和协办展会5次,为会员企业直接提供商家,渠道,买手100多家,交易额和协议签约逾2亿元。眼下,“云品姐姐”正忙于即将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的参展工作。

对陈燕和促进会来说,“云品出滇入沪”永远在路上,这既是初心,也是使命担当。“云品姐姐”实至名归,也当之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