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北京: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院)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中華第一神品

北京:四羊方尊(國家博物館)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傑出的作品

北京:後母戊鼎(國家博物館)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湖北:越王勾踐劍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劍身刻有鳥蟲書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湖北:曾侯乙編鐘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編鐘是中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甘肅:馬踏飛燕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馬踏飛燕“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馬踏飛燕”是東漢藝術家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

現成為中國旅遊業的標誌

陝西;皇后之璽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皇后之璽的主人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1968年被一個小學生無意中發現。

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璽,對研究秦漢帝后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其歷史、藝術價值很高,被列為國家級文物

陝西文物太多,只選兩件最珍貴的。

西周早期方輿鼎: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此鼎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寧夏: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名阿訇捐贈的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是目前國內收藏的最珍貴的《古蘭經》珍善本之一,對於研究回族歷史、宗教和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青海:明銅鎏金觀音造像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的造像。該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其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平。

河北: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

河北;入選中學課本的長信宮燈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西漢長信宮燈,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wǎn]墓中出土。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

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來華訪問時曾參觀過長信宮燈,並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懂得了環保,真了不起。”

山西:晉侯鳥尊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晉侯鳥尊高39釐米,長30.5釐米,寬17.5釐米。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圓睛凝視,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並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鳳尾下設一象首,可惜鳥尊現世時,象鼻殘缺,象鼻似該內捲上揚,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鳳鳥頸、腹、背飾羽片紋,兩翼與雙腿飾雲紋,翼、蓋間飾立羽紋,以雷紋襯地,尾飾華麗的羽翎紋。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鳥尊的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可證明為宗廟禮器。

山西:姜子牙神器--龍形觥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高19釐米,長43釐米,寬13.4釐米。長腹弧鼓,後端截平,背部為弧曲形長蓋,內有橫榫與器腹扣合。蓋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鈕。器身口沿外附有兩對貫耳,用來把龍形觥吊起加熱酒,另一端沒有封口是用來散水蒸氣的.器物底部有長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穩,整體如一停泊的龍舟,造型獨特,獨具風采

河南身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上古文物眾多。

春秋蓮鶴方壺: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河南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分別收藏有一件蓮鶴方壺。這兩件蓮鶴方壺原本是一對,它們碩大的器形、優雅的曲線、純青的工藝、精美的紋飾,尤其是頂端盛開的蓮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飛的仙鶴,清新雋永,令世人歎為觀止。

河南:四神雲氣圖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1987年出土於河南,壁畫南北長5.14米,東西寬3.27,面積16.8平方米。西漢早期文物。壁畫的主要內容為龍、白虎、朱雀、怪獸、靈芝及雲氣紋等組成的圖案,歷史藝術價值極高。不但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更是一部承載西漢初年中國神仙思想的壯麗史詩。

山東:東平漢墓畫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山東:紅陶獸型壺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新石器時代陶器珍品。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夾砂紅陶,通體掛紅陶衣。高21.6釐米。體肥壯,近似豬形,造型獨特,古拙、質樸,富有情趣。表現了新石器時代陶塑的高水平。

新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該織錦的年代為漢代,來自蜀地。現在收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為國家一級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之首。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其色彩之斑斕,織工之精細,實為罕見。其中一塊織錦護膊,尤為光輝燦爛、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西藏:雙體陶罐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雙體陶罐出土於昌都卡若遺址,造型洗練優美、飽滿豐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製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內蒙古:匈奴王冠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1972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戰國墓葬中出土。是一套由黃金製成的冠飾,重1394克,由上部的鷹形冠飾和下部的冠帶兩部分組成。

該金冠的佩戴者,可能是某一代白羊王或林胡王。

安徽:楚大鼎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毛主席親自問過的大鼎。

楚大鼎又叫鑄客大鼎,1933年壽縣楚王墓出土。通高113釐米,口徑93釐米,重約400公斤,圓口平唇、圓底、修耳、蹄足、耳飾斜方格雲紋,腹飾蟠虺紋,犀首紋膝,今藏安徽省博物館。該墓葬是被老百姓盜挖時發現的。

黑龍江:

金代銅坐龍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金代銅坐龍的身上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龍文化的

精華,無論從考古還是從藝術的角度,這尊銅坐龍都有很大的文化研究價

值。通過對銅坐龍造型和飾紋的研究探討,可以使我們得到許多有益的啟

示。只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巧妙結合,才可能創作出具有中華文化魁

力的藝術精品。

吉林:蘇軾二賦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蘇軾五十九歲在被貶途中所寫的這幅《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是蘇東坡傳世墨跡中字數最多的一件作品。

其中《洞庭春色賦》三十二行,《中山松醪賦》三十五行,自記十行,行八、九、十字不等,全文共六百七十餘言。全卷體勢扁方,用筆厚重勁健,精氣內含。轉換提縱,波磔俊發,瀟灑秀逸,緊穩虛靈,天真爛漫。

吉林:漢白玉耳杯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高句麗(漢)。高3.2、口長13、口寬9.5釐米。在古代,耳杯用於盛酒或羹,亦稱“羽觴”。實用耳杯多為漆器,亦有陶質的,玉製耳杯為數甚少。此耳杯玉質光潤晶瑩,富麗端莊,系用新疆和田玉磨製而成。其形制與滿城漢墓出土的料耳杯相似,當為漢代畿內工匠的傑作。可能是中央王朝饋贈之物。

遼寧:宋徽宗瑞鶴圖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此卷為絹本,設色畫。此圖繪彩雲繚繞之汴梁宣德門,是趙佶書畫珍品中難得的詩、書、畫具為上乘之作。畫後有作者趙佶以瘦金書自題,所述之事與《宋史·儀衛六》載"政和二年延福宮宴輔臣,有群鶴自西北來,盤旋於睿謨殿上,及奏大晟樂而翔鶴屢至,詔制瑞鶴旗"可相互印證。

天津:雪景寒林圖(范寬)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此圖畫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於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此圖歷來受到廣泛重視。清代收藏家安岐稱其為“華原生平傑作”。因此在范寬有限的傳世作品中尤其難得。

江蘇: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該文物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有著極為獨特的青花紋飾,體現了極高的燒製水平。梅瓶是明代高等級墓葬隨葬品,有鎮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徵外,也有風水上的考慮,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這種隨葬品。這件瓷器於1959年出土於南京江寧縣觀音山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此梅瓶高44.1釐米,底部直徑為13釐米,而口徑僅為5.5釐米。小口、豐肩、斜腹、斂脛、平底,造型優美,線條圓潤、流暢,雍容華貴,給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刻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繪的青花紋飾層次多樣,非常之獨特。

像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另兩件已流傳到國外,而且尺寸比這件小,釉色、紋飾也不及這件精美。

浙江: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此品為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劍格兩面鑄雙鉤鳥蟲書文,正面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為:者旨於睗。

劍主越王者旨於睗,即《史記》記載的越王勾踐之子鼫與。

浙江:富春山居圖(前段)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的書畫,畫家黃公望為鄭樗(別號: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江西: 甗王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出土於江西新幹大洋洲遺址。

這件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是最大的青銅甗,有“甗王”之譽。此甗甑鬲連體,鬲襠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顧。鹿豎角,短尾卷,身披鱗片。甑腹飾四組展體的獸面紋。鬲足袋滿飾浮雕獸面紋,它體形巨大,氣勢雄渾,奇美詭異,穩定性良好。

上海: 王羲之上虞帖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書法史上稱為"書聖"的東晉王羲之所寫的一份信札,名為"上虞帖"。雖是唐代摹本,它忠實地再現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後蓋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歷代收藏印記,同時保留著北宋內府的裝裱格式,是一件難得的藝苑瑰寶。

湖南:素紗蟬衣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重量僅為49克的素紗襌衣,是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件文物,除去較厚重的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輕紗薄如空”,其質地及紡織技術都讓現代人稱奇。

素紗襌衣出土時共2件,一件48克(0.096斤),一件49克(0.098斤)。1983年湖南省博物館被盜,一共有6個展櫃被砸,30多件珍貴文物被盜,除了素紗襌衣,還有一批漆器等。最後,48g的在追繳的過程中被毀。49克的追回,49克曾被毀壞,後被修復。

湖南:御龍帛畫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人物御龍帛畫是戰國中晚期的帛畫精品,1973年於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2002年公佈的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人物御龍帛畫》描繪巫師乘龍昇天的情景。巫師寬袍高冠,腰佩長劍,手執僵繩,神情瀟灑地駕馭巨龍。龍首軒昂,龍尾翹卷,龍身為舟,迎風奮進。龍尾之上立有長頸仙鶴,龍體之下有游魚。帛畫中的華蓋飄帶與巫師衣帶隨風飄動,表現巫師乘龍飛昇的動勢。

四川:光一個三星堆就可以爆80%的省份。

青銅神樹

中國最珍貴的文物

青銅神樹樹幹高384釐米,通高396釐米 ,由樹座和樹幹兩部分組成。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云氣紋。樹幹接鑄于山頂正中,幹直,樹根外露。樹幹上有三層樹枝,每層為三枝丫,枝丫端部長有果實,一果枝上揚,果上站立一鳥,兩果枝下垂。在樹椏和果託下分別鑄有火輪。在樹的一側,有一條龍援樹而下,龍身呈辮索狀馬面頭,劍狀羽翅。從造型來看,該青銅神樹應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桑”。

這可能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大的單件青銅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