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關於面試:對1~3年產品經理的期待

關於面試:對1~3年產品經理的期待

過年前部門面試比較多,我也面了幾個。不過都直接掛掉了。一般在最後,我會跟候選人溝通一下有哪些問題和待提高的點,面試一次不容易,也不太好讓別人白來。這些改進點比較主觀,和一般教大家速成的簡歷技巧和溝通技巧不一樣,有些是可以短時間內提高,有些可能需要花更長時間思考和踐行。我姑且講之、大家姑且聽之。‍

关于面试:对1~3年产品经理的期待

總結而言,大部分面試的主要是三個方面:職業經歷、對面試職位的看法和規劃、個人規劃。如果是職業經歷不夠豐富的在校生,會增加一些標準的面試題進行考核。通過這些,考核面試者的當前的職業能力以及未來的職業潛力。面試的過程就是一個數據挖掘的過程,希望通過面試者的一些基本特徵,來預估面試者入職之後的表現。接下來就是介紹這些特徵。

1. 學歷

學歷是一個評估面試者的一個基本的特徵。但不是說第一學歷不是清北就不要,而是對於不同學歷的人有的要求。一般而言,希望面試者有一些可以客觀評估的成功經歷,來證明面試者可以做成事情,而高考和考研結果就是這樣一個大部分人都參與其中的事情。對於一個學歷是清北的學生而言,至少證明了他可以做事情做得很優秀,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一般在面試的時候會把學歷分為幾檔,清北等一流國家級學校或這海外名校,我會認為是第一檔,會認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二檔的是一些省級重點名校,特徵就是聽過學校的名字,學校招生線高於一本線比較大的幅度,這些人代表著努力且踏實。三檔的就是比較差的一本院校或者不錯的二本院校,這些人的學歷沒有加分,但是也不至於扣分,同時需要有一些其他成功經歷彌補學歷的不足。四檔的就是其他院校的同學,這些同學就學歷而言已經是扣分了,如果沒有非常優秀的職業經歷簡歷關也根本不會通過。

產品經理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職業,沒有特定的職業背景要求,同時薪酬比較高,肯定就會擠進來大量的候選人。如果兩個除了學歷其他條件差不多的候選人在一起比較的話,肯定是會要學歷更高的那位,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是學歷低也不是絕對的,我當初做搜索推薦時搭檔了一個技術leader,大學差且沒有畢業,工作五六年。但是我對他的評價非常高,無論是工程能力還是技術架構能力,還是快速學習算法的能力,都足以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學習能力和努力程度都非常高的人。同時還是比較高的業務敏感性,推動項目基本上比我還積極(汗顏)。這樣的人,學歷當然就不會限制他的發展。

2. 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是工作的一個基本能力,非常遺憾在國內沒有把這門課作為一個高中或者大學的課程。邏輯思維能力體現在能夠區分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假設、什麼是結論。並且能夠認真思考其中的邏輯鏈,知道如何通絡邏輯演繹,驗證假設,形成更有效的結論。對於有職業經歷的人,考核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過往職業經歷的覆盤中可以瞭解到。對於職業經歷比較薄弱的校招生而言,可以找一些候選人比較熟悉的場景,提問一些開放性問題。比如喜歡看電影的人預估下全年的電影票房;或者喜歡逛街的女生,預估一下北京商圈的數量。在這些問題中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如果從有效事實中,做出一些符合邏輯的假設,並且通過邏輯鏈推導出最終的結論。

3. 理科思維

理科思維對於大部分產品經理而言,都是需要的。可以快速的理解系統邏輯,對技術有一些基本的理解,能夠大致上理解不同技術方案的區別。對於數據驅動有一定的概念,最好能夠清楚數據驅動的弊端。理科思維和邏輯思維很像,但是更加偏向於操作層,對於一些後端和商業策略的產品經理而言,擁有理科思維是一個基本要求。

4. 用戶理解

用戶的理解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能力。這個理解可能是由此及彼式的理解,自己本身就是某個類型產品的重度用戶,對這些用戶的思維方式和使用產品的方式非常理解,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另一種方式是理解人類思維的特點,這些理解一方面來自於之前的產品經歷,另一方面可以來自於對基礎心理學的理解。用戶理解的反面是以自我為中心,“我覺得用戶肯定XXX”這類的表述方法一旦出來就要有充足的論據,喜歡用自己的思維去瞎猜用戶的產品經理是非常需要警惕的。

5. 業務思考

對於之前的職業經歷,需要有比較深入的思考。如果一個人能夠直接決策一個產品的走向,那麼這個業務思考就體現在——為什麼讓這個產品走A方式的發展而不是B方式,對於後續有什麼規劃。如果候選人是執行者,就需要有自己對這個執行方式的看法,為什麼上級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如果換候選人自己決策TA會怎麼做。一個產品的結果可能好可能不好,好的時候要能總結出經驗,壞的時候要能總結出問題和改進方案。

業務思考不僅僅侷限於對於自己從事業務的思考,還需要對即將入職公司行業和業務能力的有一定思考。在面試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我會問一下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最好的面試方法。把一個工作中的真實case拋給候選人,不見得需要有一個什麼樣的有效結論,更多是看候選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如果能超預期給出面試官沒有想到的方案,那麼面試就基本十拿九穩了。

對於業務的思考是面試產品經理的關鍵。很多人會以“我不喜歡這個事情所以沒有深入思考”為理由,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對業務的思考。這種說辭基本是不會被認可的。作為工作,可以不喜歡,可以覺得不合適,但是不代表這樣就可以不做好,甚至沒有思考。一旦用這種方式進行解釋的候選人,也需要非常警惕。

6. 個人規劃

一個人要有清晰的個人規劃,這個規劃包含了職業規劃和自我規劃,一般面試的時候我會問職業規劃。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自我規劃都沒有,很難相信這個人會做好產品的規劃。很多人頻繁跳槽,但是如果每次跳槽都是有清晰的職業規劃上的理由,那麼這樣的頻繁跳槽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雖然在一個公司呆了好長時間,但是渾渾噩噩,在公司爆發危機的時候再找工作,顯然就是有問題的。

有著清晰職業規劃的人,對於自己每一次職業選擇和職業方向的調整都有著比較深入的思考,不太會發生去了一家公司兩三個月就跳槽的情況。即使是不喜歡一家公司,也應該想清楚自己希望在這家公司獲得什麼,自己這段職業經歷是否有足夠的收貨。如果確定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的職業目標,迅速換個工作也沒什麼問題。所謂賊不走空,換工作也不該走空。

在職業規劃的時候除了要有目標,還要有路徑,以及自己在為這個目標和路徑的實現做了哪些努力。比如有人說想兩年後做高級PM,那麼在你現在和這個目標差距多大?你覺得你為了這個目標需要做什麼事情?你的時間表是什麼樣的?你現在開始做了哪些事情?

7. 深度閱讀

一般而言,如果一個人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還沒有自己獨立看比較有深度書的習慣,那麼很大概率這個人一輩子都很難有深度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對於產品經理而言,尤其是開創性業務的產品經理,快速學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深度閱讀能力是快速學習能力的一個基礎體現。

這個閱讀當然不是公眾號或者一些知識變現產品,也不是基於娛樂和興趣的小說,更多是一些經典的優秀圖書。能夠說明自己閱讀過一些有深度的圖書,並且能夠闡述出自己閱讀的感受,對我而言,面試的時候是個加分項。

8. 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的具體體現就是在面試的時候,能夠將面試官想要的事情有條理地說清楚。交流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面試官能否從面試過程中挖掘出候選人是否具有崗位需要的特徵。

與此同時,這個人是不是一個能夠順暢溝通的人,是不是能接受和包容別人的觀點,是不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這個也是考核的一個重點。

9. 小結

當然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候選人也不例外。並不是要求每個人在每個特徵上都做得非常優秀,很多時候只要有一些點非常優秀,其餘點只要差強人意就OK。比如一個二次元業務招聘產品經理,雖然一個候選人理科思維甚至邏輯能力都比較薄弱,但是這個人是B站資深up主,相關主題貼吧的管理者,同時自己還是個lo娘,這個人當然是不可多得。比如有的人其他方面比較一般,但就是人際關係能力處理得很好,團隊協作能力很強,也認真負責,那就讓她去推薦項目和做好部門溝通。

總結而言,不要求候選人六格神裝、物法雙修、拯救世界。但是你總得在有些裝備,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打出風采吧。作為職場裡的人,一定要對自己有了解、有規劃同時也要刻意培養自己。如果單純依賴一些所謂的面試套路入職,那麼長遠來講無異於飲鴆止渴。

PS: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種”只要足夠好看,不會沒關係,我可以教“的面試通過方式,遺憾的是,這兩年多的面試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心動女生“。希望自己今後的職場生涯可以這樣沒原則一次。這個想法太油膩了,感覺自己越來越像一箇中年人了。(生無可戀.jpg)

本文由潘一鳴原創,產品會轉載發佈僅用於學習交流,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微信:hf16881688~ 產品會QQ群:140710383~ MVP聯盟QQ群:2136265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