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公元前237年10月,秦国首都咸阳。

金碧辉煌的王宫中,秦国的股东们正在召开代表大会。秦王嬴政轻轻拨开面前的冕旒,露出年轻英俊的脸庞。

上个月,那个叫嫪毐的人不甘心只做他的干爹,结果被嬴政打成了孙子,按在地上摩擦摩擦。旁边看热闹的吕不韦,也被逼辞去相国职位。

嬴政成功兼并了二人的股票,成为秦国最大的股东。

他轻轻的问:“各位有何高见,只管说出来。”

这时一位嬴氏族人拿出《人才项目整改计划书》,开始对各大股东讲述他的计划:

“咸阳的大街上,放眼看去全是韩国的马车,挤压了本国马车工业的市场。

肤白貌美的赵国女子,出入各种高端场所,导致秦国女子失去了嫁入豪门的机会。

妇女们特别钟爱楚国的珠宝,张口闭口都是谈论进口货,难道蓝田的玉不好吗?

还有齐国的书生、燕国的马匹、魏国的工匠,都来秦国谋生。我严重怀疑,这些来秦国谋生的人,都是六国派来的间谍。

请求大王下令,把六国的人全部赶出去,我们秦国人自力更生。”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他的话音一落,股东们全都打起了小算盘:

“六国的工商业退出后,马车业、珠宝业、快递业、钢铁工业,甚至红灯区,都将出现庞大的市场真空,这可是价值万亿的大市场。

到时候,小老百姓肯定是靠边站,那么谁能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呢?当然是我们啦。发家致富的机会,到了。”

就这样,在举手表决的时候,这项计划几乎是全票通过。

嬴政拍板:“一个月内,六国人全部离开秦国。”

股东们向往的是扑面而来的大市场,嬴政看中的是国家安稳,而嬴氏族人要得是家族地位保持不变。

所以,世界上哪有单纯的爱与恨?无非是利益的交织与对抗,表面上的一条命令,背后却是各方势力妥协后的平衡之术。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驱逐外国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咸阳疯传。

其实那些来秦国混饭吃的“咸漂”,大部分买不起房、开不起车、娶不起老婆,他们只是希望在日渐繁华的都市,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三环买套房子,把农村的父母、老婆、孩子接过来住,享受先进的医疗、优质的教育,为下一代实现阶级跨越打下基础。

每天忙的跟死狗一样,哪有精力做间谍?

李斯躺在快捷酒店的床上,看着老板送来的账单,再摸摸自己的口袋,实在是付不起啊。

“难道要灰溜溜的离开吗?”

大脑里有一个声音在大声的告诉他:“你还有机会,必须要奋起一博。”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夜晚。

李斯还是河南的基层办事员,他在忙碌一天之后,终于有时间去茅厕放空自己了。

一进们,他看到恶心的一幕:一只瘦骨嶙峋的老鼠,在吃人类的有机肥。

实在太恶心了,李斯拔腿就走,转身跑到不远处的粮仓中,还是白花花的大米看着舒服点。

老鼠家族实在太庞大了,真是无处不在。粮仓里的老鼠,趴在米堆上放心大胆的吃着大米,两眼一咪,实在太享受了。

联想到两只老鼠的境遇,李斯虎躯一震:“人也是这样,平台决定高度。”

第二天,李斯就辞去办事员的职位,决定不再做低效率的努力,而是找一个更高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李斯离开河南后,前往齐国留学。

他拜荀子为师,认真学习法家治国之术,并且仔细分析各国局势,得出结论:“只有秦国,才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齐国,李斯一口气读完了硕士、博士,直到成为高级知识分子后,才肯罢休。

毕业那天,荀老师亲手给他颁发了毕业证书,李斯认真的向荀老师鞠了一躬后,转身就奔向秦国咸阳。

在秦国,李斯凭借名校学历、基层工作经历、出色的办事能力,很快就进入吕不韦的视线中。

由办事员、科长、处长一路升到厅长,即便吕不韦被押送四川喝茶,也没有影响李斯的前程。

可现在,一道《逐客令》终于让他慌了。

酒店的账单、多年的心血、荒凉的老家,逼迫着李斯,走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给秦王写一封信吧,成败在此一举。”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毕竟已经下发了文件,想要改变实在太难了。

但李斯做到了,他凭借一封信,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而这封信,也在2200年后光荣登上我们的语文课本,它的名字叫《谏逐客书》。

我们来看看李斯的套路。

首先,抛出观点:大王,这件事咱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其次,回顾历史成绩。

证明秦国之所以能够融资上市,全都是历任领导胸怀宽广,不搞家族制、不搞一言堂,招揽天下贤才而任用之,才有今天的市场份额。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

求邳豹、公孙支于晋。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惠王用张仪,西并巴蜀,

北收上郡,南取汉中,东据成皋。

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然后,分析当下形势。

李斯委婉的表示,老板您喜欢的珠宝、名马、衣服、宝剑等奢侈品,全是外国进口货诶。

如果拼命的享受外国的奢侈品,而排斥外国的优秀人才、先进理念,那我可以下结论:“你迟早要完。”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

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

而陛下悦之,何也?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

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最后,总结观点。

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一统天下的目标。

如果把外国人都赶走了,那就是资助敌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呀。即便是给口饭吃,也得把投奔秦国的人养起来。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李斯的核心就八个字:换位思考、大局为重。

二者不可缺其一,只换位思考的,是小人。只大局为重的,是愤青。

整整一篇文章,李斯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处境,完完全全是站在嬴政的角度分析问题:

历史成绩证明了道路的正确性,

当下形势证明了市场的统一性,

逐客结果证明了政策的危害性。

总之一句话:外国人大大的有用,不用白不用。

分析的丝丝入扣、鞭辟入里,就像邻家大哥哥一样,帮小弟弟答疑解惑,嬴政恍然大悟:“李斯说的对啊。”

紧接着,毅然行使董事长的“一票否决权”,撤销“逐客”的命令:“请大家留下来,共同建设秦国封建主义社会。”

《资治通鉴》中是这么说的:

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一篇文章,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从此以后,李斯进入嬴政的视野,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最终在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成为大秦帝国的开国丞相。

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资治通鉴」李斯靠一封信,取得秦始皇信任,成为开国丞相

李斯由一介小吏成为开国丞相,从此和嬴政过上了恩爱的生活,故事到此应该圆满大结局了吧?

可惜,并没有。

公元前210,嬴政暴死沙丘。如果皇长子扶苏继位,那么蒙恬必然出任丞相,李斯,只好退休回老家了。

当年成就他的八个字“换位思考、大局为重”,在权力、地位面前,早已被他抛到脑后。

于是,李斯和赵高合谋,扶持胡亥登基为帝,称为“秦二世。”

扶苏和蒙恬,则被命令自杀。

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忘记初心,就只能有始无终了。

公元前208年,经过赵高的不懈努力,李斯被腰斩于市,且夷三族。

临死前,他不禁想起一些往事。

在老家忙碌奔波的身影,在齐国灯下苦读的艰辛,在秦国夜以继日的奋斗,在豪宅灯火辉煌的夜宴,在监牢暗无天日的等待。

他想:“如果能跟儿子们回河南老家,牵黄狗、骑骏马,哪怕一无所有,我也愿意。”

当鬼头刀落下,寒光闪过,斩断了他所有的念想。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