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辛苦工作一輩子,你的養老金夠養老嗎?

很多來大城市打拼的人,本想著生活也可以有詩和遠方,可現實永遠跑在想法之前,狠狠的給我們一巴掌。什麼都漲得很快,唯獨工資不漲。買不起房的人,以為租房可以節省費用,可是現在恐怕連租房都租不起了,理想中的對象似乎也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群裡有個89年的小夥,在上海待了一年多,前幾天剛回到老家,準備在老家省城發展找對象。問其原因,主要就是生存壓力太大,收入6000多,都趕不上上海的平均水平。存款少得可憐,依靠這點兒存款投資理財,但是回報又太慢,更不敢奢想在一線城市買房了。

且不說找對象在哪裡發展的問題,不論在哪裡發展,都得有真本事,否則工資可能也只是在平均水平左右徘徊。

而沒有基數的投資理財,對於生活改變,大多時候也是杯水車薪,不可能一下子讓你實現財務自由的。

現在的工作收入和各方面壓力,讓人如此堪憂,那未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

未來養老資金需要多少錢?

根據央行公開表明的數據,2017年年通貨膨脹率為7.5%,而四大銀行三年期儲蓄利率最高也只是2.75%。

改革開放以來至2017年末,中國大陸通貨膨脹率平均值約等於5%。

在上海,一個普通老人的生活費在3000元左右,如果日子要過得舒服一些,比如出去旅遊消費等等,得5000元。如果繼續按每年5%的通脹率計算(未來通脹率可能要高於這個數字),現在每個月3000元的成本,與30年後13000元(3000乘以1.05的30次方)等值。

也就是說,按30歲計算,到60歲時,每個月生活費要13000元,活到80歲,至少得3120000元。

在三四線小城市,按現在每個月老人1000元的生活成本計算(這很實際了吧),到60歲時,生活費水平為4300元,到80歲至少需要1037000元(這還沒有算上60歲-80歲之間的通貨膨脹呢)。

我們在大城市打拼,哪怕退休回到老家生活,至少要100萬的養老生活費。想想這個數字一點不浮誇吧。

每個月存多少錢合適呢?

看下圖每月存款計劃表:

辛苦工作一輩子,你的養老金夠養老嗎?

按照5%的複利計算,每個月差不多要存1500元,連續存25年,退休時才能趕上現在的最低100萬生活水平。年齡越大,每個月要存的數字也越大。按照基金投資8%的複利,每個月要存入1045元。要按照300萬的生活標準,每月存款數字再乘以3。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大家基本上做不到連續25年的複利投資,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存入更多的錢才能面對未來生活。

也許你會說,我有社保養老退休金啊,擔心什麼?

咱也知道,很多企業給咱們繳的社保是按最低水平計算的,那麼在上海最低水平繳納社保30年,根據公式計算,到60歲時每個月你能拿到的退休金是5592元,還不到13000元基本生活費的一半呢!

你還指望社保麼,更別說目前國家社保基金缺口10萬億了,我們的下一代出生人數越來越少,還能指望誰來給我們養老?

如果你的收入還趕不上當地平均水平,得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我們現在能做的是什麼?

1.儘可能努力賺錢,積累本金。現在年輕人有幾個不是苦逼哈哈的呀,但想想今後的生存問題,如果你工作幾年了,連存款都沒有,你還認為你現在的消費合理嗎?

實現被動收入的途徑是靠投資理財,但必須要有本金,只有本金越大,被動收入才會越多。10萬元投資,翻一倍才20萬元,若100萬來投資,翻一倍就是200萬。

2.堅持定投20年以上,你可以投資基金,也可以投資某隻股票,你若不滿足於國內市場,海外市場也是不錯的選擇。前提是長期定投,因為時間和複利是最重要的因素。

3.健康問題是我們財富自由路上的重要因素,只要生一場大病,可能所有的積蓄瞬間就沒了,最痛心的是,連收入也沒了。誰也不能預知自己的健康問題,那就提前做好準備,買好保險,像意外、重疾及醫療、定期壽險等, 都要作個規劃,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槓桿。

4.多學習相關的投資知識,研究基金,分析企業的成長性,嚴格按照定投紀律定投,有了閒錢,跌了就加點兒倉。只要基金沒有問題,漲跌只是數字變化。

投資是一項長期的事,任何短期的波動,長期來看,都是微乎其微的。在乎每天波動的人,要麼是閒著無聊沒事找事的短期投機客,要麼就是拿著養家餬口的錢來投資了,因為這筆錢虧沒了,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如果沒有十年以上的持有計劃,那麼就別進行投資了,不如拿著這筆錢,該吃吃,該玩玩,日子過得也蠻瀟灑的。

種一棵樹尚且都要十年的時間,何況是投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