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莫把“農民培訓”變成“農民陪訓”,防止形式主義(鄉村振興)

莫把“農民培訓”變成“農民陪訓”,防止形式主義(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

近日,筆者參加了某單位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卻瞭解到前來參加培訓的人員,很多都是湊數的:言語不通的老人、身有不適的病人、臨時僱用的閒人……很少見到有培育前途的農民,令人吃驚#鄉村振興#

莫把“農民培訓”變成“農民陪訓”,防止形式主義(鄉村振興)

近年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取得明顯進展,明確提出“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可有些村鎮,在具體培育對象遴選上十分犯難。由於青壯年大量外出,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極少數留下的青年,不是忙於生計,就是對培訓沒興趣。工作人員不得不挨村挨戶懇求,並以每人每次發20元勞務費為承諾。結果願意來的,非但少有培訓意義的農民,還把請人來“培訓”變成請人來“陪訓”,拍完照拿完錢就紛紛離開,演變成了一種可悲的形式#鄉村振興#

莫把“農民培訓”變成“農民陪訓”,防止形式主義(鄉村振興)

對此,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一是要加強組織,選準對象,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針對性;二是要強化考核,建立工作督導制度,防止應付了事;三是要科學設置培訓內容,讓培訓對象真正感興趣,學得到東西#鄉村振興#

莫把“農民培訓”變成“農民陪訓”,防止形式主義(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