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莫把“农民培训”变成“农民陪训”,防止形式主义(乡村振兴)

莫把“农民培训”变成“农民陪训”,防止形式主义(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参加了某单位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却了解到前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多都是凑数的:言语不通的老人、身有不适的病人、临时雇用的闲人……很少见到有培育前途的农民,令人吃惊#乡村振兴#

莫把“农民培训”变成“农民陪训”,防止形式主义(乡村振兴)

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明显进展,明确提出“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可有些村镇,在具体培育对象遴选上十分犯难。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极少数留下的青年,不是忙于生计,就是对培训没兴趣。工作人员不得不挨村挨户恳求,并以每人每次发20元劳务费为承诺。结果愿意来的,非但少有培训意义的农民,还把请人来“培训”变成请人来“陪训”,拍完照拿完钱就纷纷离开,演变成了一种可悲的形式#乡村振兴#

莫把“农民培训”变成“农民陪训”,防止形式主义(乡村振兴)

对此,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加强组织,选准对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二是要强化考核,建立工作督导制度,防止应付了事;三是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让培训对象真正感兴趣,学得到东西#乡村振兴#

莫把“农民培训”变成“农民陪训”,防止形式主义(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