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北京新高考方案,一二本合併、不分文理,打破“唯分”陋習!

高考一直是很多學生又恨又愛的中國特色考試,從2020年起,北京高考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文理科從合到分,再從分到合、“兩依據、一參考”模式探索、高招本科一批與本科二批將合併。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淺談,“北京新高考改革”,到底對於學生們有何影響,對於每一屆的高考學子來說,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唯書”與“唯分”:高考新改革打破陋習陳規

統招錄取將採用“兩依據、一參考”模式,這些都無疑能有力地促進高中學校著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社會參與意識與實踐能力,“唯書”與“唯分”的陋習將會得到極大的改變。

據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起,統招錄取採用“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模式,即由招生學校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考生。

本科招生錄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科,每門科目滿分150分,總分450分。而考生總成績組成還包括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其中選考科目每門滿分100分,即高校招生錄取總分滿分值為750分。

北京新高考方案,一二本合併、不分文理,打破“唯分”陋習!

為己之所好:新高考政策下選己之長

楊振寧先生兼通文理、學貫中西,他曾說科學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哲學,所以他認為文理是相通的,不可偏廢,這話一點兒沒錯。

愛因斯坦除了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同時精通音樂,尤其喜歡巴赫的作品,他不止一次的肯定過音樂藝術對他科學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也千真萬確。這些大概都是堅持文理兼學全面發展的人常用的論據,當然還能舉出很多。

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分析,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貫穿,比文理兼容的學習更有利於思維認知能力的提升和知識眼界的拓展。

只有學生他們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清晰,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才會不斷變強,這與他們有較多的時間閱讀和從事社會活動有關。在一個跨界學習,學科交叉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尤為重要。

本次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爐,讓學生們有了更多的個性化選擇,給了學生更多自我塑造的機會。選己之長和為己之所好,更有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北京新高考方案,一二本合併、不分文理,打破“唯分”陋習!

防止偏科:新高考首次提出“全開全學、全科開考、全科賦分”

不納入考試的科目,學校、家長、學生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在全面發展中有失偏頗。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市教委此次公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特別提出,堅持全開全學、全科開考、全科賦分的方式,引導學生打好共同基礎,防止群體性偏科,確保義務教育基本質量。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設定了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共13門。所有科目均設合格性考試。

另外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設等級性考試。學生要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從6門等級性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參加3門科目考試,成績納入當年高考總成績。

北京高考各年級的“新變化”

北京新高一: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區、市)分步實施,最遲2022年秋,全國各地均使用新課程、新教材。其中,北京等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從明年新高一開始啟用新教材。

北京新高三:在2019年高考將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合併為本科普通批,高考採取3+3,不再分文理科。另外設立合格考和等級考,等級性考試成績分21級賦分,相鄰兩級分差均為3分。英語聽力一年兩考,2021年起增加口語考試

北京新高考方案,一二本合併、不分文理,打破“唯分”陋習!

新高考終究會推陳出新,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當今高考應試教育弊大於利,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於人才強國戰略實施,本次北京高考新政策,於學生而言,是個幫助更好地提升自己、不斷向上的階梯。於父母而言,共享優質資源,獲得更多公平公正機會。初衷是好的,結果還需要我們靜觀其變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