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有人在网上贬低诋毁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的贡献?

原野春风8742094


第一个问题,可以称为“袁隆平们的悲哀”。

这个袁隆平们的悲哀是什么意思?

所谓袁隆平们的悲哀,也称为“科学家们的悲哀”。简明扼要的举例说明,有资料和新闻都讲到过,我记得今日头条也推送过这样的文章,这些资料,新闻和文章中说(大意):现在的人类,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足够一百亿人吃饱肚子的,而事实上全球只有七十亿人,这就是说,人类生产的粮食比真正需要的粮食多多了,多出来的粮食,足够再喂饱另外三十亿人!

而与此同时,在人类多生产了足够再养活三十亿人的粮食的情况下,地球上还有(至少)八亿人在挨饿,这真是太诡异了!明明有足够一百亿人吃的粮食,明明只有七十亿人口,却还有远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在挨饿!这是袁隆平们的责任么?是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们没为人类研发创造“良种”么?这个诡异的问题,是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们能解决的么?



很显然,这个问题已经不是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们能解决的!袁隆平他们已经做的很好了,已经让人类生产了足够多的粮食,在有足够多的粮食的情况下,还有多达八亿以上的人在饿肚子,很显然,这不是袁隆平们的责任,而是“袁隆平们的悲哀”了。大家冷静理智的想一想不难明白,在人类今天这种粮食极大富裕的情况下,解决八亿多人还在挨饿的问题,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再努力也是帮不上忙的,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们再努力,除了让食物浪费更严重,或者肥胖症和糖尿病之类的疾病更多之外,真的解决不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八亿多人挨饿的现实问题!

我想大家都知道,也都能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食物极大富裕的时代,比如说,大家每个人都想想,自己过去一年,或许过去一周浪费了多少食物?多少人“眼饥肚饱”,把自己不喜欢吃或吃不了的食物丢进了垃圾箱?有新闻讲过:中国人每年浪费掉的粮食,足够足够额外再养活三亿人,因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太严重了,我们还搞过像社会性的“光盘行动”这样的事情。当然了,极大的浪费粮食,对食物一点也不珍惜的不但是我们中国人,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也很厉害,有人说过(有资料显示):每年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浪费掉的粮食,就足够养活现在饿肚子的那八亿人口了。

这就是“袁隆平们的悲哀”,这个世界就这样不公平,在今天这个小小地球村里,在粮食足够多的情况下,一面是像中美这样的“朱门酒肉臭”,一面是像非洲某些地区那样的“路有冻死骨”!想一想,这真是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们的悲哀啊!

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们的悲哀,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悲哀!这个世界上并不缺钱,特别是在各国政府对开动印钞机搞“量化宽松”上瘾到骨头里去的今天,这个世界真的不缺钱!但是,和世界上粮食这么多仍然有那么多人饿肚子一样,世界上不缺钱,仍然有许多人因为掏不起三五百块钱的医药费而不得不忍受疾病的折磨。

可以说,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个什么都不缺,但仍然“路有冻死骨”的诡异时代。原来的时候,人类认为有那么多苦难,是因为粮食不足,但现在经过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们的努力,靠着化肥,农药,水利,还有良种等科技的力量,这个世界已经生产了足够的粮食,可是苦难仍然没有解决!这种情况下,这种诡异下,许多人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神”,寻找“济世良方”,或许“救世主”了。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造神运动”了!历史上每当人类遇到诡异的困惑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造神运动,人们创造了从奥丁到上帝再到观世音菩萨等等等等数不胜数的神,可以说人类的一部文化史,就是一部“造神史”。不过,和历史上过去的造神运动不同,今天的造神运动,多了许多科技的影子,更多的是造“科技之神”了。

对袁隆平先生的崇拜,就带有浓郁的这种“科技之神”的意味。虽然我们在上面讨论过了,在这个“袁隆平们的悲哀”的时代里,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解决不了我们面对的问题,消除不了我们感到的诡异。

我们还可以就某个方面具体分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比如说,如果你关注过相关的信息,你可以发现,对袁隆平先生的崇拜,和对歌星影星高收入的反感是正相关的,很多人在提及歌星影星收入过高时,都会拿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收入不相称做例子。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包括两部分。这个世界除了需要物质财富之外,还需要精神财富。歌星影星作为创造和传播精神财富的劳动者,假如说能把一首歌(即具体的精神财富)传播到大街小巷,那也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了不起的贡献。人类的进步不但需要袁隆平先生这样的科学家,还需要毕加索,贝多芬,猫王, 迈克尔杰克逊, 卓别林,莫言等等文人艺人为我们创造精神财富才行!不错,人类是一种动物,灵长类的哺乳动物,但大家也不要忘了:人类也是一种高级动物!我们和只需要吃饱肚子的猪狗不一样,我们是人,生为人类,身为人,我们不但要吃饱肚子,还得有精神食粮才行。

而且,现在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丰富到“袁隆平们的悲哀”的时代里,人们把解决悲哀的希望寄托在了思想家和(包括音乐电影等的)艺术家们的身上,希望他们能给人类寻找到一条突破诡异的路,但他们并没有拿出来很多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甚至造成了一种古罗马帝国后期的那种亢废的“娱乐至死”的氛围,于是乎,失望之中,人们对歌星影星的高收入越来越反感,与之相应的,作为成功解决过问题的科学家们的代表,袁隆平先生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像一种被坚定崇拜的宗教偶像了。

好了,说了不少了,不知道我说明白了么?限于篇幅和敏感性,有些地方可能说的太简略太委婉了,请谅解。总之,这些内容供大家参考,抛砖引玉,欢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137亿年前的氢二氧一


袁先生在杂交水稻研发上的贡献毋庸置疑,其“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也不是自己封的(应该是源于国际权威水稻研究机构——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所长的说法),但也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他的成果和诸多协作科学家的贡献,最近网上流传很广的辨析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发中作用的文章,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用诋毁一词可能有些言重了。

在请“遗忘了袁隆平吧”网文一出现,笔者就仔细阅读相关文章(包括随后的驳斥该文的网文),又在诸多农业科学家所在的微信群里仔细学习了众多专家的发言,据此愿意做出自己的分析。首先,袁先生对杂交水稻研发的原创性贡献毋庸置疑。袁先生及其团队(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所谓团队主要是有限的学生和助手)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探讨,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获取了可以用于实际育种的野生稻的亲本并把这些亲本在同行中散发。这些工作对杂交稻的成功开发是独创的、不可替代的、也是重大的,但由于当时众多不同单位的科学家都在从事杂交稻或者用杂交手段从事常规稻米改良的研究,很多人有共同的思路,其后有不同的品种,所以的确不应该把功劳都揽到袁先生一个人身上。如果从纯粹科学意义上讲,“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略微有一点不精确(因为在最终的杂交水稻问世的过程中,其他一些科学家的作用也同样完全不可或缺),但如果作为公众理解科学进程,这一称呼也无可厚非。

其次,尽管袁先生的贡献极为重大,但需要认识到,说袁先生解决了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口粮问题,这个话就说得太重了。杂交水稻在大田中的产量提升是有其自己的极限的,其种植范围也是有限制的,而且客观的讲,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好,大部分城市居民是不会吃的。而且,水稻产量的提高,也与包产到户、化肥农药使用和育种水平的提升有关,功劳不能都算到杂交水稻上,这也是需要客观正视的。而且还有一点非常关键,袁先生近20多年来一直以其团队不断研发出各种新的高产蹈而著称,但这些高产蹈研发成果的真正应用是有限的,因为它们是在实验条件下资源高投入(包括抗虫防旱防涝的人工)的产物。

最后,也要看到,我们尊重和推崇袁先生,实际上并不是仅仅认为他一个人的成果足以替代整个农业科学家群体,或者哪怕仅仅是杂交水稻改良育种的团体。我们尊重袁先生,是因为他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科学家群体的代表。他的成果加上其朴实的作风,所以称为了科学界传奇般的人物。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因为“杂交水稻之父”这种大帽子而夸大了袁先生的成果,也不能不承认甚至诋毁他的独特贡献,可以说,如果要诋毁袁先生,诋毁的是共和国整个的科研科研团体。


科学时评


其实袁隆平在国人的心目中早已经是杂交水稻之父,毕竟他让水稻的产量从过去的500斤提高到现在的1500斤。现在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上继续奋斗着,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让未来的水稻产量持续增产。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也是美国的科学院院士,这样的地位自然无人能够黑的。

当然之所以那些人对贬低袁隆平的贡献,还是因为现在是和平年代,这些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温饱困难的年代。所以他们只能在网上四处找存在感,对诸多的历史名人进行反驳。当然袁隆平一直都会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用最务实的工作态度,为农民的收入增产作出更多的贡献。

之所以被质疑,还是因为国家只宣传了袁老一个科学工作者,并没有对他的工作团队进行宣传和赞扬。这样一来自然有些人认为袁老太高调,只是被炒作起来的名人罢了。同时对袁老的诋毁,还是和他的儿子有关。毕竟他的儿子则是转基因产品的拥戴者,名下有几十家农业公司。同时还有“海水稻”的种子研发,而现在的“海水稻”则是被质疑转基因的产物。而袁老为自己的儿子站台本并没有什么奇怪,但却被某些网友认为已经成为利益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虽然我国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并不是很多,毕竟我国的3大主粮中,小麦的食用量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其他的高端水稻也有不错的市场。这样一来杂交水稻的存在感比较低,但袁老所引领的是一代人的精神,是农民对农业发展的希望,所以他的贡献自然不能诋毁。


三农圈子


题主说的应该是最近一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自媒体文章试图贬低袁隆平院士的事儿,文章通过列举一堆其他科学家,试图证明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公众应该暂时遗忘他。

首先摆出来我的观点:绝对不能遗忘袁隆平,暂时也不行!

答主此前曾面对面采访过袁隆平院士,因为视频拍摄需求,整整跟了袁院士一整天,虽然已经70多岁,但袁院士完全没有退居幕后,安享晚年,一天的时间两次下田,还用英语为外国团队讲课,接受采访的时候,对自己所做的贡献谈及很少,却对当时正在攻克的超级稻满心期待,我们看到的,正是一位专注、乐观且务实的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做的贡献众所周知,他是第一个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的科学家,尤其是解决了思路问题,中国的杂交研究之路也是在袁隆平这里开始,是他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世界杂交水稻发展定了调:杂交水稻研究值得做。不仅如此,袁隆平在此后的杂交水稻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实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贡献不仅为国人所认可,国外也是这么认为的,也因此袁隆平才能先后获得农学领域的两个最高奖项:沃尔夫农学奖和世界粮食奖。


说回那篇文章,作者其实很诡异,它把袁隆平院士和其他那些院士对立了起来。用心不可谓不坏。


留白说


我就是你们嘴里的所谓“诋毁”袁某的人之一。做出几分贡献就是几分,把一分吹成十分,甚至把化肥的贡献,水库的贡献,或者别的育种专家的贡献都抹杀掉,只要增产了就通通算成是杂交技术的贡献,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种人!

另外,我想问你们,中国有6亿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小麦亩产从六十年代的二三百斤到现在的七八百斤,难道小麦的增产也是袁隆平的贡献?他们也是袁隆平“养活的”?

我想澄清,杂交水稻只在长江以南及四川有一半左右的种植,其余地区包含湖北 安徽 江苏都是以常规稻为主,其中秦岭淮河以北(东北 华北 河套 宁夏等)更是100%的常规粳稻,非杂交稻!

我还想澄清,整个杂交稻,不管是谁育种的,在中国以外,基本只在越南有10%左右的种植。水稻大国印度 孟加拉 泰国 印尼都是以常规稻为主,不是杂交稻!常规稻这几十年同样增产非常大,杂交稻的增产优势其实很小,还牺牲了口感!

大家要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半的人不以水稻为主食,“袁隆平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这种话还是少说为妙,最起码你让基本不吃米饭的欧美人情何以堪?

最后,我想告诉楼主,不是所有的澄清真相都叫“诋毁”!

Ps:有些脑残粉否认化肥的关键作用,对种子的作用上纲上线。看看下图吧,中国历年的粮食产量与化肥销量



hull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因为他们不懂,但是需要在话题找一点优越感和刷存在感,所以只能通过这种诋毁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袁隆平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是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出杂交水稻,虽然口感一般般,但是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那就是说,先解决了吃饱的问题,然后解决吃好的问题。

如果没有解决吃饱的问题,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怎么可能吃得好呢?对不对。

所以说袁隆平先生的科研贡献低的人,真的可以洗洗睡了,他救活了多少人了。

当然,还有人说:又不全是他的功劳。是的,他又科研团队。但是科研团队是以他为首的。你知道,当上中国顶级的科研团队有多难吗?硕士博士毕业也只是门槛而已,还需要经过筛选的。

同时,袁隆平先生的年龄多大了?在他那个年代,能够有他这个学历的人寥寥无几!他有这个学历和才华,能够赚到钱可能比他研究杂交水稻赚的钱还多。

诋毁袁隆平的人,都是一些心高气傲,不务正业,以为自己很牛逼,但是没有一点学习能力,甚至看文献都看不懂的人。他们只会吹牛逼,而且只吹第一的,以为自己吹牛逼就是真的牛逼。

当然,是不是袁隆平先生养活全部人?不是的!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怎么可能养活全部人。但是他的杂交水稻确实大大的推动了社会进步,解决了很多温饱问题。

最后,如果凭借这个说袁隆平先生不牛逼的人真的可以想想自己是否真有资格了。


太平洋电脑网


我认为这算不上什么诋毁,应该是历史的进步,大家都知道保护自己的权益了,这绝对是进步。

杂交稻的情况也是历史问题吧,毕竟我们以前没有这个专利意识,袁隆平院士的很多成果也的确是建立在大家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以前大家都没什么利益冲突,社会主义大家庭,讲奉献,讲集体主义,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是现在袁隆平院士开了公司赚了钱,开着豪车,又有巨大的荣誉,儿女也都了不得,在这个经济时代当初的研究人员肯定是无法平衡的,也当然不干了。

我认为这些事也不是袁隆平院士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体制下,他代表的不是他个人,是后面一大批利益相关者,就算他想处理这个问题,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像屠呦呦女士的事一样,当年青蒿素的发现,她是首次提出,但是真正出结果的并不是她,但诺奖只有一个,集体的荣誉被一个占据,当年很多参与者都是极为不满的,学术界也意见很大,反映材料写了一大把,最后也是政府出来做工作压下去的。毕竟我们中国需要这个荣誉,对政府来说谁都可以,屠呦呦女士也是不能自主的,当然当年的那些科研人员那就冷暖自知了。科研人员敢于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才是进步!

最后,关于农业我还要说一些,我们把袁隆平院士的成绩夸大了,或者说我们把农业育种技术夸大了,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世界人民能吃饱,中国人民能吃饱不是什么农业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农业最大的支柱是石油化工。石化才是大家吃饱饭的关键,农业技术的贡献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想想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能吃饱饭的,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与西方关系改善,中国大量进口石化设备,引进了先进的化工技术,我们才有了化肥,粮食才能大幅度增长。

一个国家没有石化就没有农业,石化才是我们吃饱饭的关键。


黑侠二代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018年7月22日,袁隆平领导的海水稻团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与阿联酋达成合作协议。

我想说的是,袁老有没有贡献?袁老要求封名了吗?他只是众多默默无闻为国家贡献的科学家之一!他没有要求回报!他只希望自己多一些努力,让自己的同胞和世界上还在挨饿的人能不在挨饿!…他一直在努力!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尊敬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我们都不应该诋毁袁老!


第一现场888


1235

吹得过猛,会害了袁隆平,上世界七十年代水稻产量确实不高,现在袁氏杂交稻比那时水稻的产量高很多,但比现在非杂交水稻的产量高多少呢?前两年农业部权威数据超级杂交稻同比增产百分之十六点多,杂交小麦同比增长百分四十多,杂交小麦增产这么多,为什么没什么名气呢?因为杂交小麦农民自己可以留种,种业公司赚不了大钱。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并不很大,最多的湖南湖北每年两千多万亩,江苏八百万亩,原因一是有些省份地理气候不适合种植,比如前几年安徽就出现过超级稻万亩绝收的事故;二是农民的经济收益,产量再高的品种,如果要承担高水高肥高药高人工高种子费等高成本,而售价又没有老百姓喜欢吃的丝苗米、香米等品种高,农民赚不了什么钱,农民是不会有什么积极性的。

养活中国人的,是中国人自已勤劳的双手,从一九四九年人口四亿多,到一九七九年的七亿多人口,靠的就是最普通也是伟大的劳动者,当然科技的发展包括农药化肥种植技术种业技术等等,为农民助力很多,在中国还要强调一点,邓小平的包产到户政策极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最后科普一个常识:在中国、在整个地球上,有一半人是以小麦小麦小麦为主食!


浮大白白


这些人也是想瞎了心了,看到袁老的待遇都开始眼馋,立功是大家一起立的,名利都给袁老拿了,这太不公平了!

他们也是脑子进水,如果没有袁老这样的科学家在前面当榜样,他们的待遇会怎样?设想一下,如果袁老一个月拿30块钱,同样是研究水稻的那些专家教授能拿多少?人家袁隆平那么大的知名度,才30一个月,你凭什么要300?

不否认其他科技工作者的成绩,他们是很努力,成果也很丰富,贡献也很大。但是我不相信他们的待遇都很差,随便那个农业专家去给农业公司当顾问或者自己开公司把成果转化,挣的都不少,干嘛还非要把这行里面领头的给黑掉?

袁隆平被打倒了,杂交水稻就有突破性的发展了?还是说以后就可以开心愉快的吃转基因大米了?

看似为其他专家抱不平,其实就是煽风点火,让他们相互不服,以此产生矛盾。当然了,袁老的功劳在那里摆着,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可,否则目的不就太明显了?

大篇幅的指责,轻描淡写的肯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打着质疑的旗号,行挑拨离间之实,这种文章用心极其险恶!

做一件事不容易,但是想在别人的成绩里挑刺,那可太简单了!你们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