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大象国寿,是怎样守住老大之位的?

中国人寿是一个集团,上市公司只是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也只是中国人寿股份的数据,与其他上市险企不同,所以有些数据不能拿来直接对比。

2018过半之际,大象国寿的声音再度点出了当前寿险江湖的最大看点,或许也会是未来两三年内最大的看点。

一方是觊觎寿险一哥之位多年;另一方已做大哥好多年,是中国寿险市场底蕴根基最深者。

净利润、个险等皆不如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依旧凭借半年22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增长,再度稳固市场老大之位。

期间喜忧,透过半年报,或可知一二。

1

守住市场份额第一

大象国寿,是怎样守住老大之位的?

守住市场份额第一,2018上半年的国寿最大的业绩。

这一年的一哥之争,也极具戏剧性。

1月因遭遇政策拐点,开门红首月业绩惨淡的国寿,当月规模保费被主要竞争对手以52亿元超越,市场哗然。2月份再度被之以147亿元的保费优势领先,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相对于一二月份的落寞,开门红最后一个月的国寿绝地反击,夺回一哥之位。

“今年保费不会出现负增长”的承诺中,3月的国寿拿回失去两个月之久的寿险一哥之位,领先优势扩大到百亿元。

行至6月份,领先优势达到500亿元,无论是原保费还是规模保费均守住市场第一的交椅。

遗憾的是,4.2%的保费增速较主要竞争对手20%多的增幅依旧暗淡。

有意思的是,对于保费统计口径国寿有不同看法。

现在保险业有两个数据,一个是规模保费,一个是原保费,真正按照会计准则的就是原保费。

国寿股份总裁林岱仁如是表述。

中国人寿对外发布所有的数据都是原保费,就是会计准则保费,从来没有规模保费。但是同业其他公司经常会发布规模保费。

因此在比较分析时,不要用规模保费跟原保费比较,这两个数字有时候差别很大。

这或许是最好的解释,也是对于“第一”的一种解释。

2

砍掉500亿趸缴

原来我们银保渠道每年的新单保费90%都是趸交,现在已经完全调过来了,正好倒过来了,期交已经占到了90%了,趸交也就是剩下10%几了。

砍掉数百亿元的趸缴保费,乃国寿的第二个业绩。

回首本世纪初的趸缴与期缴之争,让中国人寿大放异彩之时,也为后期转型埋了不小的压力。

2004年、2008年、2013年,三个时点的系列趸缴产品,同样带来了蹉跎岁月。直至2016年中国人寿才完成期缴保费卖过趸缴保费难关,耗时长达十余年之久。反观主要竞争对手,却早已凭借大续期、大个险恢复元气,甚至遥遥领先。

2008年,为应付上市前后大量趸缴产品,及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国寿再度发售千亿级别的趸缴产品。这样的“大手脚”确实也契合大哥身份。

然而,未来一场旷日持久,甚至可以说是“开刀放血”的调整也在等着这位大哥。

2017年底,中国人寿依旧存有600亿元左右的趸交保费;2018年1月,国寿保费负增长20%,期间原因之一既是趸交保费的大幅下降。

2018年,一场政策主导下的调整,终令国寿几乎砍掉所有趸缴业务。

2018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趸交保费由613.38亿元压缩至100.89亿元,压缩比例达83.6%;同时,续期保费增长至2351.61亿元,同比增长30.3%,占总保费比重的65.24%。

对之,国寿还有如下表述。

在整个行业在调整转型下,国寿要抓住机遇,长痛不如短痛。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续期拉动保费的情况下,减掉500多亿的趸交不会让总保费下降。而且,我们计划到今年底,趸交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维持在2%左右。

趸缴保费“一刀切”式做法,也让国寿的缴费结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3

守住180万营销队伍

这只180万人的营销军队,是国寿守住江山的最大利器。

期间的主力人群乃144万人个险队伍和30多万的银保队伍。尤其是个险贡献了2722亿元的保费,同比增长了19.7%。国寿个险保费2018上半年的总保费占比中达到75.5%,同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

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国寿个险人力出现负增长8.7%。

对之国寿的解释为:

这是行业性现象,原因在于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需求比较紧张,增员出现困难”;

和大环境有关,保险代理人收入因业务发展困难出现收入下降,也对增员和留人带来挑战。

与此同时,对于代理人队伍的未来走向国寿的基调与行业契合,扩量提质。

我认为现在行业总体的人力,如果再想像前几年那样高速增长不太现实。因此,我们中国人寿也提出来,我们扩量提质不变,这几年要加大提质,但是量也要保持一定规模,也不能快速的下降。

老大老二均做出上述判断时,这就是信号:整个行业人力或许不再有之前那样高速度的增长趋势。

但前提是:“量也要保持一定规模,不能快速的下降”。

4

最大利器当是那份强劲的激励政策

事实上,国寿可以守护江山最大的利器是那份激励幅度颇大的业务推动方案。

这份涉及产品激励政策、特优核保支持政策、和分支机构员工工资挂钩的激励方案,极大激发了前端销售、中端省级管理机构到后端核保的全流程的活力。

期间不乏对当家保障型产品,“首年保费10%的销售奖励直接奖励给销售人员,不计入基本法的津贴基数和考核基数”的激励;

也不乏对主推非保障型产品“给予首年保费3%的”阶段性强力激励政策,且强调奖励不计入基本法考核,直接奖励给销售人员。

后端,则有对个别产品免体检年龄的放宽、最低承保保额的降低等阶段性特优核保政策;

对省级公司负责人、银保、个险线条的分管领导,及其他全体内勤进行的绩效工资奖励或扣减等。

这也直接促成了三月份保费直接领先主要竞争对手500亿元的优势。

大象国寿,是怎样守住老大之位的?

当然,这份强劲的激励政策也被认为有激进之嫌。

5

大量5年期以下产品的忧虑

一个阶段的完成,预示着下一阶段的开始。

当国寿将600亿左右的趸交保费砍的所剩无几时,保费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也将面临下一步的产品结构调整。

2018年上半年,国寿首年期交保费中,5年期以下产品保费达443.48亿元,同比增长146%;

5-9年期产品保费为146.95亿元,同比下降35.2%;

十年期以上产品保费为226.69亿元,同比下降38.8%。

从产品方面,国寿2018年上半年对5年期以下的产品有很大调整,这也是其续期保费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象国寿,是怎样守住老大之位的?

但“5年期以下”业务的高速增长意味着什么,短期保费成为拉动中国人寿新业务的重要生力军。

渠道端口亦是如此,代理人、银保渠道的首年期缴保费中仅有“5年期以下”业务是正增长,且高于100%。

大象国寿,是怎样守住老大之位的?

大象国寿,是怎样守住老大之位的?

大量5年期以下产品的出现,将是未来几年国寿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将影响着未来的份额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