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年入十萬靠努力,年入百萬靠能力,年入千萬靠什麼?

​​​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富豪圈”迅速膨脹的時代。

每天在網上邂逅各種創富新聞,見證著一個又一個千萬級富豪的誕生,

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浮現在眼前…

他們的生活離自己似乎並不太遠,

熟悉的網吧,熟悉的房間,熟悉的城市生活,

一些人,卻悄悄地淡出了我們熟悉的社交圈,

他們看著那麼普通,

但是年入千萬,

直到某一刻才發現,

原來我們不一樣。

年入十萬靠努力,年入百萬靠能力,年入千萬靠什麼?

他們每個人看著都像是年輕的蓋茨比

創造著與他們年齡不相符的財富

年入十萬靠努力,年入百萬靠能力,年入千萬靠什麼?

我們在多如牛毛的報道“年輕富豪”的新聞中,不難發現,那些“看似普通但是有錢”的年輕人,多集中在新興的、與互聯網搭界的行業中。

比如遊戲及淘寶主播、“知識網紅”網絡教師、電商達人、自媒體運營者、以及電競選手等等。

剛剛結束的《英雄聯盟》S7總決賽,冠軍獎金高達170多萬美元。

那幾天,即便是對電競毫不關心的人,也多少能從朋友圈瞭解到這一盛會的消息。

電競選手,人們對於這個群體的認識,在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從網吧裡不務正業、不思進取的頹廢年輕人,一躍成為具有專業素養、身披國際輝煌戰績的草莽英雄。

​比賽獎金,從來只是職業電競選手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據瞭解,目前職業電競選手的收入主要由四塊構成:工資;獎金;直播平臺受益;周邊產品售賣。其中後兩者,才是大頭。

職業電競選手的高收入背後,是整個電競行業的繁榮。

據《2016中國電競產業報告》,2016年中國電子競技遊戲的市場規模達到了504億元,上漲34.7%。《中國遊戲產業報告(2017年1月至6月)》數據顯示,我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上半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59.9億元。

​不過遊戲愛好者與職業電競選手畢竟是有本質區別的。

毋庸置疑的是,每一個厲害的職業電競選手必定誕生於遊戲愛好者,卻不是每一個愛好者都能走上職業化之路。

即便你每天玩著遊戲,偶爾“吃雞”,也終究無法身價千萬。

你們之間,有啥不一樣?

年入十萬靠努力,年入百萬靠能力,年入千萬靠什麼?

​中國權威遊戲研究公司伽馬數據總經理滕華,對於某些宣傳“愛玩遊戲-輟學-創業遊戲公司-財富自由-出人頭地”的文章非常反感。

他認為,這樣的案例不是沒有,但極為罕見。

“大多數遊戲公司的創業者,除了愛玩遊戲外,還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逆境極強的韌性和自信。許多創業者都是名校畢業。”

​ “SKY”李曉峰。2005年他拿到第一個電子競技世界冠軍,2014年創辦上海鈦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遊戲愛好者≠電競選手≠遊戲創業者

這是一條任重道遠的進階之路,

名校畢業不是必要條件,非電競專業出身也不是必要條件,

但是不斷地學習,一定是必要條件。

特別是在面對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行業,與它共同成長,才有可能從行業的崛起中獲益。

那些年入千萬的人都是怎麼過日子的?

年入十萬靠努力,年入百萬靠能力,年入千萬靠什麼?

​這個問題,放在那些真正年入千萬的人的日常裡,可能有上千種過法…

但是貧窮限制了人的想象力

小奧老師這種年入幾萬的職場小透明不得不去“搜索”這樣的生活

衣食住行並沒有什麼好說的,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

讓小奧老師略感意外的,還是他們的教育觀

上好的學校,並不是教育的全部,有錢人將學習變成了生活方式。

@匿名網友A:有精神潔癖,不嫖不賭不約炮,所以這種娛樂上花費為0,但有點小資,經常去看話劇,舞蹈,基本上哪個位置好選哪,愛折騰,考賽車駕照,潛水執照等。

@匿名網友B:老爹從小對我的教育最多,家教很嚴,我覺得有錢人應該會很注重自己的下一輩教育,很會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資。

@匿名網友C:這倆姑娘都屬於自己也很成功的,有一點就是她們都對自己超級狠,每天都是堅持健身倆小時,練字一小時。第二個姑娘把國內有含金量的金融相關的證件幾乎全部考過了,還每個月堅持看一本全英文的小說。做事特別的一絲不苟,有一次她考試周她公寓水管爆了住在我們家,一口氣學習8個小時除了上廁所真是屁股都不挪一下的那種。

@匿名網友D:不限制我學的內容,所以沒有被逼著學各種外語商務知識之類的。現在自己在北京某985讀計算機。

@匿名網友E:喜愛閃爍智慧光彩推動進步的事情,科技如量子,宇宙,生物進步和知識更新。對樣式的變更如衣服車吃什麼無興趣。感覺有多少錢不重要,關鍵是有自己為之奮鬥喜愛的目標。生活才有樂趣和意義。

上面這些僅僅只代表一部分人的態度,他們對於學習的認識,在知識結構上更追求完善,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不苛求全面的專精。

年入十萬靠努力,年入百萬靠能力,年入千萬靠什麼?

​從而誕生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終身學習。

有了這樣的信念,也就給自己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世界是開放的,有那麼多東西值得去探索,哪怕略知一二,都有可能激發一個全新的自己。

所以,你還會選擇用單一的大學專業來限制自己的可能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