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父母的宠溺 养育了一个奸杀犯 更斩断了别人的一生

乐清命案的司机27岁,是个受宠的独子,案发前就背上了56笔现金贷,初中文化,此前曾在工厂打过多份工,开过奶茶店,“花了十几万,把父母钱花光了”。老家村支书称其“家庭条件一般。”年初开始,他在温州做了半年多滴滴司机,是其案发前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份工作。在小姨眼中,钟某有一个16岁的女朋友,“感情还可以”。“车是老家的,也是父母的钱买的。就一个孩子,宠得很。”

父母的宠溺 养育了一个奸杀犯 更斩断了别人的一生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因为从小父母没有对其进行自食其力的教育,更是对其过分的宠溺才一步步的将自己的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渊,更是无情的斩断了别人孩子的一生。

社会调查发现,超过60%受访家长表示,子女不会帮忙做家务;75%家长称子女不会更换衣服;不会自己洗澡及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子女,则各占61%及57%。而70%的家长认为可以用金钱和礼物等形式,鼓励子女做家务。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应教导孩子以帮助他人的动机出发,多做家务,培养子女的责任感及独立能力。如果家长事事代劳,会让子女变得依赖、欠缺责任感,长远来看会影响子女个人的基本自理能力及社交相处。

父母对子女娇惯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原因

孩子自理能力低下,是现代许多家庭遇到的问题。但是,家长们往往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而没有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往往起始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钟某的故事正是一个警钟,敲响那些过分宠溺孩子的家长。你今天的宠溺,或许换来的是孩子可怕的未来。

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与照顾者(包括父母、帮忙照顾孩子的长辈以及保姆)的教养态度、有没有耐心提供适当的环境,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学习都有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需要认知的是,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性情不同,孩子要学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採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长要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得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家长还应该重视孩子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当你洗衣服时,孩子要来帮忙,你不要怕孩子会弄湿身上穿的衣服或洗不干净衣服,或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动手,甚至还训斥孩子。要知道,你的拒绝、训斥恰恰扼杀了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你应当给予支援、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喜欢说“让我自己来”,他们不用大人帮忙,自己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整理床铺和玩具。对此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干,不要认为孩子干不好或怕麻烦、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干,这样会使孩子变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弱者。

另外,家长还应用恰当的方法耐心地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孩子手部的小肌肉正在发育中,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较差。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技能,如教孩子整理床铺或繫鞋带时,你首先要将各个步骤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要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然后再让孩子练习。大人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另外,还可通过让孩子练习穿珠子、搭积木等来训练孩子手的动作,使孩子在实践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