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流量藝人”帶不動流量了

“流量藝人”帶不動流量了

來源 | 北京日報

靠“流量藝人”帶動流量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老“流量藝人”們沒有立得住的作品,終究難逃被市場衝下瀑布的命運。

對於曾經風光的“流量藝人”來說,即將過去的這個夏天挺煎熬。靠“流量藝人”帶動流量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大IP+流量卡司=低口碑、高收視”這樣簡單粗暴的模式,卻一直在影視圈內暢行無阻。

“流量女王”楊冪就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2016年楊冪主演的職場劇《親愛的翻譯官》創造了當年全國年度電視劇收視冠軍,而2017年她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在視頻網站點擊量超過500億。但沒有誰可以永遠收割流量,今年楊冪的勢頭明顯呈減勢,開年與黃子韜共同主演的《談判官》豆瓣評分只有3.4,在視頻網站整體播放量只有120億左右;剛收官的《扶搖》,原本被認為可能會衝擊“年度劇王”,但豆瓣評分僅為4.8,視頻網站的播放數據相比去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有巨大差距。

市場對“流量藝人”澆下的一盆冷水,有點一鍋端的味道——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都不見了。最令“流量藝人”和製作方害怕的是,往常即使是爛劇,依靠明星效應還能帶起話題,明星死忠粉和觀眾之間的罵戰往往也能成為吸睛點,可這一“絕招”如今也不靈了。

從作為人氣晴雨表的綜藝節目中,也可看出端倪。曾幾何時,“流量藝人”的影響力從廣為流傳的一個“PPT四大神獸”故事就可以看出來——節目在招商引資環節中,只要PPT上標明“鹿晗、吳亦凡、李易峰、陳偉霆”四位之一在洽談之中,招商都會格外順利。但是如今的節目招商,慢慢變得更為強調節目的模式和類型,因為大家開始發現,受歡迎的節目和是否有“流量藝人”並無必然聯繫。相反,花大價錢邀請“流量藝人”,會擠佔製作費用,致使節目品質無法保證。騰訊發佈的《2017娛樂白皮書》顯示,以《奔跑吧》《二十四小時》《挑戰者聯盟》為代表的依靠“流量藝人”支撐的節目,在收視上大幅縮水,最高下降33.7%。

事實上,一切都不是偶然,“流量藝人”業務能力低下,堪稱影視界不可迴避的痛。曾有人統計,2015-2017年主演的電視劇豆瓣評分全部低於6分的藝人,張藝興、鹿晗等都赫然在列,拿下100%的爛片率。正因為對“流量藝人”的演技沒有期待,所以當觀眾看到張藝興在最近上映的電影《一出好戲》中,展現出從一開始本色出演的“小綿羊”到後期黑化的表演層次時,會冠以“全片最大亮點”這樣的溢美之詞。

和業務差相比,更差的其實是態度。去年的一檔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導師章子怡常把對錶演的敬畏心掛在嘴上,可見很多演員對錶演的“不敬畏”有多嚴重。這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軋戲,不少“流量藝人”在每個劇組和拍攝場地駐留時間極短,因為有大量商業廣告、綜藝節目要接。去年飽受詬病的“摳像劇”《孤芳不自賞》,兩位主演同時在片場時間太短,製作方不得不使用大量摳圖以“救急”,最終自然也逃不過觀眾的口水。

從當下影視圈發展態勢而言,“流量藝人”正在被重新定義。最近紅起來的“流量藝人”多以實力派為主,關鍵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有作品、有演技,才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去年的《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分別捧紅了潘粵明和秦昊,這是優質作品流量轉移到演員本身的典型。《我的前半生》爆紅的同時,雷佳音也成為了流量擔當,“前夫哥”的喪萌形象深入人心,再加之《和平飯店》《超時空同居》的鞏固,圈粉也成為必然。近期,秦嵐、聶遠等也憑藉《延禧攻略》翻紅。而當年的“初代流量”們也在努力轉型,李易峰通過主演類型片《動物世界》,以7.3的豆瓣評分逆轉了許多觀眾對自己不會演戲的印象。

其實,“流量”一詞本無褒貶,在注意力經濟大行其道的影視圈,能夠獲得流量是藝人能力與魅力的一種體現。但“流量”從來沒有固定值,熱度只是一時。藝人擁有流量僅僅是一個開始,如何將其鞏固並保持下去,才是長久之計。當下的影視圈,正面臨撥亂反正的拐點,從“流量為王”“IP為王”,逐漸迴歸到“內容為王”,就像那句最樸素的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嘛!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