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些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不孝,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loveyourselfforever


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不孝,這說明一個問題: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對。這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因為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愛強加給孩子,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想不想要。父母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孩子兩三歲就給孩子報早教班,再大一些了就開始安排孩子上各種輔導班。


等上小學了,孩子不僅要在學校學習,課後還要去上輔導班,學外語,學舞蹈,學鋼琴。慢慢地孩子開始步入青春期了,孩子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孩子告訴父母自己不喜歡學物理,化學,一點興趣都沒有,以後想學文科。


父母就非常生氣,不學好物理怎麼行,現在學理科將來才好找工作。等孩子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孩子想要學外語,父母就說小語種不好找工作,學金融吧,到時候好找工作。


等到孩子工作的時候,孩子說我想留在學校的城市工作,父母非常嚴厲地斥責了孩子:我都已經託人幫你找好工作了,你畢業就回來。甚至到孩子以後談戀愛,結婚,父母都在干涉。從小到大,孩子都在父母的安排下活著。


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夢想,父母卻從來沒聽過。於是有一天,孩子終於受不了了,開始和父母爭執,父母的話也不聽,毅然決然地離開家,也很少和父母聯繫。


於是父母開始抱怨自己有多愛孩子,從小都為他操碎了心,可他怎麼這麼不懂事,這麼不孝順。甚至有些孩子在結婚之後都不願意回家,也不常和父母聯繫,這都是因為父母的愛太過於沉重,沉重到讓他們只想逃避。


另一種情況是因為父母太過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打了同學,父母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孩子逃學去網吧玩,父母說孩子現在叛逆,以後就好了。孩子要錢,父母給錢,孩子想要什麼父母給什麼。孩子犯錯父母都不忍心批評。


這樣的愛,讓孩子漸漸迷失自我。他們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我,他甚至覺得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等孩子越來越大,他們就會越來越叛逆。當父母想要好好管教他時,發現孩子根本就已經管不住了。他不好好上學,不好好工作。


終日只會吃喝玩樂,父母年紀大了,生病了,也不知道關心。天天和朋友們出去吃喝玩樂,沒有錢了,就像父母要。更不用談孝順父母了,因為他的世界裡已經只有他自己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不孝順。追根究底,還是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對。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認清這個問題。不要讓自己的愛讓孩子負擔不起,也不要讓自己的愛孩子迷失了自己。

——END——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是農村人,村裡有個老太太六十多歲的樣子,去年的時候聽到她在自家小房子門口的樹上上吊死了!我聽說時感覺很不能理解,一個老人家辛辛苦苦帶大幾個孩子,就這樣被逼無奈的選擇上吊。


她有三個兒子,也是子孫滿堂,孫子的孩子都很大了。每個兒子都有房子住,卻讓一個老人住在一個小房子裡,房子裡沒有電沒水,吃水去鄰居家拎。

夏天很熱卻連一個電風扇都沒有,夏天又熱又沒電,還有那麼多蚊子,夜裡老人只能坐在橋頭乘涼。甚至吃飯都吃不飽,每天吃著涼饅頭,菜只能是奢望。

幾個兒子還有那麼多孫子不管不問,政府每年那麼多貧困戶的補貼卻到不了真正貧困的人手裡。

能讓一個子孫滿堂的老人尋死,能讓一個人去上吊在現在這個社會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我聽村裡的人談起這個事情,我一點不能理解現在這個社會還有這種事,村裡的老人說起因只是,以前老人夫妻兩個只偏向其中一個兒子,現在懷恨在心。

現在很多人自私自利,對陌生人冷漠,對自己人冷漠。


青春如曇花歲月如流沙


父母越愛孩子,孩子越不孝,這種現象都成了一種常態了,孩子們都感覺不到老人老了需要關愛了。


我隔壁鄰居家啊姨,兒子媳婦賺到錢了在深圳定了家,本來是件開心的事,自己老了兒子本事了,可以來享享清福了。可我好幾次在商場裡買菜時,看到她在偷偷的掉眼淚,前幾次沒敢上前去問,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上前去問:“啊姨你為什麼哭呀?”她回答我說“選菜難”。我快言快語的說“這有什麼難的?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啦”然後她對我笑笑,沒說話。後來我才知道,啊姨兒子每個月只給生活費500元,還包括買米、買油、買菜。我一聽蒙圈啦,My-God, 在深圳這個大城市500元能買到啥呀?我才知道她說的為什麼選菜難。然後聽說她說,她兒子好幾次抱怨她買的米不好吃。我聽了嘆嘆氣直搖頭。


啊姨孫子跟我小孩同一所學校讀書,好多時候早上都會碰到。曾經多次,她家的兒媳婦帶著她的孫子在早餐店吃早餐,她就在一旁孤零零的站著。有一天也是這種情況,她送孫子去上學時一起去的,自己隨口問了一句啊姨吃早餐了嗎?她說沒吃。我說你兒媳不是帶著你孫子在吃早餐嗎?你沒吃嗎?她說,她們家的兒子媳婦沒請過她在外面吃過一頓早餐和飯。我說那早餐你怎麼解決的?她說每天晚上都會多煲點飯,然後剩飯就是我的早餐。我說每天都這樣嗎?她說是的。我聽了嘆嘆氣直搖頭。


她孫子的學校離她家比較遠,每天走路接送來都回要40分鐘,每天來回4趟,那就160分鐘,每天這樣走路確實夠嗆,看她每天回到家都疲憊不堪看著都心疼,知道她還有老伴,我說你可以叫叔叔一起來幫你呀,這樣就不會這麼累啦。她說不行呀,她的老伴來過,她說她老伴身體不是很好,看到兒子媳婦買了有紅棗,他每天喝了點紅棗水,把他們家的紅棗吃完了,說她老伴“貪吃”,然後氣的就回去啦。她們家有什麼好吃的避開老人,然後會把好吃的鎖進自己的房間裡。我聽了又嘆嘆氣搖搖頭。

這個老人家有兩個小孩,一兒一女,一個好字,多完美的搭配,為什麼到老了,孩子卻不孝順?什麼原因?兩個小孩不是很多,老人家兩個當寶貝疙瘩一樣寵著,都怕虧了孩子,因為怕他們影響學習,什麼農活、家務活不讓他們幹。有好吃的讓孩子先吃,自己寧願不吃,也要讓孩子吃。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這樣的悲劇,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供完大學出來,賺錢了自己的孩子心裡沒父母。

呼籲那些對老人不孝的年輕人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什麼都可以等,只有孝不等人呀,哪天想要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時,而親不在,那就後悔莫及啦!趁著自己的父母還健在,好好的儘儘自己的孝道和陪伴自己的父母,會有福報的!


寶媽Maggie談育兒


不會吧。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

筆者是母親,有個20歲的女兒,做為母親,我深愛自己的孩子,女兒也深愛我。

舉個例子,筆者聽說很多家庭給孩子買昂貴的新手機,父母用孩子的舊手機,我女兒是絕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的,我們家置換手機從來都是同時的,我們不換新的,女兒堅決不買新的。

再舉個例子,一起吃飯的時候,女兒第一筷子夾給我,第二筷子夾給爸爸,第三口才夾給自己。女兒倒杯水,先讓我喝,再讓爸爸喝,然後才自己喝,家裡也不是缺杯子缺水,而是女兒從小的生活習慣就這樣。

女兒現在長大了,在外面遇見有特色的小吃,要不就買回家,要不就拉著我們一起品嚐,好象爸爸媽媽吃到了,她才安心。

生活裡這樣的事數不勝數,我們視女兒如珍寶,女兒同樣視我們如珍寶,女兒一直很努力上進,也很堅強獨立,她說為了愛她的我們,她不怕吃苦也不怕困難。

筆者無資格評說別人,也就分享下自己的心得。愛孩子還遠遠不夠,要“愛的正確”,培養孩子成為ta樂意成為的最好的ta,而不是逼迫ta成為父母想讓ta成為的ta,孩子的成長也如手中細沙,攥的越緊,沙子流的越快,孩子越不成器,還會怨恨甚至仇視父母。

生活裡最美好的,莫過於女兒幼時,我專注地聽她朗讀作文的稚嫩童音,現在我年齡漸長,她鼓勵我重新拿起筆來,每天寫些文章充實生活。

我從不要求女兒“孝順”我,我們之間濃濃的親情不是一個“孝”字能歸結的。


阿娥你好


這裡說到的愛,大多指的是以愛為名的控制。

前幾天奇葩大會里武志紅老師提到他的一位朋友,從小被奶奶“溺愛”大,因為她不想在幼兒園午睡,奶奶就去了幼兒園當校醫,因為這樣孫女就可以中午在她的辦公室裡玩。考高中的時候,她成績很棒,可以上最好的高中,但是因為覺得另外一家學校的校服好看,就選擇了另一家高中,家人也是無條件支持。

這樣的愛並沒有毀掉孩子,也沒有把孩子變成不知感恩的怪物,因為家長給的都是孩子想要的。而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的溺愛,其實都是包裹著愛的糖衣炮彈,實質上是一種精神軟控制。

而且這些經常說自己“溺愛”孩子的家長其實並不是不求回報的在做這些事,而是用這些付出當做日後控制孩子的砝碼。最常聽到的就是:我都對你這麼好了,你居然還不聽話,你對得起我嗎?

被這樣“溺愛”的孩子雖然看起來表面上是被滿足的,但其實孩子能感受到大人心裡的控制慾,這會激發其孩子強烈的憤怒和想要反抗的慾望。因為用為你好來控制你,所以,反抗起來孩子自己內心會更糾結,就經常會做出一些自毀的事情,把自己的學業或者生活搞砸,來變相的對家長的控制說“不”。

真正的愛是一定會帶來關係的良性互動的,如果你覺得你很愛孩子,但是孩子卻很討厭,那需要先反思一下自己給孩子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愛呢?

愛一個人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有人說父母越愛孩子,孩子越不孝。我覺得這句話太絕對,太片面了。

我見過父母很愛孩子,孩子也很孝順的;也見過父母很愛孩子,孩子很不孝的。

父母愛孩子,本身沒有問題。之所以會有孩子不孝,關鍵是愛的方式出了問題。

父母愛孩子,不會導致孩子不孝;父母溺愛孩子,會導致孩子不孝。

我表弟就是一個不孝的孩子。

姨媽只有他這一個獨生子,愛若珍寶,那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小時候,我們坐在一個桌子吃飯,只要上了我表弟喜歡吃的菜,姨媽一定會把那碗菜搶過來,放在表弟面前,一個勁地說:兒子,你最愛吃的菜,你吃,不要管別人。

無論是家裡人一起吃飯,還是跟外人一起吃飯,姨媽都是這個德行。

在家裡,不讓表弟幹一點家務活,就算父母吃苦受累,也不讓表弟過來幫忙,生怕累到了這個寶貝兒子。表弟長到二十多歲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無論表弟跟誰發生了矛盾,他父母都只說別人不對,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兒子也有問題。姨媽都是教表弟,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都是別人對不起自己。

這樣沒有原則的溺愛,教出來的只有壞孩子。

表弟越來越自私。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別說對外面的人好了,就連對自己的父母都很冷漠無情。

姨父突發腦溢血,被120送進了急救室。我表弟正在香港,準備飛往歐洲去玩。

姨媽給表弟打電話告訴他姨父進了ICU搶救,你趕緊回來。表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掛了電話,繼續去歐洲旅行。

等他回來,姨父都過了頭七。

姨父過世後,姨媽的日子就難過了,表弟不管她,兒媳婦也不准她進家門。

現在我一回老家,姨媽就拉著我哭訴,說自己養了個不孝子、白眼狼。

養了不孝子,又能怪誰?還不是要怪自己沒教好孩子,從小溺愛過了頭,讓孩子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又怎麼會對父母孝順呢?

所以,父母愛孩子一定要有度,千萬不要溺愛。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更不能對錯不分的慣著孩子。

慣子如殺子。

寵壞了的孩子,註定是個極度自私的人。這樣的人眼裡只有自己,哪有父母和別人。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老師


父母越愛孩子,孩子越不孝,父母應該想想對孩子的愛是否得當,孩子的一切行為習慣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

我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個孩子父母對他百依百順,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有一天父母要出遠門,怕孩子餓著了,就給孩子烙了張大餅,中間挖了個洞,掛在孩子脖子上,可是等父母歸來,孩子卻餓死了,原來孩子只吃了嘴邊夠得著的一點大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過度溺愛會導致孩子喪失生存能力。每個父母無疑都是愛孩子的,但愛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毫無原則的愛,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無條件的給予,只會使孩子成為被拐壞的小霸王,變得任性自私,不知感恩,認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當有一天你無法滿足他時,他就會想盡辦法甚至不擇手段去得到他想要的,這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被慣壞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極度自傲,不能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和批評;被慣壞的孩子不思進取,依賴性強,抗挫折能力差,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孩子沒有經歷過任何困難,當獨自面對挫折時會顯得無所適從,可能還沒開始就被困難嚇倒了。


父母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

父母對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原則,並堅持履行這種原則,你不允許的即使他哭鬧也不能妥協,如果你這次滿足他了,以後哭鬧就會成為他的武器,逼你就範。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孩子從小就要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有些父母接孩子放學會為孩子背書包,那是很不妥的,讀書是孩子的事,背書包也是他的事,應該由他自己背,還可以順便教他什麼是承擔。

培養孩子直面困難的勇氣

父母可以在週末或節假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冒險的遊戲,鼓勵孩子要敢於面對困難,多嘗試才能激發勇氣,這在孩子以後的人生中至關重要,只有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才不至於遇到一點小事就退縮。

父母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必須要面對的事,只有讓他學會堅強、獨立、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勇氣,才能無所畏懼,一切所向披靡。



情感心理室


愛孩子是不會導致孩子不孝的,不愛孩子的父母更容易導致孩子不孝順。所謂越愛孩子,孩子越不笑,應該是指父母過於溺愛孩子。

孩子的行為往往是根據父母的言行來指導的,孩子不孝順,總的來說是不懂得感恩,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懂得體諒父母,把父母所有對他的付出都視作理所當然。


我們村,一個小學同學,小時候村裡大家的家庭都差不多,在農村地區靠地吃飯,家境都不算好。然而我這個同學平時吃的用的穿的都是最好的。那時大家都沒有零花錢,而他卻能買好幾根冰棒請同學吃。

他父母都只是普通的農民,他是獨生子,特別的寵愛,他們勤儉節約供他上學讓他擁有超出好的生活。他不愛讀書,上高中天天上網吧打遊戲。

自畢業後到現在十多年了,期間找了兩三份工作都做不到幾個月。現在沒去上班,也沒再去尋找工作,天天呆在家裡啃老,沒錢了就向父母要,最大的休閒最愛便是拿著新出的手機打著遊戲,或者拿著父母的錢去打牌打麻將賭博。

現在有時碰到他父母,50多歲的看起來就像六七十歲的人,整日愁眉苦臉的。他們在憂愁孩子的前程在哪裡?儘管他父為孩子考慮得那麼遠,我同學卻只顧眼前的玩樂,哪想得上以後?他一直以為以後還有他父母操心呢,再不濟,家裡還有地可以賣呢。

出現這現象,是因為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以為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卻仍然沒有教會孩子學會成長。父母沒有教會孩子界限,有一句話說當孩子知道世界不是圍繞著他在轉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長大了。

當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那麼不懂感恩的孩子,你怎麼會期待他孝順呢?


育兒學習日記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經歷過這件事以後我是更加相信了!

去年春節回家,聽母親說老莊嬸去世了,在春節前的那場大雪後就死在她居住的老房子裡,據說是晚上起床解手摔倒了,在地上待了一夜,再也沒有回到床上!以前在媒體上聽說過這種事,沒什麼感覺,沒想到發生在身邊,感觸真的不一樣!


老莊嬸70多歲了,一直一個人居住在老宅裡,以前自己做飯,後來由於腿腳不便,每天推著一個自制的輪椅車行動,吃飯靠兒女送飯,說實話,老莊嬸有3個兒子一個女兒,每年回家我們經常見面,村裡傳言他們對老人不好,有點不孝,但據說是老人自願獨居,時間久了,大家也習慣了,老人去世,後事孩子們辦得也算體面!



可是,為什麼?老人含辛茹苦的養育兒女,難道就是為了這樣得結局?老人為什麼不願意和兒孫住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不是每個老人的希望嗎?地上那一夜,老人的內心該有多麼的委屈絕望!這樣走了,兒女們真的能心安理得嗎?

想到這些,我回想起以前,那時候老莊嬸可是村裡出了名的護短,我那莊叔是個老實人,不善言辭,家裡都是莊嬸說了算,她的孩子們誰都不願招惹,孩子們小的時候,打鬧兒戲吃點虧,和鄰居吵;兒女們長大了,分田分地,在村裡鬧,什麼都為兒孫打算周全,生怕吃虧!

現在想想,也許老莊嬸的結局是註定的,孩子們習慣了她的護短照顧,養成自私自利、心高氣傲的性格,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更不懂得以誠待人,以心換心的道理!後來,莊叔去世了,家境不如以前,莊嬸沒有能力再照顧他們周全,以他們這樣的心性去接觸社會,自然到處碰壁,心生怨念,哪裡還會想到父母的養育之恩該如何報答!

中國自古就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可是,如果你不懂得育兒,只知道溺愛,這樣的結局不是沒有可能啊!


真心真言,請關注樊言非碎語!


樊言非碎語


現在許多父母都只有一個孩子,他們圍著孩子操勞大半輩子,可最終只換來一個任性、啃老的巨嬰,不但不懂得感恩,反而常常因為父母的一點問題就怨恨他們。

作為一名精神心理工作者,從業十餘年遇到許多兒童青少年的來訪者,也有許多像前面提到的情況,先從一個我遇到的案例說起吧。

來訪的家長是位四十多歲的母親。在兒子還小的時候,丈夫工作在外地,她就獨自一人帶孩子,雖然很辛苦,她也總是儘量滿足孩子孩子所有的要求,有時孩子孩子想要的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她還是會努力把最好的都給他;後來孩子稍大些,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把他送到在城裡工作的丈夫身邊,由婆婆和丈夫照顧,他們更是照顧的無微不至,從來沒讓他做過任何家務。但令她沒想到的是,這兩年進入青春期的兒子不再是以前那個快樂、陽光的孩子,開始不斷與她發生爭吵。她不懂,為什麼一直以來如此疼愛孩子,孩子還會像敵人一樣對她?

兩人無法進行正常交流,於是就干預孩子的生活習慣,窺探孩子的隱私,情緒也常常失控,進而加劇了與孩子的衝突。她覺得自己低落、失控的情緒甚至已經影響到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於是前來看診。

這些原因是有可能存在的,但不能一概而論。

在我看來,家庭可能有其他問題和矛盾。

孩子的問題是家庭問題的投射。在我這裡有許多來訪者,有嚴重的厭學、叛逆的情況。在我們共同工作的過程中,總會發現他們的原生家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在這個家庭中,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分別長時間的缺少陪伴,並且父親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非常嚴厲。比如孩子有一次與父親產生了口角,父親就摔了他的手機。而這位母親後來翻孩子的信息發現他給一個女同學發短信傾訴,而這個女孩父母離異,因為父親有家庭暴力傾向。孩子之間,會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相互之間也會給予負性的影響。

所以,“愛”本身對孩子非常重要,我們並不是剋制家長對孩子的愛。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而我們陪伴的過程中應當是和善而堅定的。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中,把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和善」能抵消過於堅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對自尊的挫傷等;

「堅定」則能抵消過於和善所造成的嬌縱、操縱父母、被寵壞的小孩,對自尊的挫傷等。

「和善」可以表達自己對孩子們的尊重,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這樣孩子也會養成好好溝通的習慣;

「堅定」卻是讓我們尊重自己、尊重當時情形的需要,減少“贏了”孩子而帶給孩子的傷害,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約束。

我們會發現當家長過多幹涉孩子的成長秩序,越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孩子越是容易沒有主見。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被家長的照顧而消失,無法形成自己判斷是非的系統。

在家長堅定而和善的陪伴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更加自信、懂得分享。

每個人性格的養成都是有一定的原因,我們需要發現其中的問題並解決。大多數家長都想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當然,每個人初作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是汪靜醫生,目前在安忻睡眠門診出診。

如果你需要幫助,通過好大夫搜索:汪靜,可以聯繫到我。

還可以關注公號“安忻睡眠門診”免費問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