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

独狼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农村人对亲情一直都很看重,但不同的亲戚待见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则会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亲戚在家中的地位。毕竟农村的亲戚非常多,七大姑八大姨,总不能所有的亲戚都同等看待,在酒席上往往亲戚之间的坐序则会有很多的讲究。不同的亲戚之间礼遇的程度不同,这就能反映出农村人亲疏有别的观念。下面小编就和大家看看这些农村常见的俗语,你知道哪些?

1.三亲、三不亲

在农村经常有“三亲、三不亲”的说法,一般来说三亲就是我们所说的舅、姑妈、姨妈,其实这三个亲戚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最近,其中的血缘关系是不能抹掉的。所谓的“三不亲”自然是指姨夫、舅妈、姑爷,这些人和晚辈之间的亲戚关系还是因为“三亲”的原因,但如果三亲去世的话,那双方之间就不是很亲了。

2.娘亲舅大

这句话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都说“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要知道舅舅作为母亲的亲兄弟,作为外婆家里的管事人,一般来说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舅舅的也可以参谋做主,如果母亲在婆家出现了什么事情,也都是舅舅出面交涉的。因此晚辈对舅舅相比之下更加的尊敬,一般来客人的话,舅舅都会成为宴席的座上宾,可见其亲疏关系。

3. 姨夫不是亲,牛屎不是粪

其实这句话也很好理解,虽然姨夫在我们眼里是亲戚,但主要还是因为姨妈的关系,毕竟双方并没有血缘关系。如果姨妈和姨夫离婚了,那这个亲属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在过去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往往农家肥是最主要的施肥方式,但一般粪便中猪粪的肥力相比牛粪更高一些。牛粪过去都是吃草的,所以肥力上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牛屎不会被当做肥料使用。

4. 原配夫妻脚挨脚,半路夫妻各顾各

一般来说原配夫妻从年轻的时候就走到一起,彼此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往往在长时间的矛盾和纠纷中,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加浓厚,越老感情越深厚。但半路夫妻却是另一种现象了,双方之间因为有过一段失败的感情,彼此之间相互算计、相互不包容,夫妻之间也会各种猜忌,以至于大难临头各自飞。

以上就是农村最常见的俗语,其实亲情之间的远近还是看个人,毕竟血缘关系不能决定一起,大家怎么看呢?


用户75723943468


姑是姑姨是姨,姑父姨夫扯淡皮。

从血缘关系上来说,爸妈,姑舅,姨大爷,这些是有血缘关系的。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孩子你都不能结婚,因为属于近亲嘛,可是这些人的配偶并不是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说直白一点,离婚了谁还管谁啊,只有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互相照顾,没有关系谁理你啊,就像我们东北流行的话: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大娘不一定是你大娘。确实,离婚了谁是我大娘都不一定了,可是大爷咋滴都是我大爷~



牛粪是不是粪?其实是,但是说它不是粪,因为它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还有其他作用,所以说我们说它不是粪。西藏那边,还有东北这边,早些年就是说干粪,牛的,马的,羊的,干了以后可以点燃上火做饭,也没有什么异味,那种你们想象的满屋子都是臭味的场景并不会出现。所以说当一个事情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和作用以后,它就改变了原由人们对于它的看法了,变得好像更加高端大气了一些。


图中牛粪用来烧火。

人嘛,都是趋利避害的,觉得粪可以点火做饭,就不是粪了,觉得姨夫有没血缘关系了,就不是亲戚了,其实这不是一个优秀的想法,不能觉得有用,就用,没用就不去接触了,这样现用现交的人好讨厌。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问题给您。


娱乐叨叨团


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或姻亲的人,一般来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即所谓“内亲外戚”。

日常生活中,“姨夫”是指妻子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也就是自己大小姨子的丈夫。妻子的姐姐叫大姨子(大姨姐),其夫君就叫大姨姐夫;小姨子的丈夫就叫小姨妹夫。民间也叫连襟、襟兄弟、担儿挑、一般沉等。

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先娶王拱宸妻子的姐姐,后来妻子去世,再娶王拱宸妻子的妹妹,当时有人戏谑欧阳修“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由于姨夫和当事人一般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直接的婚姻关系,都是因为第三者(两人妻子所在家庭)才间接地构成名义上的姻亲关系,所以要较真地说就有“姨夫不是亲戚”的说法。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所有动物的排泄物都叫“粪便”,如猪粪、牛粪、羊粪、大粪(人的排泄物)等等。牛相对于其他家畜,它食量大,吃的草较多而且吃得快,部分草经过简单的反刍后没有消化掉。

如果仔细观察干牛粪,发现里面以草屑为主,所以在缺燃料的地方可用干牛粪做燃料烧火。相对于其他动物粪便,没有经过充分的消化、发酵,所以肥力和肥效略微差一些,过去农民种地就把牛粪看成劣一等的肥料,所有有“牛屎不是粪”的说法。

“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则把上述的两句话连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们有关联性,意思是不管这种亲戚关系或认定牛屎为粪肥都存在一定的“水分”,俗话说的“掺假”。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参见:农村老人常说的“三亲,三不亲”指的是哪些人?-悟空问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32239726483603719/


山色归读


俗语“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与有书君老家人常说的“姨夫戚外来,牛屎火中材”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书君常回农村对这句俗语的有一些初浅的认识,现在和大家分享如下:

前不久,有书君回乡探亲正赶上摆酒宴,看到主人家一个劲儿地拉舅老爷坐上席,旁边的姨夫分明比舅老爷年龄大很多,却无人问津。

我悄悄拉了拉身旁的大爷问道:“舅舅、姨夫不都是亲戚吗?为什么他们只拉舅舅坐上席,而不管那个年纪更大的姨夫呢?”

大爷轻声说:“这是农村的规矩,娘亲舅大,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

我赶忙打听这有什么说法,大爷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农村的亲疏标准,古代“六亲”中根本没有把姨夫列在其中。

在“九族”中也没见姨夫的踪影,只有农村“三亲”,“三不亲”之说中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把姨夫归为“三不亲”中最未位。

我赶紧上网搜索,原来“三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舅舅、姑姑、姨妈,“三不亲”指舅舅、姑姑、姨妈的配偶舅妈、姑夫和姨夫,三者都与自己没血缘关系。

其中姨夫是母亲的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他与这家主人没有任何血亲,只是联姻之后的亲戚,而且是女主人的姻亲。

大爷继续告诉我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姐妹的夫婿自然不受重视,所以姨夫是“三不亲”亲戚关系中最疏远的,因而就有了“姨夫不是亲戚”之说。

况且这种亲疏关系在农村根深蒂固,而舅舅是母亲的亲兄弟,是“三亲”中最亲,辈份最大的。

所以在农村喝酒,必须让舅舅坐上席,以示尊重,否则会弄出大意见,甚至连亲戚都做不成。

我看着众亲戚都主动向坐在上席那位舅老爷敬酒,舅老爷享受着众人的尊重,而坐在另一边的姨夫却冷冷清清,自斟自饮,这还真是“姨夫不是亲戚”呀。

虽然老话说 “姨夫不是亲戚”,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只要我们与人交往心换人心,真诚待人,给予关心,给予支持,给予体谅,给予理解,把路人都视为朋友,把朋友视为亲人,把亲人视为家人。

那么再远的亲戚也能组成一家人,何况是还有着姻亲关系的姨夫呢?

至于“牛屎不是粪”,有书君亲眼所见,农村人把牛屎用簸箕捡回家,把他一团团的做成圆形扒在墙上晒干,用塑料袋装起来,用来做柴火,放在灶堂里生火。

这牛屎饼用做柴烧,还会发出淡淡的草香味,一点嗅味都没有,牛屎俨然成了燃料,当然不是粪了!

有书君还看到有些村民把牛屎捡回家用做养蚯蚓的饲料,堆了半屋子的牛屎,牛屎里面是一条条养殖的蚯蚓,蚯蚓有了牛屎做营养。

每条都有手指那么大,几个月就可以卖出获利!这牛屎分明就是蚯蚓的营养液,自然没人说它是粪了!

另一方面,鸡鸭猪等吃的是剩饭剩菜,拉出的屎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不用发酵就能用于肥田肥土。

而牛马吃的是植物的茎叶,拉的屎没有完全发酵,不容易腐烂,放到田里土里与氧气水份接触一定会再次发酵。

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但起不到肥田肥土的作用,反而对庄稼蔬果造成危害,烧坏根部或茎部,以致让农作物死亡。

所以有经验的农民是不会用没发酵的牛屎当粪便使用的。

其实,“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这句俗语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姨夫血亲远,接触少,亲情不浓;

牛屎肥力不够,还可能烧坏农作物,对庄稼作用小,所以就有了“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的农村俗语。

其实,我们亲疏关系是与血缘有关,姨夫虽不如舅舅亲,但打断骨头连着筋,现代社会里亲人间要互相扶持,相互尊重,以心交心,以心换心,亲情就会有凝聚力。

就会成为无坚不摧的法宝!而对于像牛屎等物质我们要变废为宝,物尽所用,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民所用!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姨夫是和自己的同辈,如自己老婆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称呼为大姨夫,小姨夫,统称为姨夫。


而姨父则是指长辈,如自己妈妈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称呼为大姨父,小姨父,统称为姨夫。

严格意义上,古代人把亲戚两字分开,讲究内亲外戚,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母系(如自外公外婆传下来的血脉)或者父系一脉(爷爷奶奶传下来的血脉);外戚则是指与自家血缘一脉的家属结成姻亲的人或者亲戚。(如姨父、姨夫、表姐夫、姑父、姐夫、妹夫等与其家属)。所以他们并非亲,而属于外戚。

至于牛屎,是牛通过吃草经过简单咀嚼反刍简单未完全消化的排泄物,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半以上还是草,没有多少肥料价值,所以民间认为牛粪可烧但难为肥,所以认为牛屎不是粪。



不书


以前的农村,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沿袭,往往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的是亲疏远近,即所谓的“三亲”、“三不亲”。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亲疏标准,农村里就有了“姨夫不是亲,牛屎不是粪”的俗语。

姨夫不是亲:谁都知道,中国的农村社会,人情憨厚,最不能忽视的则是亲情,七大姑八大姨,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也属于舅、姨、姑这“三亲”之内。姨夫是指自己母亲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是在姑父、舅母和姨夫这“三不亲”之列,他们是“三亲”的配偶,论起血缘来,比起这“三亲”又远了一层。所以农村的婚丧等大事,也不会向“三不亲”之亲戚发出邀请,只能让他们不请自来,更不用说安排了隆重的迎亲之礼了!


正因为“当事人”与姨夫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直接的婚姻关系,充其量是以第三者,也就是两个不同的妻子所在的家庭,才搭上了名义上的姻亲关系,才有了“姨夫不是亲”说法。

牛屎不是粪:牛可是庄稼人的得力助手。农家人的耕牛大都是家庭圈养着,吃的都是玉米桔、苜蓿等极个别有营养成分的野草,并拌以面汤、米粥、麦皮之类。牛吃食快,基本上不能充分消化,所以牛粪里多是不成型的草屑,虽说好多地方大都将其发酵,运入耕地做肥料使用,但是人们的潜意识里,牛粪的肥力不如羊粪,尤其是些缺燃料的地方还将其晒干叠起,平时烧 火做饭,冬季炉中取暖。我们这里是把牛粪晒干揉碎,用来煨土炕。这样“牛屎不是粪”也就不难理了!


“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把两个并无关联的人和物联系在一起,不就是想说明,凡事都要自己努力,流下自己的汗水,收获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果过分依赖别人,亲戚也会疏远你;如果勤奋吃苦,积极拼搏,发掘并运用自己的潜力,连牛粪这种废便之物都会发挥尽致,人何愁没有用武之地呢?


为生活而提神


我们老家有句话叫:臭姑父,烂姨夫,奸妗子。

“姑表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表亲不算亲,死了姨娘断了根”

“姑父”“姨夫”

姑父的父是父亲的父,姨夫的夫是丈夫的夫。字面意思来说,姨夫就是姨的丈夫。没有其他意思了,然而姑父就不同了。父亲的父,这个字可不是乱用的,除了伯父叔父带父字,其他的恐怕就要数姑父了。古人定下来的称呼可不是随便叫的。

再一层意思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对于父母来说是这样更何况姐妹之间了。



其实姨夫不是亲戚,不能怨姨夫。自己的姨和谁结婚都得叫姨夫。正如那句话,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大娘不一定是你大娘。你姨永远是你姨,你姨夫不一定是你姨夫。



至于“牛粪不是屎”比较好理解。牛粪的用途很广泛,除了做有机肥还可以做柴火。贫穷年代牛粪都晒干了,冬天用来烧火做饭或者取暖,所以就脱离了粪的范畴。


常想一二9160395


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是说连襟(俗称一担挑,担挑儿)不算亲戚,牛屎可作柴禾,自然脱离了粪的范畴。

瞬间想起另两句话:东北说,小姨子是姐夫的半拉屁股;国人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这么一来,上、下半句都显得如此暧昧——抱歉,我一直觉得这两句话不是正经的好话,我有位东北朋友,他的媳妇常常和姐夫打闹,开玩笑时会说:别说一半屁股了,我这全部屁股都是我姐夫的。而“好花插在牛粪上”,在《水浒传》里更是酿成了一个大悲剧,潘金莲是玉貌妖娆之容,嫁了个三寸丁谷树皮之老公,终于引出了潘驴邓小闲的西门大官人。


姨夫为什么不是亲戚呢?

我觉得这一句是站在丈夫(即姐夫本人)的角度来说的。

亲戚,孔颖达注疏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所谓内亲外戚,此外戚若在皇室,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外戚干政”,乃是帝国的祸事。

常言有九族五服之说,九族五服常常连用,而其意相同,大略是指:

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图。此图汉字顺序,需从右往左辨认。】

【外族母党妻党之服。此图汉字顺序,需从右往左辨认。】

由此可知,母族之三可称亲戚者,只有外公、外婆和娘舅而已!除此之外请参照“外族母党妻党之服”,可以看到三个大字“俱无服”!

因此谨按五服来说,姨夫不是亲戚!

姨夫是妻族之人,也许是大姨姐夫,也许是小姨妹夫。

茫茫人海,只要不是亲姐儿俩嫁给了亲哥儿俩、堂哥儿俩等,那么这两位连襟之间,原本并不相识,如今只不过是因为妻子娘家的关系,两人才成其为一担挑。

以农村老家村子为例,二十年前年轻人大多南下北上的打工,近乎90%小男孩小姑娘的另一半都是外地人甚至外省人,如我们村有位兄台的媳妇来自江西,而村里有位嫁得最远的姑娘,婆家在广东韶关。

几乎是同时,城里人或更有钱的人家,开始竞相把子女送往国外留学,以下图为例,2008——2013年,留学生人数为184万,回国人数为107万,这里且不算回国率是多少,只预估一下跨国婚姻数,根本基数越大占比越高的原则,至少能达到1%吧!

所以,各位,如果你家有某位成员拥有跨国姻缘,那么这些姨夫对他的中国连襟来说,当然不是亲戚了!

甚至对岳父母来说,也未必能说是女婿——想想吧,这位“女婿”你二十年来最多见着了三、五次,而他说的语言你从来没有听懂过,外孙子金发碧眼,可爱无比,但或许你终究会叹气,就像《聊斋》里嫁女儿给凡人书生的狐仙,难免会百般不是滋味的说一句,“婢子乱吾种耶?”


其次,牛屎为什么不是粪?

这一句对农村人来说,简直不要太好理解。

古之烽火用狼粪,称狼烟。牛屎大概类之,亦能燃烧,儿时农村多有用干牛粪生火做饭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牛屎简直可归入柴禾一类,自然不能扔到溷坑里了。

正如我上面所说,既然“可作柴禾,自然脱离了粪的范畴”。


如果说“姨夫不是亲戚”这句是阐明了一个绝望的事实,那么“牛屎不是粪”则指引了一条奋进的道路。

怎么说呢?

这其实也是我刚体会到的道理,我觉得说这句话的人多半便是一个受了青眼相看的穷女婿,在土豪连襟面前自卑又复自恨。

做父母的、做老丈人丈母娘的,在两个女婿门客面前都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比如我常听母亲讲的那些农村的家长里短,说从前困难时期,丈人家给女婿送东西,比如送花生、红薯、水果等,往往都是有本事的女婿拿得多,没本事的女婿拿得少或者拿不到,母亲说这就叫“恨人穷,爱人富”、或曰“恨一个,爱一个”!

其实别说农村,全世界这种事应该都所在多有,嫌贫爱富乃是极普遍的人性!

那么现在,你、我、他,任意一个人不巧做了这穷女婿,陪老婆回一趟娘家,倘若受了白眼,自然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多挣钱,多搞副业,吃苦耐劳,认真勤快,下次再去的时候必须给媳妇、给自己长点脸!

“姨夫不是亲戚”,一定要让他成为过去式,只是从前不是亲戚,下一次争取让别人高看一眼,尽量成为岳父母和土豪担挑的富亲戚,这才是做为男子汉,应该做到的、必须做到的。

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努力奋斗——即使如同牛屎一般!

而即便是牛屎,也能发现自己并不是人人避而远之的米田共,发现了自己能燃烧、能成为柴禾的巨大作用,从而逆袭成有用之身!

咱们不是普通的牛粪,而是曾得到世界上那朵独一无二的鲜花另眼看待的牛粪,如此方能证明媳妇喜欢自己并没有错,也庶几乎不负昔日鲜花相插之情!


姨夫不是亲戚,恩,是的,咱穷,挺不好意思;但牛屎也不能以粪目之,如果能找到自己的潜力所在,一旦爆发,焉知不能堂堂正正、卷土重来呢?!

这就是我读出的最终意思。


王事情


“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这句民间俗语挺有生活气息,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与升华。将姨夫与牛屎相提并论,生动道出了人们的现实与势力。

亲戚,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字义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姐妹的丈夫互相之间称为连襟,俗称挑担(一担挑),姨夫应该是站在丈夫的角度,对妻姐或妻妹的丈夫的称呼。

按字面释义,姨夫和自己有姻亲,是亲戚。而为何流出“姨夫不是亲戚”之说呢?

1、妻姐或妻妹如果离婚,姨夫的称呼也就到头了。跟坊间流传的“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你大娘不一定总是你大娘”的说法相仿。

婚姻在,是一家;婚姻灭,这种亲戚自然也就不是亲戚了。

2、妻姐或妻妹如果嫁的远,甚至嫁到国外,几年也难得见上一面。岳父没准儿还对洋女婿改变血统心有芥蒂呢,更何况挑担,对这个姨夫更是没有亲戚的感情了。

3、更重要的,也是比较世俗的现实,就是普遍存在的嫌贫爱富。俗语有云: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人穷了,就算是亲戚朋友,也会瞧不起你。甚至有的丈母娘对女婿也如此。给有钱有势的女婿拿菜米油面,给没条件的女婿拿剩菜剩饭。被捧上天的挑担不把穷姨夫当亲戚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姨夫和遭人嫌弃的牛屎有了雷同之处。

牛屎常见于农村尤其是西藏等地,当地牛羊较多。

牛吃草后,消化不彻底就排出的牛屎还有很多草的成份,晒干后,可做柴禾用。好多农户将晒干的牛屎堆砌储存,用来烧火做饭。

随着科技的发展,好多农村建起了沼气池,牛屎经过沼气池发酵,产出沼气供人们做饭、取暖,沼气的渣和液可做有机肥用于农田。

由于成了可用之材,比起毫无用处的粪便来说,有了利用价值,所以说“牛屎不是粪”。

“姨夫不是亲戚,牛屎不是粪”,有书君这么理解:如果我们总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即使亲戚也不被认可;反之,如果我们勤奋拼搏,发挥潜力,就算是牛屎也有可用之处。


24帧半


姨夫是小姨子的丈夫,是姻亲的姻亲,是亲戚中最生疏的一种。

牛屎不是粪,因为牛屎不能随便丢到地里当农家肥,他是很好的燃料。

姨夫不是亲戚,这话对也不对。

姨夫确实是亲戚中最生疏的的一种。

(贾宝玉和薛宝钗,他们的父亲互称对方为姨夫)

按照英美的称呼,姨夫和内兄内弟,姐夫妹夫一样,都是叫做“brother in law”,法律上的兄弟,可是意义却完全不同。

内兄内弟,现在也叫大舅哥小舅哥,是妻子的亲哥哥和亲弟弟,轮起来相当亲密。尤其是很多家庭,母亲对男孩更偏心,女婿还要贴补家里。内兄内弟的地位相当高的。

放在外戚专权的东汉,大将军是皇帝大舅哥的标配,你听过那个皇帝的连襟做大官的。

姐夫妹夫,内兄内弟反过来叫自己就是姐夫妹夫。这两家算起来就是姑舅亲。说起来谁家是姑舅兄弟,总是比两姨兄弟要亲密一些。
  1. 王家和贾家,就是姑舅亲戚。王熙凤的父亲是贾政的内兄。

  2. 林家和贾家,也是姑舅亲戚。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贾政的妹夫。

  3. 史家和贾家,是老姑舅关系。史湘云的爷爷,是贾宝玉爷爷的内兄。

  4. 薛家和贾家,则是连襟关系。薛宝钗的父亲,是贾政的连襟,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

其实,和连襟关系最接近的,就是妯娌关系。连襟是娶了一对姐妹,妯娌是嫁了一对兄弟。

放在一个大家族里,妯娌关系几乎要变成仇人,你看邢夫人和王夫人,几乎势成水火。

其实也有例外,如果女权进步了,连襟关系可能成为更重要联系。

1,同时娶了宋氏三姐妹的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成为民国时期最叱咤风云的人物。

对于蒋介石来说,最亲密的不是结义兄弟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最亲密的也不是黄埔老弟兄,更不是宋子文宋子良这两个内兄内弟。最亲密的恰恰是孔祥熙。

因为宋家的姐妹够铁,够强势!

受此影响,国民党军政要员都喜欢让自己老婆和宋美龄成为闺蜜,走夫人路线,当官更容易。

2,二战三巨头之二是丘吉尔和罗斯福,其实也是老连襟关系。

五月花号移民中有一个人叫约翰 ·库克,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丘吉尔母亲的曾祖母,小女儿是罗斯福母亲的曾祖母。

难怪,罗斯福和丘吉尔那么铁。

3,慈禧太后,把妹妹嫁给了咸丰的七弟醇亲王。于是醇亲王成了咸丰的弟弟加连襟。就这样才能十分平庸的醇王系,成为晚清最重要的亲贵力量。

醇亲王自己,成了铁帽子王。醇亲王的大儿子当了皇帝,就是光绪。小儿子当了摄政王,就是载沣。孙子更厉害,直接当了皇帝。

谁说连襟不是亲戚,慈禧家连襟最亲了!

4,鲁迅的两个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也做了连襟。他们俩一个娶了羽太信子,一个娶了羽太芳子。而娶了许广平的鲁迅,最终被赶出去自立门户了。

5,北朝名臣孤独信有七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成了三个朝代的皇后。

大女儿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七女儿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四女儿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也被追认为皇后。名义上说,北周、隋、堂这个朝代,是连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姨夫、连襟开始有了新的意义。

民国时期,蔡锷将军和京城名妓小凤仙传位美谈。小凤仙立刻身价倍增,京城名流争做蔡锷的“同靴兄弟”。其实,人们更愿意说这种关系就是连襟。

所以,一起逛妓院的兄弟,那也是连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