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為什麼光緒元寶那麼值錢

為什麼光緒元寶那麼值錢

最近古錢幣火熱,不少藏友紛紛亮出自己的珍藏,最近就見了不少堪稱珍寶的錢幣,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有金、銀錠、還有方孔錢等,而其中見的最多的就是清朝光緒元寶和民國三年袁大頭了。光緒元寶作為我國錢幣歷史上第一個鑄造的機制銀元,在泉市上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光緒元寶的誕生是從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然後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開始的。所以在光緒元寶上我們不難發現西方錢幣文化與中國傳統錢幣文化相融合所留下的痕跡。

清朝時期的交易貨幣以銀為標準,往往大筆交易用銀,小筆交易用錢(也就是銅錢)。由於清ZF對於金銀的鑄造採用放任政策,沒有統一標準,各地所鑄造銀錠的成色和器形都不一樣,種類繁雜,換算不便,各自的適用範圍都不大,給相互流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礙,也使清代的貨幣制度陷入混亂局面。

為什麼光緒元寶那麼值錢

清乾隆年間(18世紀中期),國外銀元開始大量流入我國,其中最為常見的有西班牙銀元、墨西哥鷹洋、英國和日本銀元等。具有統一價格標準的外國銀元進入中國市場後,給清代貨幣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而外國銀元外形一致,價格幾乎相當,使用方便,一進入中國市場就廣受歡迎,雖然清ZF一再禁止外國銀元的流通,卻遏制不了外國銀元流通越來越廣的趨勢。西班牙銀元。

鑑於自己貨幣的尷尬局面,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做出了鑄造銀元的嘗試。他在廣州設置廣東錢局,開制庫平七錢三分的銀元樣幣。面值分為五等。光緒十六年(1890年),張之洞又將銀元重量改為庫平七錢二分,此後,庫平七錢二分成為一元銀元的重量標準,面值也分五等,輔幣重量分別為: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分六釐。

光緒元寶七錢三分

在張之洞改任湖廣總督後,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又在武漢開制銀元。在有了張之洞這樣一個榜樣後,各省也紛紛仿效起來,自己鑄造銀元,先後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雲南等省,總計十九個省局開設錢局製造了銀元。

為什麼光緒元寶那麼值錢

最近深圳立信有幸徵集到了兩枚不錯的錢幣,一枚是光緒元寶,造幣總廠·庫平七錢二分;一枚是宣統元寶,雲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今天小編就一併跟大家分享一下。

光緒元寶,造幣總廠·庫平七錢二分

銀幣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珠圈外上鐫漢文“造幣總廠”四字,下鐫漢文幣值“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背面中央珠圈內鐫蟠龍圖,珠圈外上端鐫漢文“光緒年造”,左右和下端環鐫英文“TAI-CHING TI-KUO SILVER COIN.”,中文譯為“大清帝國銀幣”。錢幣自然磨損,歷史氣息濃厚,包漿均勻,收藏價值極高。

宣統元寶,·庫平七錢二分

錢幣的正面分為內圈和外圈兩部分,內圈精刻有“宣統元寶”四個繁體字,外圈則頂部環繞著“雲南省造”四個小字,底部鑄“庫平七錢二分”,頂部與底部之間,還印有兩枚小花用於過渡,幣面整體品相良好,且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錢幣的反面,則是將蟠龍圖和英文環繞在一起,呈現出獨特而又和諧的幣面風格。

為什麼光緒元寶那麼值錢

宣統元寶七錢二分

現此兩件藏品都在深圳立信國際文化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展廳展出,各位泉友可前往深圳立信展廳觀賞,深圳立信展館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大道280號潮汕文化博覽園4樓。

光緒元寶是由貴重金屬或白銀合金鑄造,作為我國第一個鑄造並使用流通的機制銀元,它有著獨特的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注:本文摘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