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安徽考试院回应称被录取不入学不会影响来年高考,你怎么看?

胡胡92


在2018年高考志愿填报时,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明确的规定,对于录取不报到的学生,来年参加高考限制其志愿填报的数量。

消息公布之后引起来很多家长和考生的关注,有不少人在问,是不是以后所有的省份都会限制考生复读?

有的省份的省招生考试院,为了不引起考生和家长的恐慌,发布了相应的文件,明确的规定录取之后不报到不会影响来年的高考。

录取之后不报到确实是一种失信行为,造成了招生计划的浪费,影响了高校对于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也影响到其他考生的录取机会。

从表面上看,这些道理确实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不能简单的把考生录取之后不报到,看成一种失信的行为。

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其实是有选择的权利的,考生可以选择去某个学校或者某个专业,当然考生也应该有放弃的权利,如果考生连放弃的权利都没有,那何谈来的选择的权利?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都是采用的是学生申请的方式,都允许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学校根据自己的录取机制来选择是否录取学生,学生可能收到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生在进行比较之后进行双向选择。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规定,录取之后不报到限制其复读,恐怕主要是和河南省的高考录取率比较低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河南省是高考人口大省,每年考生的人数都在80万左右。而将近有1/3的学生就是复读生,每年复读生的数量是在25万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了30万。

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引起了很多应届生家长的反感。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曾经多次发文,严禁公立院校举办各种复读班,但是在实际之中,不少公立院校的复读班是屡禁不止。

从严禁公立学校办复读班,到限制学生复读,这些措施都治标不治本。

现行的高考制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强制限制学生幅度,就相当于学生不仅是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并且在为高考制度的问题背锅。

高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虽然不能够决定人的一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对一个人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高考,所有的学生只能参加一次,也就说是一考定终身,如果学生高考发挥失常,而又限制其复读,那么考生要么是直接放弃填报志愿,要么是随意填报志愿。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高考采用的是平行志愿。采用平行志愿,虽然考生可以选择多个院校,但是考生的档案只能是“一档一投”,最后只会投递到一所院校。

这样的情况下,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虽然有很多院校可以选择,但是志愿填报其实还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也不少考生的家长都觉得志愿填报就相当于是在买彩票,偶然因素太大了。

何况,河南省把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次合并以后,平行志愿的个数增多,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增大了考生录取的可能性,但是考生被录取到不满意的专业或者院校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有不少高校十分欢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规定的这项政策,但是并不是说高校十分看重学生的品格,如果学校真正的看重学生的品格,他们大可在招生简章上注明道德模范优先录取。

为什么学生被录取之后会选择不报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院校或者是录取的专业不太满意。而这些院校或者专业,不论是在师资力量、学科设置还是就业方面,肯定是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省招办强制规定录取之后必须报到,对于这样的高校或者专业来说,就能够顺利的完成招生计划,又可以收取了大笔的学费,何乐而不为?

目前高考录取的工作已经结束,2018年河南考生之中有不少因为志愿填报出现问题,而被三本院校录取的学生,最后都会去选择就读,而不是选择复读。

所以,回应被录取之后不入学报到不会影响来年的高考,其实是一项合理的规定。在高考录取制度,还没有改革之前,盲目地限制学生复读,其实是变相剥夺了学生的权利。


同时,真心的期望教育工作者,在制定管理规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负面作用,不要拾了芝麻丢了西瓜。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升学与考试


又到开学季了,很多大学新生都已经开始陆续报名了。但是,仍有不少考生重新背起书包选择复读,其中,不乏一些高分考生。

其实,我省平行志愿政策已经实施多年,考生和家长都对政策十分了解,高分撞车的考生越来越少,志愿满足率大大提高,大部分考生都能选到自己心仪的高校。而选择复读的考生,主要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或者录取学校不理想的缘故。

由于河南省之前下发通知,对该省被录取但不报到的考生做了一些限制,安徽的复读考生为此而忐忑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据大皖君了解,我省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规定。复读生和应届生在2019年高考录取时都是同等待遇。相信选择复读的考生和家长们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虽然我省目前对这种录取后不报到的行为尚未出台惩戒措施,但大皖君还是要提醒考生和家长们,要理性对待自己的考试成绩,理性选择高校,一定要作出正确评估,不要盲目复读,不是复读一年后,成绩就会更上一层楼。

一旦被录取,却不去学校报到,不仅造成了招生计划浪费,也浪费了高校的教育资源,而且录取名额被占据,排在后边的同学就少了一个能进入这所高校的机会。

这种违背志愿的失信行为,要不得!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安徽网


高考录取了不去学校报到,选择复读该不该受到惩戒?立场不同,态度也当然不同。

  • 从录取考生及其家长的角度来看,选择入学或是复读是他们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谁不想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让人生更完美呢?
  • 从招生院校的角度来看,录取学生不来入学,一方面导致招录计划不能完成,另一方面也感觉到被单方面毁约(被人放了鸽子)的羞愤与恼火。

可以举个例子来看。

你向一家公司递了简历,通过了审核,录取了你,然而你忽然又嫌人家不是500强,一声不吭你闪人了。试问:来年你再想进这家公司,人家还能笑脸相迎么?你把人家当备胎,人家还得把你当男(女)神?

再者说了,公司招聘员工也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的,必须征得有关方面同意,在规定时间内招录规定人数。你被录用,意味着你完成了公司的一个计划数,公司就不再另招他人。等你反悔,公司招聘时间也过了,就只能出现空岗。

如果不对这种违约行为作出惩戒,人人都来效仿,那公司还怎么招人呢?

而且,你看不上这家公司,还有其他人梦寐以求呢!如果你不投简历被录用,人家就有机会入职。你的反悔行为给自己另开了一扇窗,却堵死了别人的一道门,这道德么?对其他人公平么?

此外,一次招录并不仅仅是你和公司两方面的事,而是参与者甚广,涉及到众多公共资源的统筹配置和协调运转,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相当巨大的,你的一次轻率决定将许多人的辛苦变成了无用功,不该受到惩罚吗?

有人说,网购还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呢,像是上大学这样的人生大事,还不允许慎重考虑?对不起,人生大事的慎重不在事后,而在事前,就是容不得反悔,否则,世上也就没有那么多人哭着喊着来求后悔药了!

剑客谈教育


  就现行的政策,不止是安徽,绝大多数省份的复读生与往届生是享有同等待遇的,包括加分、专项计划等相关政策方面,对复读生也是没有任何歧视的。但是有少数省份对录取后复读的考生有惩罚措施,但力度都较小,如山西省将录取后复读的考生高考成绩排在同分考生最后一名。

  河南并不是第一个对失信考生出台惩罚措施的省份,但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原因在于河南省的惩罚措施最为严厉——将录取后放弃入学的考生列入失信名单,复读后高考限制填报志愿院校数量为2个,且高校有权拒绝录取失信考生名单。河南省作为高考人数第一大省,据说历年来录取后又复读的考生都不少,这无疑是对招生计划的浪费,也损害了其它考生利益,因此河南省的政策是有其合理性的。

  河南开了先河,相信其它省份的招考部门也在观望,而全国的考生、家长也都在观望河南——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执行的力度会如何,会收到何种效果?相信待河南的政策见效后,如能有效减少考生录取后又放弃入学的失信行为,其它省份跟进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笔者在招考部门工作,虽不认同考生录取后放弃入学的失信行为,但是对于较多考生因被调剂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而放弃入学的行为也深感同情和惋惜。因此也希望今后各省在处罚失信考生的同时,在高考录取改革方面也能同步跟进,如尽快实行按专业投档的录取模式,有效减少考生专业被调剂的情况,从而提高考生录取结果的满意度,这样选择复读的考生自然就会减少。

 关注教育、专注高考,欢迎关注“高考与教育”!


高考志愿梁老师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3月进入头条答题,这是小西答的第2000题,棒棒的~

题主提到的"录取后不去报到,19年填报志愿学校数量受限"的惩戒是河南省考试院在18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发布的,出发点是保障高校招生计划不被浪费,给予更多需要的同学机会。之前在头条、悟空问答,这个事情曾引发不小的讨论。

小西还记得山西省高考志愿投档时,往年录取不报到的考生会排在同分学分的最后一名,如600分有100人,17年录取后选择的同学,会排在这个分的第100名。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直接扣1分投档...

题主这里单独点出"安徽省"是18年的安徽考生或19年准考生的家长吗?

国内远不止安徽省未发布这样的惩戒措施,除河南省之外的考试院和教育厅都在观望。以之前的改革来看,大家都在等河南省的试点效果。得19年高考录取工作后,用18、19年的数据对比17年的。2018年刚宣布,许多考生/家长都不当一回事,得19年限报影响录取,才能直观的看出惩戒。要是效果不好,就得根据情况修改调整惩戒措施,然后发布才有针对性,避免盲目跟风是正确的,毕竟是牵扯全省几十万考生的命运...

小西想说的是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录取后不去报到记入个人诚信系统是迟早的事情,18年复读的考生努力,争取19年考上理想的大学。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2018-08-23-10


帅小西De


这种规定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如果考的不好,决定复读就应该提前下决定,不应该再去填报志愿。如果被院校录取,而最终选择复读,无疑是浪费了教育资源,挤占了其他学子的名额。另一方面,考生可能希望会得到一个好的录取结果,如果因被录取院校或录取专业不满,而选择复读,算得上是一种失信行为。


苏狗若吠必喷


我觉得应该惩戒,我当年复读可是我没有填志愿,也就不会占用他人名额,既然想要复读就不要去填志愿了,现在也可以不服从调剂的,你服从调剂被录取了又不去念是几个意思?所以我觉得复读可以,但一旦被录取复读就应该受到惩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