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原名林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左耳等,生于江苏江浦县乌江镇江家坂村(今属南京市浦口区)。中国近代书法家、画家。林散之幼年即开始作画,1930年拜入黄宾虹门下学画。1989年12月6日病逝。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后人为其建立了纪念馆和艺术馆。林散之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前天我们详细谈了沙孟海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以及沙孟海在书法上的成就,其实与沙孟海相比较的最直接的一个书法大家就是林散之。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林散之与沙孟海携手扬起了20世纪帖书的旗帜:缺失任何一方历史都将是遗憾的。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一点也不过誉。但很多评论家说他的草书“气势磅礴”,其实这句话用在林散之的草书成就上是错误的,因为“气势磅礴”这四个字,那是说给沙孟海听的。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草书发展至林散之以完全失真。林散之的草书完全是建立在随心写意的基础之上,他把这个时代在书风上的弊端全都表现了出来。有人说,林散之的书法是超过祝枝 山的,这完全是一个笑话。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行书上林散之根本无法和祝枝山相提并论,草书上祝枝山追法黄庭坚,虽然没有黄庭坚的笔墨酣畅,富于变化,但精气神不输明代任何一 家。林散之的草书精神涣散,线条枯竭,笔墨滞涩,没有生机可言。他远比于右任、沈尹默、马一浮、弘一差了许多。我个人认为,他的书法是典型的“画家”字, 信马由缰的成分比较多。他的草书虽然中锋用笔,但笔笔不实,起笔、行笔、收笔都非常草率,没有楷书基础,有失稳重,违背于传统书法理论。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但林散之的长处在于用墨,他对墨趣的把握上要高出于右任、沈尹默、马一浮、弘一了。这就是林散之的书法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他和民国书法家相抗衡的一 个资本。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林散之的高妙一是作品中营造出的“仙”气,这种境界竟然达到了古来无有的境界,着实使人惊叹,让欣赏者站在这样的作品前立刻激动起来而又立刻被那种绵绵的力量抑制住、感染着、欣赏着,让你时刻处于激动与非激动的交互起伏中,这种感觉美极了!他潜入了人的精神世界,调节着人体内的生命节奏,能使你与线共振,与线共舞,可视点线化为可感音乐,还有什么比这种艺术感觉更美好呢?单凭此点就可列入历代大家行列中。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但尽管如此,较之山水画家陆俨少来,林散之又却逊色了好多。陆俨少的书法的线条酷似我上述的怀素、董其昌。他的书法行笔生龙活虎,十分精到,虽然在用笔上和字的 结构上没走传统,但他的笔墨是格外出众的。这可能得益于他对绘画笔墨的理解了。按照绘画成就来说,林散之亦不及陆俨少。绘画中“皴”笔的合理转用于书法并当做主要的艺术语言,这在书法界也是古来无有,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是将之作为独家主打技法反复使用的。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皴笔法在林老手中做到了“枯中取润”而毫无躁气,只一点很重要;至于点蘸清水墨法,他并不是首创,清代王铎行草以及他的老师黄宾虹的篆书中已经作为主要艺术语言来使用了,虽然各有千秋。但将“皴”笔法与水墨法交融在一起使用林散之无疑是最成功的:墨法分散着人们对笔法的注意力,笔法又贯穿、统辖着墨法;墨法将它的美感叠加于笔法之上,笔法删减着躁气托显出墨法的华滋。笔墨交融,至简又至繁!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自明代以来,画法入书大大地扩充了书法的形式语言。历史上凡是追求清雅、虚静的书风都不约而同地弱化点线形式的某些面,不使之那么跳跃、抢眼:如李叔同、董其昌、林逋、八大山人、杨景度等人的一些作品,点线形式弱化后视觉才转而会留驻于作品精神气蕴的升腾。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有人总欲兼而有之,结果无一成功:艺术上,强化一面则必须弱化另一面,但是被弱化的一面的最低度是应有足够力量为强化的一面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持,不太虚弱就行了。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比如林散之的草书,它的用线、结字、章法形式很简练,甚至说他的结字法和章法布局很流于一般化,这些很“收”的技法为的是“放”——突出皴笔、突出难以形容的极简又极精的线和如入仙境一般的气息做铺垫,艺术中的材料并不总是越杂多越好。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今有好多的书法家总是整天抱着碑帖不放,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劣质的印刷品,或者对着当今一 些市场上流通的当代名人字画,进行照搬些许笔墨,学做“书画同一”的正经,其实都是自欺欺人。在当代,无论是书法家,还是画家,对笔墨的理解是知之甚少。 一些所谓的“新水墨”,或者是“试验水墨”,其实都是西方色彩的走狗,趋炎附势。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但是在艺术上还是尽量收敛一些为好,认识并遵从艺术创作规律,不该占有的风格范畴不要勉力而为,习书者可以暂时不读其他书籍但《周易》、《道德经》则为必读书目。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林散之书作中有些长笔、字与字之间的连带以及字法稍显单调雷同,这也是稍显不足的地方,但无伤大雅。林散之写过很少的几件大字作品就不太成功,为了突出力势,点线都被打结实了,结果那种迷人的气息没有了,线也没有厚度声嘶力竭的很牵强,每位艺术家都有所长亦都有所短,如果林散之和沙孟海比拼四字榜书,获胜者一定是老沙。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当代书法和当代前卫艺术的一样,都是出于凌乱不堪的废墟之中,没有正经可 言。但当代的中国画的生机尚存。这就说明,目前中国的绘画完全高于书法。这是近现代以来,以致当代民族艺术现状的共性。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所以,民国开始至今,错位的书法 史,不容许任何人进行草书。我们已经失去攀登高度的资本。所以,林散之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林散之虽然为当代草圣,但他的草书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