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打破鐵飯碗,銀保監會宣佈一個大消息:銀行業迎來歷史性鉅變!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資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持續推進外資投資便利化。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穩中有變的經濟運行形勢需要我們審時度勢,不斷加大金融改革開放力度。

打破鐵飯碗,銀保監會宣佈一個大消息:銀行業迎來歷史性鉅變!

對於飽受融資難、融資貴困擾的實體經濟來說,更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更好地利用內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水平,切實解決融資困境。此次銀保監會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對於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強化公司治理,進一步走向國際化以及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打破鐵飯碗,銀保監會宣佈一個大消息:銀行業迎來歷史性鉅變!

首先,有利於國內金融市場充分競爭。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信息,截至2017年末,我國共有外資銀行業營業性機構209家,外資銀行總資產3.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6%,但外資銀行總資產僅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1.32%,與英、美等發達金融市場以及俄羅斯等其他“金磚國家”超過10%的外資銀行資產份額佔比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放寬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的限制,讓外資股東享受國民待遇,有望增強外資銀行參與市場競爭能力,並促進國內銀行機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增強自身競爭力。

打破鐵飯碗,銀保監會宣佈一個大消息:銀行業迎來歷史性鉅變!

其次,有利於國內銀行機構完善公司治理。當前,我國大型銀行公司治理相對比較科學、完善,但一些中小銀行特別是地方城商行、農商行的公司治理存在明顯缺陷,“三會一層”形同虛設,職責不清,履職不到位,從而導致“內部人”控制的問題;少數股東亂越位、胡作為,隨意干預銀行正常經營,致使違法違規經營案例頻發。外資機構的參與,有利於打破原有“內部人”控制的亂象,對治理架構有所制衡,有效提升中資銀行機構經營管理水平。

打破鐵飯碗,銀保監會宣佈一個大消息:銀行業迎來歷史性鉅變!

此外,有利於豐富金融產品,能更好地服務廣大金融消費者和實體經濟需求。外資的進入不僅能夠給銀行帶來新的經營理念,還能相應地豐富金融產品,為金融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更重要的是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讓金融業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有人擔心,放寬外資入股中資銀行比例限制或將影響國家金融安全,在筆者看來,這沒有必要。我國放開銀行業對外開放並不是撒手不管,一放了之,而是在統一嚴格的監管規範下的開放。正如《決定》所明確的,中外資適用統一的市場準入和行政許可辦法,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銀行,除需符合相關的金融審慎監管規定外,還應遵守我國關於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投資的外資基礎性法律。

打破鐵飯碗,銀保監會宣佈一個大消息:銀行業迎來歷史性鉅變!

筆者認為,國內銀行機構在對外開放“引資”的同時更應注重“引制”,以補足國內銀行公司治理短板,不斷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一方面,要引入國際優秀的銀行公司治理機制和先進的經營理念、風險管理體系和業務運作模式,完善國內銀行公司治理架構,確保“三會一層”履職到位。

打破鐵飯碗,銀保監會宣佈一個大消息:銀行業迎來歷史性鉅變!

另一方面,要借鑑國外銀行成熟的經營管理經驗,進行產品創新,滿足廣大金融消費者和實體經濟的需求,有效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應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豐富監管手段,有效防控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確保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原文刊載於上海金融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