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帝之后的四帝和夏禹、商汤、周文王真的都是黄帝的后代吗?

老眼读书


五帝是黄帝和他的孙子颛顼、另一支脉的曾孙帝喾、帝喾之子尧、颛顼之后舜,这是《史记》中的记载,目前无法完全验证真实性,姑且可以认为属实。



不过有学者认为就是黄帝与炎帝一样可能是部落首领,其余四帝是出于其部落而不一定是其直系子孙。

炎黄、东夷、苗蛮是中国上古三大部落集团。

尧、舜、禹一脉相承,所以夏朝之祖大禹也是黄帝之后或出自黄帝部落是可信的。

殷商先祖为契。传说帝喾娶有娀氏二女为妃,名叫简狄、建疵。两人在亳都(今河南商丘)河边沐浴之时,有玄鸟飞来留蛋一枚,简狄吞玄鸟蛋怀胎生契。

秦赵的共同先祖为大业。传说(颛顼孙女)女修吞噬天上玄鸟殒落之卵,未婚而生大业。

这两个雷同故事是因为契和大业都出自东夷部落玄鸟氏,东夷人以玄鸟(即燕子)为图腾。和帝喾、颛顼的联结是后世出于政治目的编造的,东夷族传说中的祖先是太昊、少昊,后来出于同样的原因,少昊被指认和黄帝之子玄嚣为同一人、或是帝喾之子,是显而易见不足信的。

商、秦、赵同为东夷部落出身,非黄帝之后。

周族先祖弃的母亲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喾之妃。姜嫄郊游,遇到巨人足印,踩上去而生弃,弃和其后代世代担任农官,又称后稷。


我们知道炎黄部落发轫于陕甘一带的黄河中上游渭河流域,炎帝出姜水、黄帝出姬水。

姬姓周族人如果不是皇帝之后,也是和黄帝部落血缘很近的族群。实际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黄帝早年已经东迁,周人应该是留在发源地的部分,也有人认为是当时的姬姓白狄人出身。

上面的传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周人的母系祖先是姜姓属炎帝部落的后人。周人在克商建国的过程中,姜姓和四岳一直是同盟军。

四岳又称姜姓四岳,是指由姜姓部落发展出的齐、许、申、吕四部族人分支。


都城岁月


黄帝是对最尊贵的族人尊称,并不是指的一个人,而是对部落、族人中地位最高的人的尊称,就像以后的朝代中的皇帝一样的意思!

大禹(很多人说的夏禹)的真名叫袁禹,袁禹小时候叫袁玉,因为袁禹家已经生了几个女孩了,因为袁禹出生得比较晚,又是男孩,所以袁禹的父母就给他取名字为袁玉,后来因为给族人们寻找到食物,袁玉把户外的昆虫烤熟作为食物,也告诉了族人们用那种方法寻找食物,族人们后来都有食物吃,都不会饿肚子了,也不会因为饥饿去世了,袁玉解决了人们食物紧缺的问题,袁玉后来被人们称为袁禹,纪念袁玉给族人们找到食物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后来袁玉长大后,他们生活的地方经常发大水,人们的住所经常被水淹,生活用品也被水冲走了,很多人被水冲走或者被水淹而死,袁禹面对这种情况,就组织人们疏通水路,挖渠引水,袁禹组织族人们用了十几年治水成功,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水灾让人们的生活有太多不适应,让族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袁禹又善于为人们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人们后来称他们的族长袁禹为袁满,用来纪念袁禹给人们带来的衣食不愁,吉祥安乐的生活!后来华夏汉族的人们看到族长华夏族黄帝袁禹带领华夏汉族的人们获取食物、治水、解答人们遇到的不同问题,华夏汉族的人们的生活在华夏汉族黄帝袁禹的领导下衣食无忧、华夏族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他们商议把他们生活的时代取个名字用来纪念他们创造和生活的时期,他们以夏季是风调雨顺的季节,夏季又是能收获大量食物的时间,人们不用担心像冬季那样有人因为太冷被冻死或者被大雪造成的事故压死等情况发生,所以华夏汉族的人们把华夏汉族黄帝袁禹带领人们生活的时代取名为夏朝!

因为夏朝的建立人袁禹(大禹)袁满也有黄帝的能力和地位,夏朝国王袁禹的地位就是黄帝,黄帝有很多也姓袁,轩辕黄帝就叫袁少典,后来轩辕黄帝袁少典因为大力提倡人们挖井取水用,人们后来称轩辕黄帝袁少典为轩辕黄帝袁涂涛,意思是人们有水用才可以生活下去,人们有水用才可以长寿!

商朝的皇帝叫吕履,他也叫袁履,其实他也是黄帝的后人,周文王叫袁汶(商朝皇帝),周文王袁汶的儿子是周武王袁文奕(又叫袁奕、袁子奕),因为周武王袁奕建立周朝,所以加封父皇商文王袁汶为周文王,后来周朝还有个皇帝叫周文帝袁文昌,文景之治的皇帝之一,他也是黄帝的后人,人们把他们中最高贵最有能力的黄帝后来称为皇帝!




爱袁说中华真历史解密


《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确实记载四帝和夏商周都出自黄帝。

黄帝有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昌意的儿子即是五帝之二的颛顼;颛顼的孙子就是夏禹;颛顼的六世孙是五帝之五的帝舜。玄嚣的曾孙即是五帝之三的帝喾,帝喾的儿子有五帝之四的帝尧、商祖契、周祖后稷。秦祖大业的母亲女修也是颛顼的孙女。在另外一些史料中,则认为秦祖少昊即是玄嚣,那么连秦的父系也出自黄帝了。

对于这样的说法,可信度如何呢?实际上,在早期史料中,这些大神很可能都是没关系的。比如《诗经》的《大雅·生民》和《商颂·玄鸟》,写的商祖契、周祖后稷都是母亲感应上帝所生,并不出自同一个帝喾。而且商是东方民族、周是西方民族,很可能在商朝中后期之前都没有交集。而随着周灭商,大家的祖先神也到了一块。

这正是顾颉刚先生所谓的“帝系代表的是种族的偶像”。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大国吞并了小国,之后秦汉又进行了大一统。所以为了加强民族融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祖先神从“横的系统”改成“纵的系统”;而最上面的黄帝,则是出自五行神的中央天帝。这样一来五帝的世系终于建成,而其反映的是不过是战国秦汉的民族融合。


林屋公子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你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哪会有那种几率呢?《史记》按政治需求杜撰歪曲了很多上古历史内容,也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要歪曲。

配合汉武帝独尊儒术的需求。所以杜撰出尧舜禅让。意思是先贤们行的是德政,没有争夺,子孙们要以此为榜样。儒家思维需要树立符合儒学审美的榜样,还要有反面典型,其实哪朝哪代都需要榜样。后世树那么多牌坊,不就是这个意思。杜撰出黄帝道统始终一系没有中断过也是为了这个。有人认为司马迁被阉刑,他的《史记》应该是独立完成,你觉得可能吗?统治者有哪一天放弃对史书舆论的管制了。这是不可能的嘛。

黄帝是一个具体的人吗?其实连这个都不能证实。古代族群集中生活,古代人物很多都是指族群,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帝喾高辛氏和颛顼高阳氏不是一个体系。帝喾有可能是O2O3和R1a的联姻联盟集团。颛顼是N、O1和R1b的联姻联盟集团。其中还有Q系。帝尧、殷商属于高辛帝喾体系,帝舜、夏属于颛顼体系。还有一种可能全体黄人都属于颛顼体系,联姻以后才形成了两个联姻集团。而黄帝目前对应的几乎都是帝尧体系,帝舜体系对应的则是炎帝。按理说炎帝姓姜,更符合我们祖先,可为什么我们更推崇黄帝。其实就是因为体系不同。虽然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就像羌人也是两种,O1羌人和O3北三苗西戎。严格地说O1一定是羌人,O3只是有可能也算。他们是亲戚,但上古确实与联姻对象结合分为两个阵营互相攻伐。所以才把那么多黄种甩出中原,才会有黄种犹太存在。才会有白种全部被赶走,印第安远走。才会有阿拉伯语称耶路撒冷为阿拉鲧斯,本意是大鲧之城。也就是大洪水后四散的大鲧后代。

既然《史记》记载到了炎黄,为什么没有记录二郎神、七仙女、没有记录外族和联姻的影子。这是非常奇怪的。他们真的一丁点都不知道?我有点不信。我只能说有可能是故意的。二郎神、七仙女,以及上古历史为联姻后的共存历史,这是毫无疑问的。整个人类文明,似乎都与这次联姻有关系。《史记》《尚书》竟然都没有,很奇怪。只能说是有人人为毁史了。目前大鲧与滚这个意思以及神话小说里的某个著名名词都已经破译找到原型了。就是说,那些推测完全没有问题。


國病


这是真的么?

让我们来做个实地测试!

首先,我们取到黄帝老祖的DNA片段,做一番分析。

然后,我们再取到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等等的DNA,再做一番分析。

再然后…………

呃!没然后了!第一步都还没做呢!

史书上都有了明确的记载,若是还要怀疑是真是假的话,那只能考古验证咯。

可惜了,没这方面的考古资料。更没有DNA可供分析。


无功用行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大禹是舜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当时就想不明白


轩之父4


有意思吗?有真相吗?要不要研究一下基督教的人类是如何繁衍的,亚当和夏娃生了俩个儿子亚伯和该隐,接下去怎么繁衍,亚伯把他妈上了,还是该隐把他妈上了,还是他妈又生了女儿,这兄弟两把妹妹上了?画面太美,不敢想!


用户3669951936


这得从战国说起,战国七雄有四个是有能力统一的,燕韩没有,魏国错过了,而且魏国的位置注定他不能统一。

这四个国家,秦齐楚赵,既然有能力统一,也想着统一,就会编造大一统的古史为舆论造势。

而早不久前,燕国国相子之为了骗取燕国,编造出尧舜禹禅让,后面的文人在列强利益的引诱下,从古史中甚至可能是编造出一些上古圣王,加入上古帝王谱系中。

而那些被借用的上古圣王,也有可能是战国前中期百家争鸣时,诸子编造的。

如果由我来猜测,基本过程如下:

根据流传的史料补全夏商周史;

引用子之编造的禅让,补充尧舜禹的历史传承。

这是第一次。也因此,《竹书纪年》会出现另一种说法,不同意禅让说。而如果说,有史料证明子之以前就有禅让说,有两种可能,第一,有人编造过,第二子之时的文人为了使禅让的历史更真实,而肆意篡改古书。

为什么我不同意禅让说呢?

第一,出现了更符合人性的《竹书纪年》的说法;

第二,史料也在暗示着那段历史的血腥。

比如舜娶了尧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那不是后来的和亲,就是春秋时期的两国通婚互好。都意味着舜不是个平民。甚至,娥皇女英哭死的传说其实是要她们殉葬。

紧接着,战国中期时,阴阳家出现。

他们根据自己的学说,补全了五色天帝说,而据中央的黄帝便逐渐成了老大。

到了战国晚期,第二次古史改造(这是一种风气,而不是一次有组织的活动),把黄帝变成华夏始祖,并引用古史或编造出轩辕氏、有熊氏等身份,并把其他上古圣王转化成黄帝的后代,夏商周三朝的始祖自然也是黄帝的嫡系了。

比如说帝喾,据考证和帝俊、帝舜是同一个人,而这些文人却根据古书上不同的名字,编造出帝喾生帝挚、帝尧、契、后稷。

而帝喾另一个身份,帝舜又娶了帝尧的女儿。

正因为这些是在战国晚期编造的,所以才没有给刘邦准备个更尊贵的出身,只能追溯到刘累。

于是乎,编造出了一个黄帝到帝尧是父子家天下,到了尧舜禹又禅让公天下,夏商周又家天下的看似完整的体系。可是,根据这个体系,所谓的公天下,也不过是在一家子里挑的,这又和原计划的有了矛盾。

而后,在这个稍为完整的体系中,不断加入其他的古史,比如黄帝战蚩尤,有可能是有熊氏的传说,不过,有熊氏和黄帝成了一个人,黄帝又成了始祖,自然就变成黄帝是正义的一方了。

又比如,楚人的古史中有祝融、老童,又把这段接到黄帝体系中,成了颛顼生老童。

而仅有的一些古圣王,比如伏羲,可能在当时的地位超过黄帝,就没有被编入体系中了。

到了司马迁的时代,这些大一统的古史早已广为流传,司马迁也只是把有记载的和听闻的记录下来,当然也有润色的地方。

而甲骨文考证的商代帝系证明了《殷本纪》不是编造的,也是因为有些史料是流传下来的。

我本人是相信夏朝存在的。

以下是我理解的上古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元的,这些部落在发展中不断融合,直到夏朝的出现。

夏朝始祖是鲧,其后的禹、启逐渐壮大,建立了一个影响力东至会稽、西到巴蜀的国家。

其他地方,有伏羲氏之后、帝俊之后、祝融之后等等。

到了夏朝太康失国,仲康被东夷的后羿废了,其后少康复国。

一直到桀被商汤夺了天下。

六百年后,周又夺了商的天下。

即便是周朝,楚、越等民族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始祖神话,直到铁器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经过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才初步形成了汉族,其后两千年,继续进行着民族融合,才有今天的中华民族。所以,汉族其实是由多个古民族在上千年的杀伐中逐渐融合的。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后羿。

在偏神话的记载中,后羿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在偏历史的记载里,后羿是谋反的诸侯。

目前的说法是,第一个后羿是帝尧时代的英雄,第二个后羿因此把名字改成后羿。

其实,有没有可能,从来只有一个后羿呢?

在东夷,这个一度推翻夏朝的后羿是英雄;在夏朝,这个谋反的后羿是反贼。

尤其是后羿射日的传说,夏桀不是把自己比作太阳吗?会不会夏朝的统治者就是自称太阳的呢?

现在回到问题上,中华民族可能是一个古人类族群分散出来的各个部族再度融合。

所以,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不过,传说中的炎黄,只是我们对共同祖先的一种寄托,因为炎黄的传说是经过改造加工的。

要说到精神寄托,我们可以认为炎黄是始祖,也可以把那些古圣王借来,承认是伏羲之后、祝融之后、蚩尤之后,我就一直坚持我是伯益之后。

但是,如果讲到古史考究,就没必要坚持炎黄是始祖,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了。

因为我们是多元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五千年,正是因为我们是具有文化包容力的多元民族。

题外话,如果十六国的五胡在上古进入华夏,想必也是会和其他原始民族相融合的。


先秦记忆


现在很多人对此予以否认,称之所以现在史书上说他们是一家的,不过是大一统观念作祟。

也许他们是对的!然而,广义上的后代关系,还是可能存在的。简言之,他们之间也许不存在父系关系,但很可能具有血缘关系。犹如春秋战国时各国家王室通常都有血缘关系。

要知道,战国之前,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士人,都是亲族关系,虽然彼此的关系有亲有疏。甚至到了唐朝,那些高门大阀也不愿与普通人结亲。何况是几千年前!

当然,必须澄清,这些帝王可能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譬如颛顼可能就不是华夏人,而是东夷人。



万物简史



五帝除了黄帝,都是黄帝后人,这是考古公认的,还有夏人,周人,夏遗民匈奴贵族姒姓都是出自黄帝。也就说禅让制是黄帝世系内部族裔之间的传位,并不是真正的禅让,大权从未给炎帝世系的部落领袖。商汤的先祖不是黄帝世系的,是东夷系的一支。如今的汉人O3基因主要还是东夷系,东夷系包括伏羲世系,神农炎帝世系,还有燧人氏世系,帝俊世系,黄帝入侵中原夺末代炎帝的天下共主权。黄帝发源西北游牧民族,这是考古界比较认可的,个人认为上古时期的黄帝(考古鉴定大致4716年前)可能是黄白未分化的人种类型,跟6000年前的山东长岛古人一样。三皇五帝,三皇的功德高于五帝,但是五帝都是黄帝以及黄帝世系,所以后世儒家美化黄帝世系的功德,维护周人的正统性,改了很多上古故事,伪造尧舜禹禅让制的美好理想故事,把三皇的功德嫁接到五帝身上,实际上舜和丹朱战死在苍梧之野也就是九嶷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