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而這份條約最痛之處並不是那2100萬銀元的賠償金,而是割讓香港島為英國殖民地。對於這場戰爭結局存在爭議的一個原因就是,英國侵略者雖然船堅炮利,但是他們漂洋過海,可謂是車馬勞頓,而作為守城一方的大清王朝雖然經濟和軍事落後,但是我們以逸待勞,後勤補給等方面優勢遠大於英國佬,憑什麼會慘敗?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英國人此次出兵四千餘人,後來印度又派了些兵力,最多時候也就兩萬人,當時大清擁有軍隊號稱80萬,兵力之懸殊驚人吧,但是大清這80萬根本就是個虛數,更主要的是這80萬人遍佈全國,同時又包括獄卒、庫兵之類的非戰士類編制,所以投入對英戰爭根本不可能有80萬,實際上可投入戰鬥的兵力也就10萬左右。十萬也不少,但是我國漫長的海岸線又加之英國海軍遊走於我國沿海,不確定會在何處登陸,所以這些兵力佈置分散。因此在實際戰鬥中根本無法形成勢眾之勢,而且由於我方是防禦方,開戰地點全由英國人說了算,我方往往是等到英國海軍集結之後再開始調動軍隊,當我方軍隊風風火火趕到之時,英國人早已經準備齊整,所以真正以逸待勞的其實是英國人,真正的優勢掌握在他人之手。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至於武器裝備那就根本不在一個時代,清兵普遍武器是大刀長矛等冷兵器,零星部隊配有半天才能射出一發子彈的鳥槍,而英國人配備的當時最先進的滑膛槍,射速是鳥槍5倍以上,準確度就更不必說。至於大炮,那差距就更大了,清方還是陳舊的慣行衝擊炮,英國人早已是殺傷力極強的落地開花的炸彈炮,至於射程那就差距天壤了。可以說,武器裝備清兵完全處於劣勢。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佔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在全國成為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專制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係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機器工業逐漸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為了掠奪中國的原材料,英國向中國偷運鴉片。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菸。林則徐在1839年3月到達廣州。他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並強迫外商交出了鴉片二百多萬斤。6月3日,在虎門外灘當眾銷燬,史稱“虎門銷煙”。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藉口為保護所謂的鴉片貿易,英國國會在同年4月對這場戰爭撥款經費進行表決,結果以271:262,僅僅9票之差通過了款項,促成了這場戰爭,史稱鴉片戰爭。依仗其船堅炮利,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道光皇帝遂決定接受英國條件議和。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11842年7月,英艦百餘艘,官兵約九千人,自吳淞口溯長江西上。進攻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叉點的鎮江。意圖截斷南北交通,阻止漕運。駐守鎮江的1500名八旗兵與英軍展開激烈巷戰,死傷慘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廢墟。英國侵略軍先後攻佔吳淞、上海、鎮江後,於8月初將軍艦開到南京江面,並把炮口對準南京城。腐敗的清政府公開違背廣大人民堅決抗敵的願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道光皇帝遂決定接受英國的條件議和。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1842年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兩江總督牛鑑,妥協退讓,委曲求全,被迫在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清政府被迫在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議約四次。靜海寺因此成為中國近代史起點象徵。但談判期間英軍仍未停止搶劫行為,引發了鴉片戰爭中最後一戰——靖江保衛戰。1840年8月29日,英國代表璞鼎查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簽署後,應道光皇帝要求,清廷繼續與英方交涉,商定具體實施過程中相應的細則。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佈施行,八月十五日訂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即《虎門條約》。通過這些附件條約,英、法、美等國在中國攫取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等許多特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