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认为旅游毫无意义?

将心向明月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爱好的不同,有的人喜欢动,有的人喜欢静。更或者说有的人会玩,有的人不会玩。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都会有这样一群朋友,无论是逛街,吃饭还是旅游他们都显得兴致不高。尤其在旅行上跟团的,或者和朋友一起出去的,他们就是体会不到旅游的乐趣,宁愿在酒店里面打游戏,追剧,认为旅游是一件花了钱,还累的事情。



但是对于会玩的人来说,旅行是一件极具乐趣的事情,他们会把旅行安排的丰富多彩,井井有条,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感知力。每一处的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一地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旅行本质上来说是一场身体素质和心灵素质的考验,是一种考验,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攻略,在旅途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没有经历过艰辛是不可能看到美景的。比如最美的日出,往往需要我们在凌晨4点就出发去等待,幽静的海岛都需要几个小时的航程才能够到达。旅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它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对于每一次旅行都会有心灵的重塑,对于体能也是一项考验。


总的来说觉得旅行刚无意义的人,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没有体会到中间的乐趣,对于未知的世界和新鲜事物没有求知欲,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懒吧,旅行真的是一件耗时耗精力的事情,但是它能带来意义是远超你的想象的。


塞外小野


从2008年起,我们决定环游世界,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这十年除了体重没怎么变,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不少人问这些年的侣行,我的感悟是什么。我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是——这十年,大概有三个阶段:

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到最后见山还是山。

最初,2008年,我俩订下了一个“十年之约”,五年准备,五年行走。

前五年,我们规划路线,学习各种知识:野外生存、机械维修、户外救援、攀岩,还有各种车、船、飞机的驾照。

干这些事的时候,说实话,那种感觉跟当年没钱时想挣钱的感觉很像,就是觉得生活重新有了奔头。

路上的事儿就太多了,我们先去了北极圈旁的奥伊米亚康,在零下52℃的极寒里露营,在那里我还向梁红求婚了。

这个事情的浪漫先抛在一边,室外露营这一趟,让我们知道了自己身体的极限,我们原来还可以完成一些曾经只敢想的事情。

接下来是索马里,那是我的一个愿望:去看看那个充斥着海盗和恐怖主义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后来深入切尔诺贝利也是如此。核电带给了这个城市什么?是幸福,还是伤痕?

还有垂降马鲁姆火山。在那些地方,确实很危险,但那种危险不是抗力,反而是吸引力,吸引着我们去接近它、了解它,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享受这种感觉。

那是一种实实在在活着的感觉。

如果在这时,再让我来定义生活和生死,我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离开原来固定的生活程式,你能感觉到一切都是新鲜的。走在路上,看见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索马里难民营里的生活,那是我们没有想象过的画面;

西伯利亚极寒下,切尔诺贝利周围,那些始终不肯离开的人们,他们故土难离的坚守,在我们这些习惯了都市迁徙的人身上是看不见的。

还有马鲁姆火山看到的那种震撼,让我们第一次对天堂和地狱有了直观的感受,也知道了有些地方,死在那儿也是值得的。

还有南极结婚的梦——那时我和梁红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我们都三十好几,婚礼一直拖着没办。

买船、改船、熟悉船,了解航线和天气…7个月的海上漂泊,20000海里的远行…在德雷克海峡,收到南极长城站信号的那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热泪盈眶。

那一段旅程里,我们真的经历了人生里最大的考验。

茫茫无际的大海,狂风巨浪,梁红严重晕船,我甚至一度崩溃和自我怀疑:为什么要带着爱人和朋友,踏上这么一段遭罪甚至大概率丧命的旅程,

仅仅是为了承诺吗,或是自己的个人梦想吗?

在终点的时候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一关我们并肩过来了,这一世我们值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男人的担当和责任,团队和爱人之间的信任,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识…

在路上的每一站,都是在给我们重新回炉、重新上课。

包括在墨西哥洞潜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祭祀圣井,在南非用氦气球飞跃彩虹国,去中东点亮巴米扬大佛,以及今年开着中国飞机环球远行,等等。

其实在穿越中东的路上,我有一段还是陷入了迷茫,因为一路所见的真实的炮火,真实的死亡与恐惧。

那时我一度对许多事都产生了怀疑,我们到底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什么有的地方如迪拜奢华辉煌,有的地方如科巴尼夕阳如血。

那时我进入了见山不是山的状态,因为见了太多不平和苦难,我们又无能为力。

这种无力感让我对很多事情都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想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只是旁观者的叙述?或者过客的怜悯?

后来,我们只能自己去找答案。依然是路上的故事,给了我们回答。

是伊斯兰堡那些笑着放风筝的孩子;

是我们点亮巴米扬大佛之后,那些在山谷里载歌载舞的人;

是科巴尼的废墟上,笑着向我们比出V字手势的家园守护者。

所见即真,我们或许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为别人、为这个世界多做一点事,让它变得稍微好一点。我们不是过客,而是每一份希望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见山依然是山,我们一直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行走,我们没有走马观花,也没有消极地去同情哀怨。

之前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实在太片面了。走出去之后才发现,世界那么大,我们不知道的和看不见的,还有那么多。

我们已经走了这么多年,去了上百个国家,地球都绕了好几圈,依然有那么多新鲜的的未知的刺激着我们,吸引着我们。

其实最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几年下来,一路侣行,也能改变更多人的生活和想法,让他们也开始思考,开始勇敢走出去。这也是我们找到的侣行存在的另一种价值吧。

此刻让我归纳侣行的意义的话,简而言之就是:走出此刻的禁锢,找到更好的生活;走出内心的局促,找到更大的梦想;放下怯懦和犹豫,勇敢上路,发现更好的自己。

生活定义人,梦想引导人,路上发现人。


张昕宇梁红


拿我自身来举例,我是非常喜欢出游的人,上班的时候即便没多少假期,周末也要出去爬个山徒个步什么的,如果时间多,就想着来一趟长途旅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好玩呀!虽然我每次徒步的过程中都累的要死,想着下次打死都不来了,但是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屁颠屁颠地出去了。

那为什么这么累还要出去呢?因为内心需要放松呀~就我个人而言,上班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心累,处理各种事情,每天被折腾得没点元气,整个人没活力,这种状态下,单纯是周末在家里休息我是补不回来这种元气的,因为家里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太憋闷了,我需要出去走走,劳累一下身体,让身体更有活力,我还需要看看山看看水,跟人聊聊天,来转换一下心情跟整个人的状态,抛开繁杂琐事,让大脑得到放松。这种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的方式,才是我补充元气的方式。

长途出游也一样的,就是暂时换种方式让自己脱离原来的轨道,看看世界上原来还有不一样的风景,以及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而不是家里的那两点一线:上班和回家。题主觉得景点都是人,也没什么看头,有可能你没去对地方,可以尝试去些冷门的地方,或者错峰出行,人没那么多,体验更好,可能你以后就会爱上出游了。

当然,有些人就是打心底里不喜欢出游,觉得累,觉得没意思,这种就没必要非要去跟风旅游了,毕竟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有些人在家里看个肥皂剧看个电影就能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这样也挺好的,自己开心并且能找到适合自己放松的方式就好。


高傲的查查官方


谢谢邀请!旅游对于现代人来说,的确是广受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如果是生活在古代,旅游出行仅仅是少数贵族的享受体验,百姓贫苦且忙于各司其职,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更没有充裕的物质条件去享受出游的乐趣。但是在现代,旅游是很普遍的,在学校的时候会有学校组织的游玩活动,工作的时候会有单位组织的出行......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旅游出行的体验,而身边也不乏有出去旅游晒照的朋友。但至于旅游的意义,我认为人们选择去旅行是没有任何意义,而是自发的、纯粹为了单纯的目的而选择,旅行的目的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年长的人来说,旅行是一种休闲方式以及难得的沟通机会。年长的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且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家庭。平时忙着工作,每天都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旅行恰恰是一次难得的可以让自己喘口气的机会,可以尽情地让自己的身心放松、得到休息。除了娱乐休闲以外,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旅行还是一次与家人沟通、拉近关系的机会。因为平时的时间被繁重的工作占领,完全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和家人好好相处,而旅行恰好可以提供这个机会,带上老人和孩子一起旅行,还能加深家人之间的羁绊。
对于年轻人来说,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人大多喜欢自由行,并且不乏喜欢独自去旅行的人。年轻人去旅行绝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游玩,他们不喜欢束缚和千篇一律,追求个性。所以出门旅行,能让他们看到与平时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新奇的。年轻人旅行更多的是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感受一个人独自旅行的自在,开拓自己的眼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自己与自己进行对话,这是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关注头条号【爱飞乐游】,获取海量出国旅游干货,让我们带你玩遍全世界!

爱飞乐游


酷妹儿是喜欢旅游的,作为一个工薪阶层的人,对不喜欢旅游的人也大抵了解一些。不喜欢旅游的人,很多的是对旅游的意义理解不同。有钱人似乎不是太在乎这种问题。

梳理一下不喜欢旅游的理由:1、没钱;2、没意思。

没钱的话,就是想去旅游也不可得,更不用说很多人也不想,不多说。

为什么不想?还是觉得没意思。

没意思的这个“意思”就多了:

1、高大上的灵魂洗涤、放空自我,身体和灵魂必有一个在路上,诗和远方,放飞自我,诸如此类等等,似乎去不去旅游,是一个人灵魂是否高贵的标杆;

2、疏解工作生活的压力,放松一下心情;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色彩。这一点比较现实,把旅游当成了医治生活压力和无趣的灵丹妙药;

3、去网红景点打卡,既是自己精致生活的体现,也是一种心理的满足。就像追星一样,当然在感觉上是很有“意思”。不发朋友圈,心理是也是满足的。

那么,旅游都有哪些“没意思”呢?

1、出去旅游,景点人居多,贼累。门票贼贵,到处是坑人、骗人的做买卖的。

这是对旅游活动本身的体验感觉,出门累,花钱多,身体累心累,好没意思。

2、景点没意思,山水就是山水,老房子就是老房子,网红打卡景点就那么回事。

这是对景点的不感冒,是在心里对景点的不欣赏。

3、种种旅游的坑,造成了心里阴影。

这是旅行社,或者说是旅行方式方面产生的没意思的反应。

旅游到底有没有意思,或者旅游的意义在哪里?

沈从文先生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

这句话表述了旅游表象的一个方面。

之所以感觉旅游没意思,还是在对旅游的理解。

按照沈从文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为什么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怎样才能不感觉别人呆腻的地方不让人腻,让人乐而忘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之所以感觉“没意思”,首先就是心情,然后是旅游的目的地影响到对旅游的态度,最后是旅游的方式,怎样在旅游中获得最大的“有意思”。

旅游有没有意思,不在旅游这件事本身,而在个人。

旅游不是医治生活压力的灵丹妙药;旅游目的地的美要看用什么心境、什么心情,什么目的,什么眼光来看。

旅游不是跟着旅行社赶行程,也不是跟风热门景点,不是网红打卡。虽然这些都是旅游的一种形式,但不是旅游的全部。

作家毕淑敏在谈到旅行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你必得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死亡之近。”

旅游最简单的属性是观光,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化提供契机,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被浅层的旅游表象占据,自然会产生旅游没意思的感觉,很正常。越是深入的理解旅游的意义,会越觉得旅游有意思。


酷妹儿圈


有人拉着拉杆箱,隔三差五外出旅游。走马观花后,除了在朋友圈里晒晒到此一游的照片,若要问问风土人情、观光体会。大多数是一问三不知。

我也喜欢旅游。记得有一年,我在杭州过年。年三十的下午,我就站在断桥上。天空雪花飘飘,整个西湖如同被我一个人包下似的,空旷的四周斑斑驳驳、朦朦胧胧,显得美丽、寂静和空灵。空气被雪花滤过后,格外沁人肺腑!

如今,再也没有如此美景。各大景点,总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满为患! 这种人挤人的旅游,除了出汗,哪来什么意境?这样的旅游,你还喜欢?


鸿安39


旅行不是流浪,要从路上走到心上!

写了很多深度游的文章,也走过很多地方,上面其实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说旅行没有意义的人,主要出在两个问题上:

一、只带了眼睛,没带上心灵。

觉得旅行有意义的人,大多曾经有过一种非常棒的体验,可能是想明白了一些问题、感悟到了一种轻松、了解到了有趣的故事、获得了某种惊喜、升华了某种关系等等,而这些体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你觉得非常爽,还特别容易上瘾!

这种体验,往往是你长居地所没法得到的 !

这种体验,是场景变换后投射在你心上发生奇妙反应才能获得的!

我有一个观点,旅行有三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是五感获得不一样的东西!美景、美食、妙人、趣闻、历史等等……

第二层,则是这种不同会给你的世界观带来惊讶、欣喜、感慨、激动、疯狂等对比强烈的情绪,让你回味无穷;

第三层,这些情绪会震荡你的世界观,让你会经过思考,然后发生一定改变,获得一种意犹未尽的心理满足;

每一层的体验都比上一层要更难忘!

每一层的体验都建立在上一层之上!

二、没去对地方。

正如上面所说,旅行就像是要按下按钮,然后等待摇号机的开奖,奖品能不能让你兴奋,一定是你事先要选对奖品池。

一个喜欢人文历史的人,让他去游乐场,就是受罪;

一个喜欢现代摩登的人,让他去古镇古村,就是受罪;

一个喜欢度假休闲的人,让他去穷乡僻壤,就是受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行兴奋点,只有先找到这个点,找到第一层的意义,你才有可能获得后面更好的体验,才会有所谓的意义。

最后,祝大家都能有非凡的旅行体验,找到只属于自己的意义!


最美深度游


旅行带给了我什么?

我自己给自己出的一题,感觉确实有些想说的,如果不是旅行,我可能过得不会如此快活,而且,还极有可能沉迷于网络,相反,正是因为出行,我有了了解这个世界的更多可能,虽然我还不知道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但每一次出去,我都觉得自己经历了更多,回来后,也变得更加自信洒脱。

高中以前,我是从来没有旅行过的,那时候的圈子很小,信息不便,加上时间紧凑,口袋空空,所以也没看过什么风景,更没体会到任何风土人情,就像是井底之蛙一般,出了自己的县城,我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现在回看,果真眼界有些狭小啊。

到了大学,各种情况都发生了转变,因为课程的原因,每周都是很松,加上口袋里的钱够买火车票的,我就计划着出行了。第一次我们去玩的大的地方,是上海,也正是这一次的美好的行程感受,让我对旅行更加痴迷,总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太少,我想去看看,我想亲身到这个城市去感受一番,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而且每次回来后,总觉得自己是满载而归,可能是自我认为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情吧!

说到底,我也不知道它带给了我什么,但正是因为它,我变得更加阳光,而且更觉得未来可期,有了一些目标总是好的,看看吧,看看以后能不能踏遍大江南北,想法还是要有的,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踏出来吧。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穷游旅行。



这三个地方,你们知道分别是哪里吗


小幸福的萌萌雷


以前,我是一个“爱山水不如爱美人”的人,总觉得风景一见而过,仅仅一时的赏目却不能永远陶冶我的心志。

自从我在头条号上开通旅游自媒体(拍客镜头)后,自从上月的体检报告提醒我身体状况的恶劣,自从近期几次的春季踏青的机缘恰逢被我经历,我开始思考关乎旅游的价值:

一、旅游关乎健康

旅游关乎的健康,除了健身还有心旷神怡。

3月份随单位去了安庆岳西大别山景区,大别山的青山绿水、彩虹瀑布、彩虹隧道使我赏心悦目,徒步、登山、攀岩使我的心肺得到了洗礼,这远胜于家里的跑步机,它仅仅使你流了一身臭汗,却无法拥有贴近大自然的呼吸。也优于户外的健走,旅游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陶冶了你的情操,由内而外的健心健身。

二、旅游关乎眼界

旅游关乎的眼界,除了文化还有趣闻野事。

4月份,和安庆跑步协会成员登上了巨石山顶峰,了解了小龙山赋予的“海枯石烂”的爱情文化,领略了520云上玻璃观景台的惊险刺激,沉迷于小桥流水的安逸,更让我记忆尤深的是旅途中的三两见闻:很少走出办公室的年轻女孩,在登山半途中的差点休克,被我们援手后有惊无险;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小狗儿一起奔跑,一起爬山,尤其引人注目;还有一二岁的小童,在父母的牵引下,蹒跚而行;等等,还有许多趣闻......

三、旅游关乎自媒体

旅游关乎的自媒体,除了一路行走还有一路记录。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美的风光在你的心目中的记忆,渐渐损耗消失,我创立的头条号“拍客镜头”,主题是一路走一路拍,用视频、图文完美刻记住那时、那景、那人,若干年后再次打开,依旧记忆犹新。现在的自媒体,门槛低了,只要你稍有文化,只要你是一个有“身份证”的人,都可以入住,或许几篇神来佳作,也让你一边旅游一边赚钱。


拍客镜头


有的人喜欢宅在家里玩游戏,有的人喜欢去商场买买买,所以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觉得旅游毫无意义是很正常的。就像有人喜欢每年换一个iPhone很开心,有的人就觉得完全没必要。

但同样题主你下面叙述了一堆你觉得不明白和你觉得好的地方,就我看来,其实你也很热衷旅游啊,虽然你说不明白旅游有什么意思。

你说有人喜欢玩了以后在微博朋友圈晒,有的人喜欢打卡景点,有的人喜欢去户外探险流汗,那都是别人喜欢的旅游方式。你虽然说那样多累啊,但你也有在旅游啊,你去周边泡温泉也是旅游的呀。或者朋友一起约着去农家乐,去赏花摘果,都是旅游啊。旅游可以是带着学习知识的目的出门游学,比如我喜欢去博物馆。但也可以就是为了玩,为了开心,为了放松出门啊。

旅游有很多种方式。你吐槽的那种很累很辛苦的打卡式旅游确实是很多人常见的。但真正懂旅游的人都知道,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旅游方式和目的地,不能人云亦云。别人都去这里我就去这里,那样确实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找到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很重要。

比如我曾经工作很忙,累的要死,虽然天天在外面出差,甚至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我完全没有心思玩。那时候我的旅游就是去海岛度假。在三亚或者泰国找一个海边度假酒店,不挪窝,天天就是睡到自然醒,晒晒太阳看看书吃点海鲜,彻彻底底的放空自己。有的时候甚至酒店门都不出。这样的旅游就一点都不会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