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桃花坞里无桃树,桃花树下寻“桃仙”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才子唐伯虎的这首桃花诗写尽了姑苏江南人家的潇洒和浪漫。

桃花坞里无桃树,桃花树下寻“桃仙”

而今,早已深藏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里的桃花坞,还能寻觅到什么呢?

于苏州美美而言,桃花坞里的故事,哪里是一位风流才子就能说尽的。

01

“唐伯虎哪有电视里那么风流,其实他的一生是很凄苦的。”这是美美对来寻找桃花坞唐伯虎踪迹的游人最常说的话。

桃花坞里无桃树,桃花树下寻“桃仙”

她不想让人对于唐伯虎的认知,还停留在电视剧里人物刻画的形象。很多历史,得去琢磨了才能明白影视作品里的荒诞。

“现在的桃花坞,很多房子门都是破的,要么不开,一开往往就是几进‘豪宅’的大户人家。”

据说从前,桃花坞每家都是一个后花园,一家古典园林挨着一家古典园林。

桃花坞大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隅,是一条东西向的巷道式大街。街道两侧住宅大多白墙青瓦,这是古城典型的“小桥流水风景美,沿岸居民尽枕河的街巷之一。

“旧时候这里有钱人才住这个地方,因为他们认为西北角最聚财。”

也正如此,桃花坞里的传奇也最多。

或许是对苏式生活的眷恋,去年,美美把自己的闻药房开进了桃花坞。

听到闻药房,或许会疑问,“又不是苏州的特色,开进苏州老街,是否格格不入?”

事实上,经营的虽是“舶来品”,但小店自然纯朴的苏式风味,已和桃花坞融为了一体。

02

“我不想让人觉得它只是间闻药房,而是觉得这是一家值得大家欣赏交流的小店。”

从事十多年文创工作的美美,虽然不是匠人,也非设计师,但也算是顶尖的“鉴赏家”了。

从桃花坞大街的东面入街,百米之内,就能看见她的小店。中式古朴的装修,不显眼,却也让人忘不掉。和想象里的桃花坞,古朴雅致的相得益彰。

而店里的空间展陈设计,一应俱全,全部都是她来操持。

除了门口的招牌写着“益德成闻药庄”,其他都和药房难以扯上关联。

但如果是个行家,你会看见小店藏满了她的小心思:地砖和墙砖是故宫大殿里专属的御窑金砖,墙上挂着桃花坞的美人年画、桌上的陈设有茶器、玉雕挂件、巧生香炉……还有她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小物件。

样样都值得研究欣赏一番。

就连墙上的告示,都是美美自己亲手写的毛笔字,在框裱之后,挂在店里。

小店的二楼,美美很少对外开放,却是美美藏好的世外桃源。

欧式的灯具、沙发和中式的桌子、古琴,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我弹古琴有二十多年了,有时候为了练一手曲子,大概要花七八个小时。”

美美爱聊天,也能静得下来。

古琴给了她很多思考的时间,大底是思考着如何更加温和平静的对待生活里的一切,和祖祖辈辈的苏州人一样。

03

选择经营益德成闻药庄经营,美美也是精心考虑了许久。

“益德成鼻烟壶目前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它不仅有中药,也是艺术品,它是中国的艺术,却也是西洋的舶来品,太值得探索了。”

早几年,鼻烟壶随着大众收藏市场走热,将玉石、珐琅、玛瑙等与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相结合的鼻烟壶,成为收藏品中的新秀,被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

而在美美看来,鼻烟壶材质的优劣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鼻烟壶都是有它自己的美学的,从线条、形状、色泽、花纹……

它像是一个集大成者,囊括着美美众多的爱好。

“我觉得文创除了艺术性,功能性要放在首位。我去非洲的时候,天气太热了,有点晕,当时闻了自带的闻药,一下子就缓过神了。”

回溯百年之前,苏州桃花坞的手工业作坊十分兴盛,木刻年画、竹木牙雕、纸扇、色纸……这里是传统手工艺的中心。

而今,她把小店开进桃花坞,希望能在这片文化丰饶之地,汲取更多的养料。

桃花坞里无桃树,桃花树下寻“桃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