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幸好100年前年发明了火箭,若在今天,是肯定不能被发明的

随着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智能工业时代”的高新精尖技术的发展,欧美国家将重新获得活力。工业会回归美国。

工业4.0

说这些话的人,根本不懂得“政治正确”的危害。也不明白美国劳动法案,平权法案,“奥巴马”式罚款的威力。

幸好100年前年发明了火箭,若在今天,是肯定不能被发明的

对于“美国制造”的成本测算,有着巨大的误解。“美国制造”的成本,不是你拿到的价格。至少要乘以2, 因为你在美国设厂,你就是“新企业”。

白左圣母,环保份子,动物保护主义,都在那里看着你。 “百年老店”无法指责。他们不能把建成的电厂给拆了。可是你要新建一座电厂试试。

“新建”的成本,至少是老店的二倍。 法国德国,是“僵尸经济”。苛刻的劳动法和环保法规,不是使得经济增速5%降到4%,而是直接降到1%,你要经历无数无数无数无数利好。才能超过零。

你要看欧美经济能不能起来。你首先要看,欧美的年轻人能不能创业。如果欧美社会一个“主流”的白人精英,父亲是议员,母亲是教会高层,连这样的白人,都不能克服“成本”去建电厂。何况你一个外来人呢。

企业总部

我们知道,中国的企业,有一个特色。“中心城市”,往往也是“产业城市”。 好比深圳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华为,中兴,万科。

上海有金山石化,宝山钢铁,通用汽车,张江药谷,中芯科技,所谓六大产业。

北京有完整的互联网,影视,文化产业。还有世界500强大大小小的总部。

对于中国来说,一家大公司,他的“总部”往往都在北京,上海,深圳。特大城市,核心城市,往往也是“产业城市”。

不管什么高科技电子芯片,医药,汽车,石油化工。招商引资冲在最前面的,往往是特大城市的市长。而有招商实力的,也是这些大城市。

而在美国呢,几乎没有任何一家(非金融)大公司,总部是设立在大城市的。

美国一般的企业总部,总是喜欢放在小城镇。有时候甚至是乡村。譬如说,苹果新总部在库比蒂诺市(人口只有6万人),奥迪总部在巴伐利亚的Ingolstadt。

幸好100年前年发明了火箭,若在今天,是肯定不能被发明的

apple park

5毛党的解释,欧美的国家,更加“去特权化”。所以中心城市没有那么多的优惠促销政策。企业比较倾向于聚集在小城镇,有利于要素分配。体现了欧美社会优越性云云。

其实“小城镇”是非常缺乏效率的。人类是复杂的社会动物。你不仅仅需要上班,你也需要社交,需要夜生活。

生活在小城镇的话;小镇上一共只有3000人居民。却有15000个员工。村镇居民们只能给员工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服务。哪里还有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没有消费的话,我赚钱有什么用? 把总部设在这样的小镇,对员工的士气真是非常不利的。对员工拜访客户或者接触客户,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导致招不到人。

看似企业避开了“租金”昂贵的大城市。可是运营过企业的人都知道,现代服务业,房租和“人力工资”,基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房租:人力=1:10

你把公司设在了恒隆,看似多付了几十万的房租。但是员工上班更方便,更便捷,更愉快。员工宁愿少拿1000元工资。也不愿意去郊区。全公司上百号人,你反而是赚的。

大城市本身就意味着竞争力。因为有竞争力,所以才抢出了高房价,高物价。而不是反过来,高房价高物价阻碍了竞争力。

为什么欧美500强,要把企业总部设在荒郊僻壤中, 答案是,我如果是欧美500强CEO。我也宁愿在乡下待着。

在美国,你要交联邦所得税。交完了之后,你要交纽约州的州税。再交完之后,还没了,你还要交纽约市的“市税”。

在美国大城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边无际的“企业责任”“拯救弱势群体”。今天有人在你企业门口讨饭了,明天有人和你说拯救非洲斑马了。后天哪哪地震你又得捐款了。

哪怕你脸皮厚如城墙。纽约市的市长亲自来找你了。一开口就说,“本市的财政目前比较困难”。 你看怎么办,还有那么多的穷人在领低保,本市的医疗保险体系也有很大的亏空,养老金摇摇欲坠,还有许多黑人小孩无家可归。你看怎么办,你这个万恶的资本家要不要出一点血。

你要是不服气的话,要不要让税务、工商、城管来查查你的合规性。

企业总部,必然有很多机器设备。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高端医疗器械,全世界可能就这么几台,达到了极高的精度。这些机器搬迁不易,留在市政府手里,就是最好的人质。

所以美国的CEO们,是想得极为明白的。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我就去人口最少最少的行政区小镇。3000人还太多,恨不得300人。 当镇长找上门来,要我支助年轻人学费。可以,一口答应。老年人养老金。可以,一口答应。医疗保险计划。可以,一口答应。 你撑死了也就3000人。我就算把你这3000人全部都喂饱,又如何。但是我肯定不会去纽约的。

火箭到了现在是肯定不会被发明的

言归正传,其实你举一反三。读到这里,自然已经明白了。 我们要感谢芬·布朗于1926年发明了火箭。否则放在今天,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被发明的。相应的,也就不会有气象卫星,GPS导航。

在今天,“太空电梯”,“太空农场”,“磁悬浮城市”这些尝试,是永远永远也不可能发生了。你想,火箭发射时,喷出了多少污染气体。这些气体,会不会污染环境,会不会破坏臭氧层。

幸好100年前年发明了火箭,若在今天,是肯定不能被发明的

要不要搞个几千人在门口抗议。 哪怕不污染环境,火焰喷死了某一个小动物。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

很多时候,环保是一门“收保护费”的行为。真正肥润养活的,是环保组织领袖。

20世纪下半叶,任何大型的创新与探索行动。都不可能在欧美发生。 因此百业萧条,人类文明进展缓慢。而只有IT和金融,还在创新不断, 因为这二个行业,环保分子管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