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網約車近期頻繁出事,前天清樂女孩搭順風車被害事件,再次把網約車平臺推上風口浪尖,今年高德高調進入網約車行業,然而昨天高德退出反滴滴聯盟,網約車本質是什麼呢?網約車該如何自救?

網約車同質化嚴重 評價體系弱化

網約車與航空、航運等其他交運子行業一樣,其行業在內在基因決定了網約車的效用單一化具有以下特徵:

同質化嚴重:不管網約車平臺的快車、專車、豪車,出行的本質都是完成A地到B地的位移,雖然服務存在差異化但實際體驗差距並不大,產品同質化嚴重。

價格公開透明:消費者能夠非常便利獲取每個不同平臺之間的預估價數據、平臺計價方式規則,以及同一平臺不同產品線的預估價格比較。消費者對不同平臺比價,而選擇更合適消費出行產品。

不具備儲存功能:對比其他行業庫存概念,網約車平臺出行產品不可儲存,如果無法接到出行訂單,則意味著空駕率提升,車輛資產運營效率較低。

可替代性強:網約車雖然需求剛性強,但出行的工具選擇較多(如公交車、自行車、步行、出租車等)具有可代替性。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天風證券認為。因上述特點,網約車車往往通過價格不同戰實現差異化競爭,從而提升短期市場的市佔率,因此用戶與司機也較易倒戈,這也體現出網約車市場盈利的脆弱性。

當前市場中的網約車平臺大部分是派單模式,非選單模式。網約車平臺對消費者出行後完成的乘車評價數據主要作為司機進階及後續派單的依據,有利於增加司機的粘性和工作積極性。例如,滴滴出行,擁有專車用戶匿名評價體系,用戶的打分和評價,與司機的收入和獎勵掛鉤。然而在派單模式中僅部分司機信息及數據在用車時會,派單模式使得消費者無法實現定向選擇,出行產品服務的同質性使得消費者對同類車型、司機無法進行差異化選擇,其次,網約車平臺的社交基因較弱,同樣很難實現社交流量的變現。

用戶群體觀察 網約車非大眾消費品

2014年來網約車平臺用戶首次上億,2014-2016年分別達2.11億、2.94億、3.62億,同比增長分別為97%、39%、23%,但2017年專車用戶首次下滑,同比下滑7.2%,用戶跌至3.36億。天風證券認為,用戶數量下滑是建立補貼結束後,曾經長期依賴紅包減免、平臺補貼免費乘車的人選擇告別市場,但留下來的大都市平臺忠實擁躉或者剛性用戶。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根據36KR網約車用戶調研報告,2018年上半年個人用戶月收入、家庭月收入的中值集中分別在3000-4999元之間、10000-14999元之間。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10000-19999元、40000元以上的用戶中分別有12%、21%、30%認為網約車是收入行首選。天風證券將我國人均可分配收入五等分組,2016年城鎮人口高收入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70000元,按照佔比20%的比例計算,城鎮居民月收入超6000元,折成絕對數人口約1.48億人。而網約車用戶月均收入高於5000元也並不高,這也意味著三至五線的大部分城市以及廣大農村市場並非網約車的主戰場,受眾有限,網約車並非大眾消費品。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網約車活躍度 敏感客戶群忠誠度低

網約車出行實際是一項可選消費品,因此真實活躍度並沒有前文用戶數據統計的多,最常用的滴滴出現平臺中快車的服務佔比63%。根據極光大數據,相較於全國網民分佈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比例分別為8.9%、17.2%、17.5%,而網約車APP用戶分別佔比為15.8%、27.0%、25.5%,對於無線及以下城市,網民佔比14.7%,而網約車APP用戶佔比僅為7.3%。用戶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人口大省四川、河南。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3月下旬,美團宣佈在上海開展網約車業務,4月加大對上海地區用戶及司機端的補貼投入,根據調查問卷4月美團打車用戶比例為18.5%,而滴滴出行比例78.8%;美團打車司機、滴滴出行比例分別為17.1%、72.5%,5月政府相關部門將網約車補貼大戰定性為不正當競爭,隨後5月數據顯示美團打車用戶比例下降至12.8%,滴滴恢復至94.6%美團打車司機的比例下降為13.2%,滴滴出行比例恢復至89.4%。由此可見網約車平臺短期的忠誠度較低。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網約車平臺大部分還是價格敏感度較高的人群,主要因為我國出租車保有率高於國外,居民可選交通工具較多。另一方面,我國城市出租車費用整體較低,北京、上海出租車起步價分別為13元、14元,每公里單價分別為2.3、2.4-3.6元,而紐約、倫敦起步價分別為19.6元、26.5元,每公里單價18.8元、22.0元。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影響網約車的命門是什麼

出租車行業的經營權以及拍照數量均由地方政府控制,且出租車單價由當地發改委決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出租車行業具有公用事業屬性,更易得地方政府的保護,因此網約車平臺在中國面臨來自出租車更多的制約。

相比美團打車的正面競爭,監管風險給網約車主營業務帶來的運力和單量下降,網約車平臺經歷了從抵制到合法再到不合規的一波三折,專車的合法性問題也引發爭議,2014年北京、上海等地交通執法隊甚至將專車定性為黑車,屬於非法經營。2015年中國政策開始鬆綁,逐漸認同專車,2015年10月,上海市為滴滴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許可。2016年7月專車行業正式獲得政策認可,網約車的合法化,使專車運營邁入一個有法可依的時代,且中國成為全球首個網約車合法化的國家。交通部新政文件最後的“各地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從各地新規內容看,網約車市場管理逾趨嚴格。

根據36氪報道顯示,2018年6月規定實施的半個多月以來,北京網約車訂單數量縮減了30%。這對以抽成為盈利模式的滴滴來說是很大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由此帶來的運力縮減。

網約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頻頻出事的今天該如何補救?

網約車要實現合法合規運營需人、車、平臺三證合一,即同時具備平臺經營許可證、網約車運輸證、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新政規定了司機的戶籍、車牌、車輛的軸距標準、車輛的運營性質等其中戶籍及運營資質的要求對供給端影響最大,據2016年人民網數據,在參與調查的9座城市、1.5萬名司機中,擁有當地戶籍的佔比僅為44.77%,考慮到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擁有本地戶籍佔比更少。司機需要去車管所,把車輛登記證轉為運營執照,8年報廢,即申領網約車運輸證。

一直以來很多網約車行走在政策邊緣,大部分車輛並不符合網約車新規的要求,據滴滴數據,複合新軸距要求的網約車不足五分之一,上海激活的41萬餘司機中,僅有不到1萬名司機具有上海本地戶口,北京只有10.7%的司機符合京籍戶口,隨著監管越趨嚴格將來有可能會退出一大部分兼職司機及車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