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一升二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期,學會這幾招,準錯不了!

一升二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期,學會這幾招,準錯不了!

一升二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期,學會這幾招,準錯不了!

01

低年級家長常常走進的幾個誤區

如今的家長,個個可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往往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不小心就走進了家庭教育的誤區。

01

誤讀天性,忽略習慣

這一部分家長,可能受到某些教育觀念的影響,理解存在片面性,一提到“張揚個性”“釋放天性”就認為對孩子要少約束,少管教,甚至出現不管不問式的放縱;一提到“快樂學習”就認為讓孩子玩夠了再讀書學習,於是對孩子一再讓步,毫無原則。這樣的家庭“零教育”其實是家長無所為,導致孩子對人無所畏,對事無所謂。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縱觀幾千年華夏文明,名人志士層出不窮,影響他們成長的便是那“推動搖籃的手”,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來自家庭在他們童年時期的習慣培養。

02

事無鉅細,包辦代替

這一類父母總是有充足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書包替孩子背,水替孩子倒好,書桌替孩子收拾,鉛筆替孩子削好,然後坐在一旁看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錯字或不工整的字馬上用橡皮擦掉……這樣的陪伴往往換來的是什麼?孩子抱怨學習累,無主見,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家長不在旁邊就做各種小動作。更嚴重的是,這樣的陪伴還賠上了自己的時間,搞得自己身心疲憊,灰心失望。

03

放眼未來,忽略現在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覺得一二年級的孩子太小,學習的知識也少,隨便學一學,就能拿個好分數,每次測試,全班學生都是一百、九十多分,看不出有什麼差距。就算是偶爾掉了隊,只要家長期末複習時嚴格一點,孩子很容易就趕上去了。因此,家長沒有必要太在意。這就好像故事《我要的是葫蘆》一樣,眼睛盯的是未來的葫蘆,而忽略了眼前的葉子。而怎樣放眼未來,我們下面會說到。

02

一二年級是轉折期,應該怎麼做?

小學一二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期,也是人生道路的又一個重要轉折期,尤其是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這段時間,他們逐漸由依賴父母向依賴教師和自我過渡,說話也從“媽媽說”逐漸轉變為“老師說”“書上說”。因此,把握這個關鍵時期,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到中高年級甚至中學時就會格外省心省力。

01

作業不用太工整:速度!速度!

很多教師表示,同是一年級的學生,掌握的知識量沒有多少懸殊,但每次測試所得的分數卻總有距離。經觀察才發現,那些總是追求寫字認真工整的學生,對書寫的要求總是趨於完美,寫了擦,擦了寫,跟不上老師讀題的速度,更要命是到了最後的“寫話題”,寫到一半了又擦掉,等再開始寫的時候,下課鈴就響了。這都是平時做作業時要求“工整”造成的。寫字的功夫如滴水穿石,是需要在小學六年裡慢慢習得的,不能耗費在每一次的作業中,只要不是潦草的,哪怕作業中有一點小錯誤,也不要忙著去糾正,重在一氣呵成,等到作業完成了,再回過頭去改正。

有經驗的父母還會用計時的方法,來保證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高效完成作業,為了保證孩子全神貫注,在寫作業前,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如喝水,上廁所,洗手等。寫過作業後,自己檢查兩遍,保證沒有錯誤再交給家長,之後就可以盡情玩耍。這樣,學時專心致志,玩時開開心心。

奉勸一句:永遠不要因為孩子寫得不工整罰寫多少遍!

02

複習不用太費時:梳理!梳理!

陪伴孩子學習的家長多數會把時間放在複習鞏固上,當天學的知識當天鞏固,這是必要的。但與之相比,更為重要的,是給孩子梳理知識的結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學期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教材的目錄學起,讓孩子對全冊教材有個整體瞭解。平時在每個單元開始之前,先將短期內將要學習的內容瀏覽一遍,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心中會有個前後聯繫的意識,如果有興趣,他也會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先去預習。但需要提醒的是,不可強制!

03

課堂只是小部分:積累!積累!

孩子在一年級時,課堂上的學習掌握差不多,但到中高年級就拉開差距了,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種子發芽成苗時,個頭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它們在土下的根。而決定它們是否能夠拔地而起、長成參天大樹的關鍵因素,就是樹根。對於孩子來說,這“根”就是課外的積累。一是“日有所誦”,要帶著孩子誦唐詩宋詞,讀《詩經》《大學》……二是“手不釋卷”,每天保證一個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三是“間有所記”,每天練習寫一兩句話,寫所見、所聞、所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做過的事……如此,孩子的“根基”才會不斷髮展,待到根系龐大之時,成長便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