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精 · 氣 · 神》之 “神”解

《精 · 氣 · 神》之 “神”解

《精 · 氣 · 神》之 “神”解

人的真性,就是人之元神。不但通過去未來,而且明瞭十方,玄妙莫測,所以呢又叫“神”。那為什麼又叫“元”呢?這其實是為了區別後天思慮的“神”。那麼後天思慮的“神”是什麼什麼呢?這個叫“識神”

《黃帝內經·素問》曰:神去則機息,氣止則化絕。這道神念攜帶宇宙信息而來,無有彼此,也就是每一道神念都具有遠古洪荒信息,但是能不能開啟就不一定了。這道“神”來到了這個「機體」,人就是活的,當“神”離開了「機體」,那麼人就死了。

所以說後天之“神”,是指人體的一系列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為心所主。但是這個“心”又具有「先天本元意識」,“心”為人體的最高司令官,神則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則神氣充足,神氣充足則身強,神氣渙散則身弱。

在我們的文化結構裡,經常用“身”來代指自己或別人,這個身不僅包括生命的肉體,還包括靈魂或精神部分,這個身是具有完整人格的自身。而現在的養生只變成了養肉體的身、補了很多,但都漏掉了。

我們按照形、氣的理論來看,人之身為有形之體,氣本無形,流散無窮,擇有形之體而趕製三維宇宙,所以說形是什麼?是氣的居所。氣在則形不衰;氣走則行衰而歸於虛無(這既是所謂的塵歸塵,土歸土)。那麼氣是什麼?氣是能量構成宇宙的本源能量,所以又說,氣者,神之母也,氣在則神不散,氣止則化絕。

人的行為(當然這裡的行為包括,形體的行為動作,也包括心理變化,尤其以心念為主要。)為善,那麼這個“神”的能量越來越壯大,因為具有通明的特性,叫作“靈”;那麼當人的行為為惡的時候,這個“神”的能量就會潰散而導致“昏”(這裡的混,體現有做事情沒有原則性,該邁左腳卻邁右腿導致的扭筋摔跤、撞牆等形體問題;罵人、吵架、心理扭曲等心理問題)。

當人身體出現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機體的正常運轉出現不平衡),但是神不受病,所以人身有病則神離形而出,或近或遠。身體有大難,那麼神先離去,不會受到傷害(這既是死了)。所以才有:“人一息不得神,則一息不至。”

「微信公益講堂」道解《易醫舌診》之病機決斷之治崩漏

活動詳情介紹

活動時間:2018-07-20 20:00至2018-07-20 21:30

活動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中醫家空中課堂

無論您是中醫愛好者,還是執業10年,20年之從業中醫師,均可一同探討,還婦女崩漏一個真相,還患者一份安康!

免費聽課+:13823327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