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而小学的素质教育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当前的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着,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出了大批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他们德才兼备,进入各行各业后,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干出了一番事业。然而,任何一位教育者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思维迟钝,厌学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放弃他们,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既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又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之风尚。如果因材施教,则能使学困生“乐”也。下面谈谈怎样正确对待学困生学习的一些做法,以抛砖引玉。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儿童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学困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二、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应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切实转化学困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学困生问题。首先,要关心并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次,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辅导学困生既要注意给他们弥补知识的不足,更要注意给他们弥补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另外,还可以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学困生,先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学生的学习步伐。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我班,我对部分学困生集中进行了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习惯上与其他学生同步,如要求学生写字规范、工整,作业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格式来做:做题空格、直线、等于要用直尺来画,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在复习时学会整理知识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在新授课中,要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区分同异。训练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进行比较,区分异同。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初步掌握了比较这一学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学习方法迁移的基础。学生掌握了比较的学习方法,自学时就会逐步自觉去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点与属性,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从“会学”到“爱学”。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

复习时,要在知识的系统化上下工夫,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不断扩充知识结构。无论是单元复习还是总复习,我决不让学生在复习题里兜圈子,而是重视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稳固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就会记忆牢固,印象清晰,知识结构得到不断扩充。指导学生就“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列表进行学习小结,回顾分析全册书中有哪些重要知识,计算、应用题等方面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哪些知识掌握较好,哪些知识还有缺漏。结合知识整理,再指导学生命题出卷。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不良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有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教育者只有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客观态度,正确对待学困生;二是着眼于教育的未来,才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步一步地有所提高。

更多新高考改革讯息,关注宏途教育公众号(zoubanpa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