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延安黃龍縣:“廁所革命”破解鄉村治理難題

延安黃龍縣:“廁所革命”破解鄉村治理難題

本報訊(通訊員 劉楊陽 付敏 記者 常青)小廁所,大民生,黃龍縣自改廁以來,已經完成5600戶農村改廁,預計今年可實現公路沿線和重點景區全覆蓋,農村改廁為農村生產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環境支撐,有效破解了鄉村治理難題,助力鄉村振興。

“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牆圍四邊”,沒有沖水設施,沒有排汙管道,蚊蟲亂飛,這是過去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這種廁所搭建簡單,既不安全,又危害健康。近日,記者在三岔鎮長石頭村看到村民拆掉了自家原先使用的旱廁,蓋起了白牆面、藍色彩鋼頂的新廁所。村民侯明富介紹道,以前用的廁所是旱廁,不衛生,通過改廁以後,環境好了、乾淨了,統一是磚牆,上的彩鋼頂。糞便可以發酵,直接運到果園裡,減少了果樹施肥資金。

“廁所革命”邁出了一小步,群眾生活品質邁出了一大步。從以前的旱廁到現在的雙甕漏斗式、水衝式廁所,良好的環境衛生不僅減少了疾病,影響和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還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促進鄉村文明建設。“農民對旱廁改水廁這個措施擁護性很高,積極性也很高,我們村改廁136戶,給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三岔鎮長石頭村村委會主任孫德龍說。

據悉,黃龍縣還推動“廁所革命”向旅遊鄉村傾斜,促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完善,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持。在龍湖景區公路沿線的農家樂裡,所有的旱廁都改成了水衝式廁所,外觀漂亮,內部功能齊全,乾淨整潔。龍湖景區農家樂老闆李業珍說:“開始辦農家樂的時候是旱廁,有氣味也有蚊蟲,不好打理,後來把旱廁改成了水廁,沒有氣味了,環境也比較好。”“廁所革命”不斷深化和完善了鄉村建設、改善了農村環境、治理了農村汙染,同時助推了生態旅遊和鄉村振興。

“今年,縣委、縣政府加大改廁資金投入,統一標準、統一施工,在全縣7個鄉鎮高標準實施農村改廁3000套,大大降低了蚊蠅密度,有效控制和預防了腸道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明顯提升了群眾文明衛生素質。預計年底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將達到70%以上。下一步,在高質量實施改廁項目的同時,要引導群眾樹立衛生觀念,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切實改變‘有人建沒人管,衛生廁所不衛生’的現象,確保農村改廁工作取得實效,到2020年實現農村衛生戶廁全覆蓋的目標。”黃龍縣愛衛辦副主任呼亞龍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