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等路”一词,来自客家方言,指人们赶墟(乡镇集市)、探亲访友或外出归家时,给老人、小孩所带的糖果糕点、风味小吃的一种特殊称谓,是客家地区的一种习俗。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琳琅满目的各种传统特产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客家绿茶也是知名的特产之一

等路,顾名思义就是在路边等待、欢迎某人的到(回)来。那么,到(回)来的人为了表示友好、孝敬、关爱、慰劳或答谢之情,顺路带些礼品来略表心意,这就是“等路”。在尚未解决温饱年代,“等路”哪怕只是一粒糖或一块饼干,都有很大吸引力。这与客家人多礼好客的民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走亲访友总要带些小礼物,农村最常送的礼物是鸡蛋(或鸡)和长寿面,“鸡”与“吉”同音,象征万事吉祥,长寿面象征亲情之路地久天长,此外还随送些糖果、糕点、水果、土特产品、自制小吃等。二是客家人出门家,不管远近,同样不肯让那些满脸欢悦的小孩失望,哪怕是赴圩、走亲戚回家,也得为老人和小孩带点零食。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香喷喷的猪肠糕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猪肠糕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菊花糕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姜糖

“等路”的流行,是客家人尊老爱幼美德的表现,如人们肚子再饿也舍不得吃“等路”,忍饥挨饿把“等路”留给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女。“等路”不但分给自己的父母、儿女、亲戚、朋友,也分给在场的邻居的小孩,这在无形中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友情。嘉应学院文学院郭真义副教授曾撰文《“等路”的含义》,他这样说:“‘等路’,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情感色彩的名词,当外出将归的客家人在买‘等路’时,他心中想的,是家里的亲人一直等在路上,盼着他归来;当要去走访亲友的人们在买‘等路’时,他心中想到的,是亲朋在路上张望等候,热忱欢迎他的到来。当一直等在路上的家人或友人接过‘等路’时,那是一种对亲情、友情的回报和感恩。”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晒柿花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柿饼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蒸肉丸

传统文化|客家等路有“来头”,还细时节食过个等路你记得有几多?

“客家人,尤其是客家男人,总是走在外面的路上,而另一方,总有相对应的父母、妻子、儿女在家乡的路上苦苦等候他的归来——这就是‘等路’的含义。”其实,“等路”相当于广东、福建、港澳台一带常说的手信、伴手礼。“等路”不在于贵,而在于心,一份情意,一份真诚,一份温馨,代表对亲人朋友的祝福,表达着对亲人朋友的关心,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美德在民间习俗中的生动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