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韩复渠为什么放弃山东?

焦思聪


韩复渠在抗战初期和蒋介石的矛盾尖锐,为保存自身实力,韩放弃了山东,成为民族罪人

韩复榘,字向方,今河北省霸州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军事将领,曾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中原大战之时改投蒋介石麾下,战后出任山东省主席。

(韩复渠)

韩复渠虽武人出身,但并非张宗昌般的一介莽夫。在他主政山东期间,力主在全省内禁烟、剿匪、肃贪、兴办教育、图强经济、改良乡村,政绩是非常出色的。

在七七事变之后,韩复榘以民族大义为重,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决心抗战到底。

在这个时期,韩复渠在战略上的态度是死守山东,原因有二:

一,出于民族气节,但凡有点骨气的,谁都不愿意做亡国奴。

二,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地盘,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怎么说也不能轻易让给日本人。

在中日谈判破裂之后,入关后的日军开始南下进兵,河北守军在日军的进击下迅速崩溃,山东岌岌可危,为此韩复渠为此多次向中央求援。

而此时淞沪会战激战正酣,为避免中央军两线作战,蒋介石也急需要韩在山东挡住日本人的攻势。于是对韩复渠极尽勉励,任命他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务,并答应拨给他重炮,要其死守黄河防线,力阻日军南下。

韩复渠在闻听承诺之后,抱定抗战守土之心,亲自披挂上阵与日军血战。

10月,日军抵达鲁冀交界,韩复渠与日军交上了火。在历经夜袭桑园车站、德州之战、临邑之战、济阳之战、徒骇河之战后,韩复渠军损失惨重。

日军来势汹汹,韩感觉即便有黄河天堑也挡不住日军多久了,于是请求调第51军于学忠部支援济南,但是遭李宗仁拒绝。而此时蒋介石承诺给韩复渠的重炮也并没有按时抵达,而是拨给了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这让韩复渠十分恼火。

韩复渠认为蒋介石有借刀杀人的意图,想利用日本人之手消灭自己的有生力量。

若自己打赢日本人则可以平外患,若自己输给了日本人则可以除内忧,总之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韩复渠的想法也绝不是单纯的小人之心,其实蒋介石就是这么想的。韩复渠自从署理山东之后,处处排挤中央委任的官员,截留税收,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对此委座怎能熟视无睹。

蒋介石的想法是硬仗由军阀们打头阵,在前面消耗一波日军,之后中央军再跟进。

(此时在徐州驻守的李宗仁不断地在韩复渠和蒋介石之间打圆场,但最后仍没有保住山东)

面对着蒋介石的言而无信,韩复渠显然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再三思量之后,韩不顾属下的反对,毅然放弃了济南南撤。

此时南京已经丢失,国军面临的压力空前严峻,韩复渠自弃济南的举动让蒋介石十分震怒。

放弃济南之后,韩复渠又拒绝了李宗仁守卫泰安的命令,与中央彻底撕破脸。

而此时面对日军的咄咄紧逼,国民政府已决定迁都重庆。但当时的四川军阀对于中央的迁入十分抵制,作为四川省主席的刘湘虽然也愿意为了中华民族,派兵出川抗日。

但对于中央入川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谁都知道,一旦中央建陪都于重庆,届时四川军政皆归于国民政府,这将严重损害了刘湘和四川军阀的利益。

而韩复渠这时便积极联络刘湘,相约共同倒蒋。

韩复渠的行为被军统探知,彻底激怒了蒋介石。不过随着1938年初刘湘的病逝,韩复渠的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四川省主席,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刘湘)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借口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招韩复渠前来与会。

韩复渠未做防备,在到达会场后就被立刻羁押。随后,国民政府成立了特别军事法庭审判韩复渠。

而面对法官的质询,自知罪责难逃的韩复渠始终不发一言。毕竟抗命丢失山东一罪,是怎么辩驳都无法开脱了。

此时言多必失,多说无益,不说反而少留把柄与时人和后人。

在质询无果的情况下,韩复渠最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1月24日晚上7点左右,韩复渠被军统特务押解到武昌市平阅路33号内院一座小楼上枪决。

纵观韩复渠在抗战中的表现,虽无卖国之心,但却有卖国之实。他为了一己之私利,不顾抗战之大局,悍然将山东让与日本人,丢土失地,罪责难逃,他的死也无任何冤屈。

并且由于他的不战而退,致使徐州会战提前打响,陡然增加了李宗仁的负担,最后国军也没能守住徐州。

而更为严峻的是,山东丢了,徐州丢了,日军便可大举进犯河南和江淮,湖北亦不保矣。

蒋介石为了挡住西进和南下的日军,不得已在花园口决堤,滔滔黄河水瞬间祸及整个皖北、苏北、鲁西南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对此韩复渠终究难辞其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