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9塊9包郵”火爆,消費理念在升級

近段時間,“消費降級”成為熱詞。當擁有3.4億用戶的拼多多一年營收超2000多億元,當釀造二鍋頭和製作榨菜的上市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大增70%以上,有人驚呼:消費降級了!9月6日,商務部在例行發佈會上回應稱,這種說法有失偏頗。(9月10日三湘都市報)

拼多多、康師傅、涪陵榨菜、牛欄山二鍋頭……當自媒體以誇張的筆法和《降級青年圖鑑》等爆文勾勒起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消費降級圖景”之時,很多從不吃方便麵、不認識二鍋頭的年輕人,似乎也在“降級焦慮”中也有了一種癔症般的受害感。只是,人人都在名品店購物、城鎮青年死活也用不上拼多多,高端奢侈品繁花似錦、中低端大眾消費品無人關心,這就是真正的“消費升級”了?

你有燕窩魚翅的權利,我有“9塊9包郵”的自由。參差多態的交易市場,才是消費格局的美之本源。升級還是降級,不僅要看“網紅商品”或者“網紅APP”,起碼還要關照一些恩格爾係數等核心數據。就比如英國奢侈品集團 Burberry(巴寶莉)剛被輿論與媒體推至風口浪尖之:公司年度財報顯示,Burberry 今年銷燬了價值3700萬美元的服裝、飾品和香水。按照“所見即所得”的邏輯,豈非要論證出“全球消費降級”的道理?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9.4%。專家同時指出,儘管增速處於15年來的低水平,但考慮到已經十分龐大的基數,這個增長水平還是很可觀的。再說,消費是一個慢變量,消費的變化,不僅受經濟因素影響,也受社會、心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消費不僅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所反映的實物消費,還包括教育、醫療、交通、通信、文化等服務消費。另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了11.4%。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電影可以理解為“口紅效應”,但旅遊,恐怕是消費結構中最硬實的證據之一。這些道理,翻譯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比如我花“9塊9包郵”買了本書,其實比花90塊錢買大米過活要“升級”多了。

從這個意義上看,與其說是商務部為拼多多等消費現象正名,倒不如說是多元消費結構遲早會成為尋常生活的正態。至於“消費降級”的誤會越鬧越深,這固然有流量級自媒體的煽風點火,更重要的,還是兩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一是創設新的社會焦慮,藉以表達對樓市房租等不滿。這是大眾傳播自古而然的春秋筆法。二是掌控話語權的高階消費群體集體晾曬“失落感”。連三四線穿滑板鞋的非主流青年都能在手機上拼貨了,互聯網在消費平權的過程中,難免讓先用起來、先玩起來的部分人深感失落。

找個經濟適用型男女朋友,過著經濟適用的小日子,就算用著“9塊9包郵”的APP,總比高槓杆下的紙醉金迷要踏實得多。高溢價的消費狂歡終究會過去,理性與綠色、節制與低欲的消費春風,遲早會吹進新消費階層的廣闊天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