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虧損上百億堅持上市 蔚來真的有未來嗎?

今天,蔚來汽車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證券代碼“NIO”,最高募集資金15.18億美元,預計發佈1.6億股,發行價格區間為6.25至8.25美元。

對於大家較為關心的量產交付問題,此前IPO文件上透露,截至8月28日,蔚來已經累計生產了2200臺ES8,並已經將1381臺ES8交付到用戶手中,董事長李斌明確表示蔚來今年會交付1萬輛ES8。

招股書顯示,雖然還有1.6萬餘份已經繳納預訂款的訂單,但其中有9497份是隻繳納了5000元且可全額退款的訂單。招股書同時提示,如果在交付ES8時遇到延誤,可能會有大量預訂取消。

總的來看,雖然蔚來8月份產能開始提升,但有限的產能和交付量仍遠遠不夠。加之此前ES8遲遲不能交付,蔚來的營收數據不容樂觀。

虧損上百億堅持上市 蔚來真的有未來嗎?

持續虧損,蔚來為何堅持上市?

其實,自2014年成立以來,蔚來汽車已經先後完成了六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40億元,吸引了騰訊、百度、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參與。其中,騰訊之所以一反常態地在蔚來汽車投入巨資,外界分析目的是為了對標阿里支持的小鵬汽車,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虧損上百億堅持上市 蔚來真的有未來嗎?

然而從2016年至2018年6月30日的兩年半時間內,蔚來的總收入僅為4599萬元,而總營業費用達到了107.42億元,淨虧損109.2億元。業內專家分析,蔚來2017年全年的淨虧損額比2016年翻了一倍,而2018年的虧損繼續呈現上升勢頭,預計未來仍將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截至6月30日,蔚來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足45億元,如今公司資金快速流失,又鉅額虧損,依舊堅持公開募股上市,既是為了資金,更是為了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搶得先機。

一直以來,外界都將蔚來視作中國的特斯拉,蔚來的確也一直在模仿特斯拉,試圖複製它的成功。比如,特斯拉推出的第一輛車是跑車Roadster,被認為是其“發家車型”。蔚來也在2016年推出首款電動超跑EP9,並拿下了“紐北最速電動車”的稱號,一戰成名,吸引到許多投資者的注意。

虧損上百億堅持上市 蔚來真的有未來嗎?

然而,蔚來的成名車型EP9卻沒有像Roadster那樣成功量產,一共只有6臺且不能合法上路,只能算是個噱頭。隨後推出的量產車型蔚來ES8也產能不足,交付量遠遠不夠,不足以支撐蔚來的繼續發展。

而此前,因為進口稅的原因,特斯拉這樣的電動汽車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很高,但在放開海外品牌在華設立全資公司後,特斯拉電動車在上海成立了公司,一旦成功國產,對蔚來來說無疑就是最大的勁敵。因此,蔚來必須儘快搶佔市場,也就需要大量的後續資金支持。

 產能不繼/補貼退坡,上市就能活下去?

眾所周知,造車新勢力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量產化,雖然蔚來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交付了一部分新車,但產能問題始終是蔚來、乃至特斯拉最大的難題。

目前,ES8由蔚來與江淮合作的生產線生產。雖然蔚來堅稱此為合作,不過業內普遍認為是由江淮代工。在國內汽車生產廠家中,江淮屬於後起之秀,但與比亞迪、北汽、上汽等企業相比,仍有差距。

另外,基於整車輕量化與結構簡單化的考慮,蔚來ES8車型採用了全鋁車身結構,蔚來和江淮為此採用了全新的生產線,但全鋁車身的製造技術門檻很高,工藝複雜,自主品牌普遍未能掌握這項技術,合資品牌中也只有奇瑞捷豹路虎、上海通用等少數幾家可以生產。而江淮之前從未大規模打造過這種產品,ES8的產能要想快速提升,難度是顯而易見的。

虧損上百億堅持上市 蔚來真的有未來嗎?

而且,蔚來在招股書中稱,雖然蔚來參與供應鏈和製造過程的每一步,但無法確保能夠維持質量標準。同時,蔚來正在上海籌備自己的工廠,預計2020年底前準備就緒,但在招股書裡也聲稱,無法確保蔚來能夠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這是否意味著,蔚來無法保證目前江淮代工的ES8品質標準,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工廠將來能獲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這樣的“坦誠”對於支持蔚來的消費者和投資人來說不知是福是禍。

同時,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也是蔚來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ES8推出了創始版和基準版兩種配置的車型,補貼前的售價分別為54.8萬元和44.8萬元。如果按照2017年的補貼標準,通過新能源汽車補貼和蔚來提供的電池租用方案,原價44.8萬元的ES8基準版,消費者只需付款27.54萬元即可開回家。但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斷減少後,這樣的價格肯定不會再有。

不過,國內大部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尚未涉及中高端領域,蔚來已經闖出了一片天地,如果能堅持下去,未必不會成為中國的特斯拉,畢竟,特斯拉也是幾近破產依靠不斷融資才走到了現在,誰知道上市融得資金的蔚來會怎樣呢?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