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皇太極駕崩後,為何是未滿6歲的順治登基而不是驍勇善戰的長子?

劉亦鑫


1643年,52歲的皇太極突發腦溢血,沒留下任何遺詔,便暴死宮中。皇太極有11個兒子,還有幾個權勢滔天的兄弟,皇位競爭非常激烈!那麼,為何最終皇位落到了無權無勢年僅6歲的福臨(順治皇帝)頭上?

孝莊與順治劇照

皇太極雖然有11個兒子,但除了長子豪格,其他的可以說此時都默默無聞。而且豪格已經35歲了,比皇太極的異母弟弟多爾袞還大3歲!豪格也是久經沙場,頗有軍功,皇太極也有意栽培他。

1642年的時候,曾命肅親王豪格、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武英郡王阿濟格,一同裁決政務。除了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外,其他三個均是皇太極的兄弟。

當時,豪格掌握兩黃旗,且得到正藍旗的支持;多爾袞軍功卓越,之前就深受努爾哈赤喜愛、皇太極重用,又有兩個同母兄弟,掌握兩白旗;代善父子掌握兩紅旗;濟爾哈朗掌握鑲藍旗。可以說,最有實力的競爭者就是豪格與多爾袞,包括代善、濟爾哈朗也有一定的競爭實力。而且,父死子繼、兄死弟替在當時也都說得過去。

豪格劇照

皇太極死後第5天,各方勢力粉墨登場,在崇政殿開大會,商議繼承人事宜,由61歲的代善主持。各旗均安排的有親信士兵攜帶武器,圍著大殿,震懾他方。黃旗大臣索尼、鰲拜開門見山,直接排斥兄弟繼位,主張皇子繼位。多爾袞以他們資歷不夠為由,直接把索尼、鰲拜趕出去了。多爾袞的倆親兄弟多鐸、阿濟格力勸多爾袞繼位,多爾袞也得做做樣子吧,就假裝故作沉思。多鐸沉不住氣,看多爾袞沒回應,又直接自薦繼皇位,直接被多爾袞給否決了。

多鐸便又推薦代善,其實代善若想爭帝位,早在努爾哈赤去世時就完全有能力一爭,但他並沒有自己爭取,反而極力推薦了皇太極。現在代善都61歲了,自然也沒什麼興趣了,直接推辭掉,又提出豪格為皇長子,應當立豪格。豪格一看,代善的兩紅旗也支持自己,一下就有5旗支持自己了,認為皇位非自己莫屬了。於是也惺惺作態,想先假裝推辭一番,等眾人請求力薦,自己再順勢登上皇位,既得名聲又能登上皇位。沒想到,多爾袞方面的兩白旗卻堅決反對。

雙方互不相容,劍拔弩張,繼承大位的會議陷入僵局,而豪格、代善、阿濟格等人紛紛離場。為打破僵局,表面聽話實則頗有心機且保持中立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一個折中方案:找一個年齡尚小的皇子繼位,各位大臣輔佐。

多爾袞劇照

這正中多爾袞下懷,因為福臨的母親,也就是孝莊皇后,是很有政治手段的一個人。她也早就意識到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的矛盾,所以很早就開始拉攏爭取多爾袞,並多次跟多爾袞談話。意思無外乎是,你和豪格無論誰繼位,都避免不了一場惡戰,老祖宗辛苦打下的基業也有可能遭受巨大損失。不如扶持年幼的福臨繼位,你再出面調停其他各方勢力,各方也能接受,到時你順勢就是攝政王了!

多爾袞也明白,自己與豪格不管誰登上皇位,對方都沒有好果子吃,而且還會引起兩白旗與兩黃旗的火拼,兩敗俱傷!如果自己扶持6歲的福臨登上皇位,兩黃旗是皇帝的親兵,那麼他們就會支持新皇帝,而不會再支持豪格了,自己也可以攝政,保存大清實力的同時,還能打壓豪格,可謂是一舉多得!

濟爾哈朗劇照

於是多爾袞,當即就表示,豪格剛剛自己推辭不願繼位,那就擁戴皇九子福臨繼承皇位,自己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等到福臨長大後,便把朝政權力全部歸還福臨。

當然,多爾袞掌權以後,豪格還是沒能逃脫多爾袞的打壓,先是被削爵貶為庶人,後被幽禁慘死獄中,年僅40歲,下場也是比較悽慘的。

而6 歲的福臨,福從天降,不費吹灰之力便意外的登上了大清帝國的皇位!順治皇帝能夠登基稱帝,主因是內部激烈鬥爭下的平衡,輔因是他生母孝莊皇后出色的政治才能!


西樓青門外一笑談文史


滿清皇帝皇太極駕崩很倉促,死的很突然,這就罷了,生前竟然沒有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按道理如果先帝沒有指定哪個皇室子孫當皇帝,一般都是長子為先,可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居然是未滿6歲的福臨登上了帝位,而不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這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才6歲的福臨,他能登上帝位,肯定不是他能決定的,好就好在他有一個好娘-孝莊。皇太極駕崩後,其實最有實力登基帝位的只有兩個人:豪格和多爾袞。

豪格,皇太極的長子,他當時34歲,正值壯年,再加上他從小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並且頗有戰功。八旗軍裡,豪格佔有三旗,而且很多朝中元老也支持豪格,所以豪格是最有希望登上帝位的。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位,多爾袞。多爾袞是皇太極的皇弟,努爾哈赤的兒子,他也是戰功卓著。皇太極死的時候,他正值盛年,如果他以兄終弟及的方式來繼承滿清大統也是說的過去的。而且八旗裡,他佔據兩旗,其弟阿濟格、多鐸支持,實力也是比較強的。

除此之外,也有一人頗有競爭力,他就是大貝勒代善。只不過他年老,已經沒有當皇帝的想法,雖然他有強勁的實力,但只是觀望,誰繼位對他有利,他就擁護誰。

可最終並不是豪格和多爾袞,而是福臨。有人說是他母親孝莊和多爾袞合作,如果立福臨為帝,多爾袞可為攝政王,慢慢將豪格踢出去。由於多爾袞與豪格實力相當,如果兩人爭帝位,必動搖國本,為了大局,經八王商議,選了一個對八個人都有利的人繼承大統,也就是年幼的福臨。其實說白了,就是看福臨年紀小,比較好操控,只要能掌握大權,誰當皇帝又有什麼關係?

可世事難料,後來豪格被趕出了朝堂,被構陷死於獄中。多爾袞雖然成了攝政王,加上率領清軍入關,一統中原,權力達到巔峰,可最後因一場狩獵死在了塞北。孝莊和順治才笑到了最後。


青史回聲


多爾袞要綜合考慮,當時的力量也是都有爭論。從皇太極計劃實行父死子繼到順治帝死前最終確立父死子繼的整個過程,所擬立之太子、竟爭皇位和最終繼位的皇子,雖然都不是皇后所出,但都是當時皇子中的最高身份者,因皇后無子,所以這與選嫡的原則並不矛盾,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當時爭取實現父死子繼以取代兄終弟及而採取的措施。

皇后無子,皇后位下的第二位妻子東宮大福晉衰妃所出皇八子,便是當時皇帝后宮中身份最高的皇子,而以嫡待之,而當時年長其十歲左右的庶出子如側妃所出10歲的碩塞、庶妃所出11歲的葉布舒,以及長此子幾個月的庶出子高塞、,均不在考慮之列。被相當一部分人擁立的豪格,也是嫡子,他是皇太極早年的繼正室繼妃所出,從他被封為只有嫡出者才可受封的旗主,以及其同母妹按皇后所出之女封為固倫公主來看,豪格的嫡子身份是沒有問題的。


主要原因也是他在諸皇子中地位高,乃第一等級的五宮后妃中的莊妃所出,福臨之同母姊們在此前便都封為固倫公主,與皇后所出之女同等封級,而不是一般妃殯所出女封低一等的和碩公主,也可說明莊妃及其所生子福臨屬於太宗皇室後宮中第一等級的身份地位。福臨儘管當時僅6歲,但具有繼位資格。但莊妃乃是與清廷關係最為密近、被清廷倚重的藩部蒙古科爾沁部之女,這也是福臨最終被選中的重要原因。


李三萬的三萬裡


皇太極這位皇帝駕崩的十分突然,令許多人都沒有做好準備,皇太極自己也沒有留下任何遺囑,所以在皇太極死後,朝政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關於為什麼不是皇太極長子繼位而是隻有6歲的順治皇帝繼位呢?我認為第一個原因是清朝的傳統,清朝傳位與我們漢人不同,漢人講的是按資排輩,父輩死去傳長子不傳幼。我們俗話說長兄如父,這裡就大概知道是啥意思。而滿人,是將皇位傳給有才有德的人,而皇太極長子在許多人的眼裡不是這樣德才兼備的人,6歲順治相比皇長子更好一點。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皇太極的弟弟,後來的攝政王多爾袞,他也想著在皇太極死後能夠當皇帝,可是競爭力太大,並且還有許多老臣不支持他,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支持順治繼位,自己當了攝政王。順治相比皇長子,自然是隻有6歲的順治更容易控制,多爾袞名為攝政王,確與皇帝無異。


唐人聊歷史


皇太極的大兒子,就是肅親王豪格,清朝崛起之時,需要部落的團結才能夠抵擋外敵的入侵,即使到了皇太極稱帝,也還有部落的傳統文化,就是能者居之。

在皇太極暴斃後,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也沒有指定繼承人),再加上清朝有兄終弟及的傳統,因此,看似應該傳給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其實除了豪格之外,皇太極的兄長代善,弟弟多爾袞、多鐸和皇太極的兒子都有繼承皇位的機會。

而且清朝實行的是八旗制度,作為軍政合一的體制,在當時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清朝當時的最高權力機構),誰得到的八旗支持最多,誰就能當選。

當時,豪格也是最有希望當選皇帝的人,豪格從小隨軍出征,久經沙場,屢建戰功,完全符合皇位繼承,按照立嫡立長的規矩,豪格也符合條件,其中支持豪格的八旗有兩黃旗(索尼、鰲拜就在其中之一),鑲藍旗濟爾哈朗,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是四旗,而且當時最有威望擁有兩紅旗的代善也認為豪格“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硬性軟性的條件,豪格都符合,簡直就是繼承帝王的頂配人選。

但是,掌握六旗的豪格最後為何沒有繼承皇位呢?原因就在於多爾袞、多鐸兄弟,作為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已經成為清軍中的主帥,雖然多爾袞加上多鐸只有兩白旗,但是在軍中威望很高,而且氣勢很強勁。尤其是多鐸,勸告多爾袞,你要是不登基,我就競爭皇位,並且說,即使不立他,也應該立代善。

一句話就是,兩白旗就是自己不當皇帝,也反對立豪格為皇帝,原來很確定的事情,一下子又變得不確定了。雙方在爭奪皇位的問題上,鬥得難解難分。

兩黃旗大臣都是原來皇太極親自掌管的軍隊,害怕多爾袞繼承皇位後削弱兩黃旗,因此,主張必須由皇子繼承皇位,這樣多爾袞兄弟就被排除在外了,但是為了平息多爾袞的怒氣,兩黃旗的大臣決定不擁立豪格,而是擁立皇太極的其他兒子,這樣多爾袞和豪格都沒有了繼承皇位的可能。

最後,濟爾哈朗說不如讓六歲的福臨繼承皇位,再加上代善想息事寧人,不願捲入太深,因此也同意,這樣兩黃旗、兩紅旗再加上鑲藍旗支持福臨,豪格只有一旗,多爾袞兄弟只有兩旗,因此雙方各退一步。豪格自己說:“福少德薄,非所堪當”。

很多人在分析這段歷史的時候,加入了孝莊的個人因素,我認為這裡面也有一方面原因吧,豪格是皇太極稱帝以前的福晉生的兒子,並不是五大妃所生,五大妃代表著蒙古科爾沁草原的支持,所以,福臨作為孝莊的兒子,自帶蒙古支持光環!一句話,就是命好啊!順治還沒等登基,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順治後來到北京登基,成為清朝入關第一任皇帝,廟號還是個“世祖”(這麼說吧,李世民文治武功什麼程度,後來只能稱為太宗,沒成稱為祖,就知道順治這個廟號多硬了)。


史論縱橫


公元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皇太極突然在盛京去世。去世前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對於繼承人也沒有安排,所以幾個旗主、宗室都在爭奪皇位。皇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是爭皇位最大的兩股力量。

瀋陽故宮的崇政殿,當年就是豪格和多爾袞就是在這裡爭位。

當時的正黃、鑲黃、鑲藍、正藍四旗都支持豪格,而正白、鑲白兩旗則堅決支持多爾袞。雙方互不相讓,誰都不肯退縮,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決定由6歲的福臨繼帝位,豪格的支持者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

順治皇帝


這樣豪格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寶貴機會。福林的即位,讓滿清集團避免了一次分裂和內戰,為此後滿清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礎。


象眼觀天下


皇太極駕崩之後,未滿6歲的順治登基完全是由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

皇太極在1643年突然因病去世,未能留下皇位繼承的遺囑,導致了皇位的競爭。當時,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支持立皇太極的兒子,三十多歲的豪格繼承皇位。這一派初期,主要以正黃旗索尼、鑲黃旗鰲拜、正紅旗代善、鑲藍旗濟爾哈朗等四旗為主,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掌控正藍旗。

另外一派支持皇太極的兄弟,也是三十多歲的多爾袞繼承皇位。這一派主要以正白旗多爾袞、鑲白旗多鐸和阿濟格、鑲紅旗代善長子嶽拖組成。

後來代善反水,支持了多爾袞,形成了兩黃旗、兩藍旗支持豪格,而兩白旗和兩紅旗支持多爾袞的局面。雙方實力,基本上相當,如果打起來,勢必造成兩敗俱傷的情況,雙方也都不願意看到這種結果,一直僵持不下。

在推選皇位繼承人的朝會上,雙方到了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地步,甚至兩黃旗都已經兵臨宮城外,這時候濟爾哈朗提出了一個最佳的建議,皇太極第九個兒子未滿6歲的福臨繼位,他和多爾袞輔政。

之所以選擇了福臨,是因為福臨是皇太極五大福晉的子女中唯一的兒子,比豪格和其他皇子的地位都正。

這種安排,既滿足了兩黃旗和兩藍旗的族人要求皇太極兒子繼位的需求,也滿足了多爾袞對權力的渴望,雙方都可以接受。

同時,順治為五大福晉唯一的兒子,也可以得到後宮的大力支持,還可以得到蒙古外戚的支持,必然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最佳人選了。未滿六歲的順治就撿了一個大便宜,稀裡糊塗的就做了皇帝。


奕天讀歷史


皇太極死的倉促,沒有留下遺詔,這才導致了皇位接續的不順暢,差點發生衝突。可以說,皇太極駕崩後,不是由豪格即位而是由福臨即位,就是因為多爾袞。


皇太極突然駕崩,讓一直對皇位有覬覦之心的多爾袞產生了異念,他也想過過做皇帝的癮,所以在沒有遺詔的前提下,多爾袞正式提出自己應該即位,那時他們三兄弟共有兩個白旗的兵力,皇帝親屬兩黃旗自然是擁護皇子,而皇子中軍功累累的肅親王豪格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當時瀋陽故宮中兩黃旗和兩白旗劍拔弩張,隨時可能兵變,而兩黃旗官兵則宣稱要誓死效忠先皇,非皇子即位不可,否則就要兵變。在這個緊要關頭,愛新覺羅家族的權貴大臣們集體商議,兩邊調停,而多爾袞也深知此時如果滿清發生兵變會對八期產生多大的創傷,作為一個成熟的統帥,眼看著大清入關在即,怎麼能做這個千古罪人,於是多爾袞同意不競爭皇位,但是條件是豪格也不能即位,同意了折中的做法:另選皇子即位。於是這樣,豪格就失去了皇位繼承權。


可憐的豪格

而皇太極的兒子雖然說不少,在那時能擺得上臺面的也就是後宮四大妃的兒子,也就剩下莊妃的兒子福臨和貴妃的兒子博穆博果爾。貴妃的身份是比莊妃要高的,但是她是個寡婦,前一任丈夫是被皇太極擊敗的林丹汗,那時候皇太極已經推行漢化十幾年,滿清統治也深深被漢文化影響,這樣的身份做太后顯然是不夠光彩的,以後皇帝也會被百姓評頭論足。而莊妃的兒子福臨則很“完美“,母親是蒙古族格格,是滿清要重點聯合的對象,而且莊妃的親姑姑還是皇太極的皇后,這樣的關係難免不被高看一眼,而且各方面都很合適,蒙古滿意了,兩黃旗消停了,多爾袞也沒異議,就這樣,新皇帝定了!福臨也很幸運的成為了滿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筆筒Susie


多爾袞。說實話,以多爾袞的功勞和身份,他登基都沒有問題。讓一個小孩子當皇帝 已經是多爾袞最大的容忍,如果讓那個跟他不對付的皇太極長子登基,那他估計就自立了。

而皇長子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強行登基,然後跟他叔叔撕破臉幹到底(他叔叔比他厲害多了,估計會被揍半死。)要麼先同意先讓他弟弟上位,然後他在找個機會弄死多爾袞。

最後結果大家看到了,多爾袞贏了,當然他最後也沒有笑到最後。這就是政治,不到最後一刻,誰都可能被翻盤。


很強大66大神


因為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兩人競爭皇位,誰也不讓誰,開會的時候,豪格憤怒退席,多爾袞也不想因為內訌導致國立衰弱,就退而求其次,擁立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為帝,他自己做輔政王,成為實際的執政。

福臨也算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