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慈禧與曾國藩所涉及的湘軍角力,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

清朝末期,刺客張汶祥在眾目睽睽之下,獨自一人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雖然當場抓獲,可由於疑點眾多,並且牽涉人員過於廣泛,被譽為刺馬案,是晚清四大奇案之首。

慈禧與曾國藩所涉及的湘軍角力,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


1870年,也就是同治九年,兩江總督馬新貽在校場操練完士兵,乘坐轎子回府,在路途當中,有一人攔轎喊冤,馬新貽下來親自查看冤情,趁著馬新貽接狀紙的空隙,此人從懷中掏出匕首,刺中馬新貽要害,刺客並沒有逃竄,而是原地講述馬新貽所犯下罪狀,任由清兵將其抓獲,次日,馬新貽不治身亡,這位刺客便是張汶祥。

朝廷的一品封疆大吏,卻就這樣殞命,頓時朝野震動。不過群臣雖然感慨這件事,但冷靜下來之後,背後的疑點卻更加讓他們深思。

慈禧與曾國藩所涉及的湘軍角力,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


改編後拍攝的電影《刺馬》

首先,馬新貽不應該會下轎親自接受狀紙,並且在眾多身手高強清兵的保護下,一位普通的刺客居然能夠如此輕易得手,同時刺殺成功後,也沒有像往常刺客一樣逃離現場,而是在原地束手就擒,這一切都與常理不符合。最為重要的是,馬新貽所擔任的兩江總督是慈禧有意為之,用他將曾國藩頂下來,也就是牽涉到了清朝末期的最為龐大的團體,湘軍。

慈禧與曾國藩所涉及的湘軍角力,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


雖然戰鬥力強,然而卻並不是自己的清兵,自然會引得慈禧的忌憚,清朝和明朝不一樣,並不是由藩王自己守護國門,而是派遣大臣去邊關,然後內政由另外文臣掌管,可是曾國藩一幫的左宗棠雖然是帶著湘軍去到西北打仗,但錢糧都是依靠東南地區支持,這片地區也是湘軍勢力的管轄範圍,如果都任由曾國藩自己管著,豈不是就成為了一條縱線,將清朝切成了兩半。

慈禧與曾國藩所涉及的湘軍角力,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


左宗棠畫像

於是慈禧將馬新貽調任到湘軍當中,藉機搞了一點破壞,同時也查查曾國藩打下太平天國之後,俘獲的財寶去了哪裡,不過馬新貽的位置都還沒有坐熱,就被刺客給瞭解。

既然牽涉這麼多,張汶祥自然也就無人敢審,生怕用刑過大將他弄死之後,無論是慈禧還是曾國藩,都得找審問人的麻煩,於是只能上報朝廷,讓上面派人來查。慈禧就直接派遣曾國藩讓他自己回來處置,牽涉到自己的事情如何能夠讓自己去查,曾國藩就稱病將這個鍋推給了李鴻章。

慈禧與曾國藩所涉及的湘軍角力,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


曾國藩畫像

馬新貽就如同是慈禧的一枚棋子,就算是死了,也還是會如同炸藥一般,李鴻章也是老狐狸,不願意趟這趟渾水,於是又將這個皮球踢給了刑部尚書鄭敦謹去追查。

這位鄭大人平時辦案講求光明磊落,之前也曾經處置過湘軍內部的將領,但這一次,卻著實有些難辦,審了十多天也沒有審出個事情原委,鄭大人這才知道,自己這個黑鍋是鐵定要背了,只是想要藉由他的名號,來揹負慈禧與湘軍之間的背後矛盾,於是鄭敦謹將此案定為尋仇,無他人主使,將張汶祥處死,並且摘心獻於馬新貽墓前,為其祭奠。

結案之後,這位鄭大人就不再出門,之後便向朝廷申請告老還鄉,終生不再為官,他的助手也在回京之後,從大家的眼前消失,只留下一本《南行日記》,記錄了一句話,刺馬案背後有大人物主使,不過具體是誰,已經和張汶祥一樣,成為了永遠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