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一种山区易推广的中蜂活框饲养方法:王瑞生 、谭宏伟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独有的优良品种,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方式繁衍至今,由于它具有利用零星蜜源、躲避胡蜂、抗低温、采集力强、饲料消耗少等优点,特别适合山区、半山区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 。我国饲养中蜂的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采用传统方法饲养,该方法饲养的蜂群群势强,但管理、取蜜等都不方便,而且具有“毁巢取蜜”、蜂蜜产量低、蜂群分蜂不易收捕等缺点。19 世纪朗氏活框蜂箱发明以后,养蜂者用活框蜂箱养蜂。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中蜂也开始采用现代活框饲养方法进行饲养。与传统养蜂法对比,现代活框饲养方法可以移动巢脾,具有容易对蜂群进行检查、处理、取蜜等管理优点,成为了现代中蜂科学饲养的主流技术 。

随着我国生态的逐渐恢复,山区的蜜粉源植物越来越丰富,野生中蜂及饲养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之现在中蜂蜂蜜的价格攀升,农民对中蜂的养殖技术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在多年的技术推广和长期的养蜂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养蜂者很难在短时期内把目前的中蜂现代活框养殖技术理解和应用到养蜂生产中,只有少数文化水平高及有一定养蜂经验的养蜂人员能灵活运用,中蜂现代活框养殖后获得了较高的效益。多数蜂农经过一段时间活框饲养后中蜂蜂群出现群势越来越小、抗病能力下降、易飞逃等不良情况,使得活框技术对一些中蜂养殖户觉得很难,最终放弃了活框饲养又改回传统饲养 。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技术没有全面掌握,管理过程中没有顺应蜂情,而是反复检查、蜂常离脾、蜂团不呈球形、加脾过多、取蜜过勤、盲目分蜂等过多的人为管理,严重干扰了蜂群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如老法饲养的局面[5-7]。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养蜂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出了中蜂十框标准蜂箱、GN 式、FWF 式等中蜂专用蜂箱,提出了精准管理、按顺序平行位移加脾法、过渡式饲养法、半改良式饲养法等中蜂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使得中蜂活框饲养得到较快的发展[8-11]。为此,结合多年技术推广和养蜂实践,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山区中蜂简易活框饲养装置及方法,目的在于使年龄大及文化水平不高的中蜂爱好者能够在短时期内接受,并熟练应用到养蜂生产操作过程中去。

1 方法

1.1 蜂箱制作

蜂箱的构造与郎氏蜂箱的巢箱基本一致,只是高度增加、箱长变短、箱体厚度增加,箱体后下部多了1 个检查口、增加 1 块隔板,根据当地的群势、蜜源和气候箱体尺寸可以适当调整。为了管理上方便互换,一般箱体内径长 40 cm、宽 38 cm、高 45 cm,箱体厚度增加为 3 cm 或以上。巢框上梁长 41.5 cm、宽2.7 cm、厚 2 cm,侧条长 35 cm、上 1/2 宽 2.7 cm、下 1/2 宽 1.5 cm、厚 1 cm,下梁长 35.5 cm、宽 1 cm、厚 1 cm。箱体后板下部留宽 38 cm、高 15 cm 的活动检查口。为方便检查,蜂箱放在约 40 cm 高的架子上,如果蜂箱是靠墙放可将检查口开设在箱底或侧边。

1.2 管理技术要点

1.2.1 蜂箱的使用

将原有蜂群的子脾绑到巢框上,按脾的大小顺序从蜂箱正中间向两边以蜂路 8~10 mm 依次排列入新蜂箱,将蜂群抖入蜂箱,促蜂全部上脾后两边加入隔板。

对于收捕来的蜂群可从其他蜂群提 1~3 张带子、蜜的脾放在蜂箱中间,蜂路调整为 8~10 mm,抖入收捕来的蜂群,促蜂全部上脾后两边加入隔板;如果没有活框蜂群的脾,则直接将 3 个巢框上部的 1/4~1/2 上好巢础,喷上糖水放在蜂箱正中间,蜂路调整为 8~10 mm,抖入收捕来的蜂群,促蜂全部上脾后两边加入隔板。

1.2.2 蜂群的检查

刚组建蜂群时要查清蜂群内的工蜂、蜜脾、子脾的数量。平时主要通过巢门外和箱下方的观察口查看工蜂出巢,蜂团、脾下沿的巢脾是尖还是平,是否有雄蜂房或王台等。如果巢脾发白下沿呈薄刀片状可减少检查次数,原则是没发现问题不提脾检查。提脾检查按现代活框饲养方式进行,还脾时原则上不打乱以往巢脾顺序。

1.2.3 蜂群的饲喂

新过箱或新收捕的蜂群应从当天傍晚起连续饲喂,喂到脾上方有 3~5 cm 贮蜜为止。缺蜜期脾上方无贮蜜应饲喂,饲喂方法同现代活框方法。

1.2.4 加础造脾

当两边的脾造到 1/2 时且其余巢脾下沿呈薄刀片状时,可在两边新加 2 张上部有 1/3 巢础的空巢框造脾。新加的 2 张空巢框的蜂路应调小,等在巢础加高后调成 8~10 mm。

1.2.5 人工分蜂

当检查到蜂群在筑雄蜂房时,要加大检查次数,每 2~3 d 要从箱底检查。如果有人工育的王台,则将原群向一边移半个蜂箱距离,在另一边紧紧靠 1 个颜色新旧一致的蜂箱,从原群中间隔 1 脾提出 1 脾组建 1 个新群,调整好蜂路,观察 2 个蜂箱巢门进出的工蜂。如果哪个蜂箱工蜂进得多就把 2 个蜂箱同时向蜂多的方向移动一些位置,直到 2 个蜂箱内进入的工蜂大约一致为止,半天后诱入 1 个王台;如果没有育好的王台,待巢内起王台时,应常检查,一旦王台有卵就可按前面的方法一边留王、一边留王台进行人工分蜂。如果蜂王过老,不想分蜂,则等出现有幼虫的王台后即可控制老王,留台除王。

1.2.6 取蜜

用该方法饲养原则上 1 年取 2~3 次蜜,在主要流蜜期的尾期取两边巢脾上的蜜,中间 2~3 脾子多的不取,取完后按原来巢脾顺序还脾。

1.2.7 淘汰老脾

春繁前抽出无蜜的多余脾,割掉蜜脾下面的干脾。当气温进入 20℃以上时,可逐步淘汰老脾,主要结合取蜜进行淘汰,取蜜前 1 个月将中间的老脾提出靠到边脾上,依次将其余脾不打乱顺序向中间靠,调整好蜂路,等取完蜜后直接退出。

2 小结

该技术在重庆山区多地进行过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初学者及以往是传统饲养者最欢迎,该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管理简单省事:基本与传统饲养相似,不需要太多人力及太复杂的技术投入。

(2) 检查时较少干扰蜂群:蜂群检查主要从箱底观察口进行有目的检查,发现问题后提脾动蜂有针对性,符合中蜂喜静的生物学特性。

(3) 扩巢方式蜜蜂自主调节:该蜂箱下方空间大,蜂群可自由向下扩展,加空础造脾杜绝以往人为盲目加脾破坏原有蜂团结构或蜂脾不相称的弊端。

(4) 蜂巢呈球形:蜂群处于球状利于蜂群哺育繁殖,特别是弱群和低温时。

(5) 蜂群的抗劣性强:由于该方法采取了不过度干扰蜂群、分蜂在分蜂期进行及取蜜不狠等技术饲养,加大了蜜蜂的福利,增强了蜂群的抗劣性。

(6) 能够与现代饲养方式接轨:用该方法饲养的巢脾可以移动,能够和现代饲养新技术结合。

一种山区易推广的中蜂活框饲养方法:王瑞生 、谭宏伟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