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掛科八門,績點1.08,最終錄取北大研究生,他怎麼做到的?

最近網上盛傳某高校學生在掛科八門,績點只有1.08的情況下成功考取北大研究生。

通過自身努力最後成功考取名校,說明這名學生身上有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他的情況不一定完全適用於每個同學。

到底是學渣逆襲,還是雄獅覺醒?我們需要辯證的來看待這件事。

在校報採訪這名學生時,這名學生透露“自己當時為了完成重修的科目,一個人硬著頭皮,一學就是好幾個小時,從開始的八個小時逐步累加到連續學習11個小時”。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掛科對考研還是很有影響的,因為掛科意味著你需要在備戰考研時騰出部分時間和精力來重修你之前未能修滿學分的課程。

在北大面試時,面試官問他“你的績點為什麼才1.08?”

他回答:“我1.08績點可以辦到考到第十名進入面試,可想而知我的學習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絕不亞於其他績點4.0以上的人,老師你說對吧。”

據說老師在聽完他的回答之後,先是點頭微笑,隨後再也沒有問過關於學習的問題。

看到這一幕時,很多同學會認為北大很公平不以本科成績論英雄。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即使這件事情是真的,但是並不是所有高校是北大。

大家可以問問身邊考研成功的學長學姐,導師或多或少會關心你的本科成績,否則乾脆本科都不要念了。

在很多學校,如果掛科太多,最後是拿不到畢業證的,績點是否達標也會影響是否能夠順利拿到學位證。

所以這種事例是個例,大家不能因為個例而忽視其他情況。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為什麼一個掛科很多的學生會選擇考研並且能夠成功。

據這位學生自己口述,他在大一上學期時自己都是六十多分,一方面他感覺自己跟不上,另一方面覺得課程拿到六十多分就夠了。

大一開始時他打遊戲比較多,逃課頻率很高,考試時宿舍的同學會幫忙劃重點。但是隨著入學時間變長,他在和同學們的交流中發現了自己的差距,因為大三的時候自由時間變多了,他一邊修補自己大一大二掛的課程,同時堅持鍛鍊,加上室友的幫助,在大三結束時,他的專業課全部及格了,念大三時,同時他自己也幡然醒悟,於是加入了考研大軍。

加上自己高中時的學習能力和對目標的執著,最終成功考取研究生。

在複習期間他兩次提高自己的目標,一開始是電子科大,後來發現自己的複習效果不錯,於是改成上海交通大學,過了三個月之後,在正式填寫志願時,他發現自己有實力考取北大,最終定為北大。複習期間他完全封閉。每天幾乎足不出戶,壓力太大時,就靠看動漫調節心態。

從他身上可以看出他的目標制定的比較合理,不是一開始就盲目的定一個很高的目標,同時一旦自己制定好目標好,就完全全身心的投入複習,在複習過程中,他同樣會出現壓力過大的情況,這個時候他本人也找到了調節心態的好方式。

所以從他個人的經歷來看,我們發現“學渣”並不是“學渣”,當然也不完全是雄獅覺醒,成功考取北大研究生的背後是足夠的努力與清楚的定位。

有許多同學在後臺講自己拿到了保研名額,但是隻能保研本校,自己一方面認為本校與自己想要考取的學校有所差距,同時又擔心如果不接受保研會有一定的風險,這種心情能夠理解,但是所有成功背後都指向同一個關鍵因素:目標堅定。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考研切不可因為所謂的“學渣逆襲”就認為自己也能成為那一類人群,我們應當在充分考慮好自己的實力後製定合理的目標,然後踏踏實實的去完成。這樣才能有較大的成功率。

距離考研102天,希望各位同學堅定目標,持續努力,結果一定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