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挂科八门,绩点1.08,最终录取北大研究生,他怎么做到的?

最近网上盛传某高校学生在挂科八门,绩点只有1.08的情况下成功考取北大研究生。

通过自身努力最后成功考取名校,说明这名学生身上有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他的情况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每个同学。

到底是学渣逆袭,还是雄狮觉醒?我们需要辩证的来看待这件事。

在校报采访这名学生时,这名学生透露“自己当时为了完成重修的科目,一个人硬着头皮,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从开始的八个小时逐步累加到连续学习11个小时”。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挂科对考研还是很有影响的,因为挂科意味着你需要在备战考研时腾出部分时间和精力来重修你之前未能修满学分的课程。

在北大面试时,面试官问他“你的绩点为什么才1.08?”

他回答:“我1.08绩点可以办到考到第十名进入面试,可想而知我的学习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绝不亚于其他绩点4.0以上的人,老师你说对吧。”

据说老师在听完他的回答之后,先是点头微笑,随后再也没有问过关于学习的问题。

看到这一幕时,很多同学会认为北大很公平不以本科成绩论英雄。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即使这件事情是真的,但是并不是所有高校是北大。

大家可以问问身边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导师或多或少会关心你的本科成绩,否则干脆本科都不要念了。

在很多学校,如果挂科太多,最后是拿不到毕业证的,绩点是否达标也会影响是否能够顺利拿到学位证。

所以这种事例是个例,大家不能因为个例而忽视其他情况。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个挂科很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并且能够成功。

据这位学生自己口述,他在大一上学期时自己都是六十多分,一方面他感觉自己跟不上,另一方面觉得课程拿到六十多分就够了。

大一开始时他打游戏比较多,逃课频率很高,考试时宿舍的同学会帮忙划重点。但是随着入学时间变长,他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因为大三的时候自由时间变多了,他一边修补自己大一大二挂的课程,同时坚持锻炼,加上室友的帮助,在大三结束时,他的专业课全部及格了,念大三时,同时他自己也幡然醒悟,于是加入了考研大军。

加上自己高中时的学习能力和对目标的执着,最终成功考取研究生。

在复习期间他两次提高自己的目标,一开始是电子科大,后来发现自己的复习效果不错,于是改成上海交通大学,过了三个月之后,在正式填写志愿时,他发现自己有实力考取北大,最终定为北大。复习期间他完全封闭。每天几乎足不出户,压力太大时,就靠看动漫调节心态。

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他的目标制定的比较合理,不是一开始就盲目的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同时一旦自己制定好目标好,就完全全身心的投入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他同样会出现压力过大的情况,这个时候他本人也找到了调节心态的好方式。

所以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们发现“学渣”并不是“学渣”,当然也不完全是雄狮觉醒,成功考取北大研究生的背后是足够的努力与清楚的定位。

有许多同学在后台讲自己拿到了保研名额,但是只能保研本校,自己一方面认为本校与自己想要考取的学校有所差距,同时又担心如果不接受保研会有一定的风险,这种心情能够理解,但是所有成功背后都指向同一个关键因素:目标坚定。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考研切不可因为所谓的“学渣逆袭”就认为自己也能成为那一类人群,我们应当在充分考虑好自己的实力后制定合理的目标,然后踏踏实实的去完成。这样才能有较大的成功率。

距离考研102天,希望各位同学坚定目标,持续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