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汶川十年:綠色發展與重建振興“同行”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這組數字四川人永遠不會忘記。

10年間,美麗的“雲朵上的羌寨”——汶川縣蘿蔔寨從一片廢墟變為旅遊勝地,甜櫻桃、紅脆李、青脆李遠近聞名。

10年間,生態理念、綠色發展也跟隨災區的重建和發展振興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10年間,四川省通過實施綠色發展新理念,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災後恢復重建結合起來;通過走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新模式,改變產業結構,堅持生態系統服務能力的市場化,打造全新的綠色產業。

汶川十年:綠色發展與重建振興“同行”

災區重建、振興之路

體現綠色發展理念

山川歷歷,10年鉅變。災區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村、每一個鎮、每一座城,都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生態、綠色的種子破土而出,越來越茁壯。

災後重建中,汶川、北川、青川按自然生態科學選址。災後一年,全川投資22億元、啟動46個生態修復重建項目,曾經千瘡百孔的山川,眼下早已綠意盎然。

在雅安,有著“泥石流第一溝”之稱的冷木溝“先治坡、後置窩”,綜合治理不但解除了險情,還造就了一個地質遺址公園……災區已轉型成為生態農業、綠色經濟的示範區,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熊貓家園、生態高地的美麗平武縣,綠色發展的宏圖正在徐徐展開。10年來,平武縣堅持“生態立縣、低碳發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條極具平武山區特色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為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平武縣構建了以生態旅遊為戰略支柱、低碳工業為主要支撐、特色農業為重要基礎的綠色低碳產業結構。

如今,平武縣森林覆蓋率達74.28%,成功入圍“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為涪江上游構築了一道堅固的生態屏障。

依託這一生態本底,平武縣走出了“生態+脫貧”的新路子。10年來,平武縣地區生產總值從16.33億元到41.53億元,實現了高質量的跨越式發展。今年,平武縣力爭建成省級生態縣,到2021年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美麗中國示範區”。

與此同時,北川縣提出努力建成“大美羌城、生態強縣、小康北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國故地、生態宜居的青川縣,也要走出一條能致富、有效益的生態發展之路,力爭早日建成國家生態康養旅遊名縣。

而作為四川旅遊勝地的都江堰,也明確未來要打造國際生態旅遊名城,爭做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綠色發展示範區。

汶川十年:綠色發展與重建振興“同行”

經濟發展模式悄然轉變

各地持續打響環保攻堅戰

經過近10年的佈局和發展,災區建立起一批環保產業園區,新建園區積極融入新一輪產業發展浪潮,產業定位多聚焦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在成都—阿壩工業集中發展區,以節能環保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產品生產、資源再生利用、新能源汽車等為主導發展方向,2017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近80億元。

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遼安工業園新簽下兩個新能源汽車項目,預計3年後,僅這兩個項目年產值就將接近1000億元。

震後,平武縣將主導產業由過去的礦業、能源轉為新能源、新材料,更加註重生態文明建設。在河北—平武工業園,如今新能源企業已成為這一園區的主導產業,預計未來幾年的產值將佔全縣工業產值的大頭。

雅安把“飛地經濟”行動作為生態功能區實現更好發展的關鍵抓手,加快推動“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千億產業”行動,重點培育汽車和機械裝備製造、新材料、清潔能源、農產品加工、現代服務業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加快融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項目建設。

同時,還大力實施“綠美生態”行動,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建設,實施“一核三廊道”綠化彩化和南北主幹道添彩工程,不斷厚植綠美本底。

此外,10年來,各地還持續打響環保攻堅戰。

作為工業重地的德陽市,堅持高線、守住底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打贏汙染治理“三大戰役”,空氣質量優良率大幅提升,沱江流域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持續增強。10年來,城鄉綠化建設累計投入58.5億元,生態修復項目投入7.1億元,加快實施生態治理,全面關閉九頂山43個探採礦,山體重新披上綠裝,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而隸屬德陽市的什邡市,成立了四川首個環保警察中隊,推動渣山變公園、廢料變產業、黑水變景區,全市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阿壩州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釋放生態紅利。以實施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區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為牽引,推進“千里綠色走廊”建設,全面落實河(湖)長制,認真整改環保督察反饋問題,著力打造“顯山露水、增綠添彩”的全城生態空間。

汶川十年:綠色發展與重建振興“同行”

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動環保工作

“活著就要以努力工作為信念”

“指縫太寬,光陰太瘦。”10年悄然流逝,那一天、那一年卻太難忘懷。

“雖然已隔10年,但我還清清楚楚的記得,當我從辦公樓5樓飛奔逃命下來的一瞬間,正好目睹到市環保局牆體裂開的一瞬間。”負責廣元市環保局官方微信的小編當時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強大。

一組組“劇烈震盪”後拍下的照片,已經在廣元市環保局保存了10年,並且永遠不會忘記。

突如其來的地震,家園受損、群眾受災、全川人都在悲慟中。

“我們來不及思索,來不及感傷,為了全市人民的環境安全,我們快速收拾心情,衝向第一線,從受創的辦公室裡找出資料,搬出藥品,搭建起簡易的臨時實驗室、臨時辦公點……”廣元市環保局副局長張厚美回憶說,在臨時實驗室裡,專注、敬業的環保人堅持一絲不苟地做水質分析、樣品處理、出數據。

實驗室長期在外也不是辦法。很快,廣元市環保局大樓旁邊的荒地裡開荒搭建起了“帳篷應急實驗室 ”。

“別小看這個實驗室,當時可承擔了全市所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的艱鉅任務。”張厚美拿出一張保存完好的照片,監測人員正在帳篷實驗室裡井井有條地開展著工作。

那段日子裡,他們以單位為家,以帳篷為房,以活著就要努力工作為信念,每天奔赴在飲用水水源地、田間地裡、堰塞湖、有安全隱患的企業、臨時實驗室裡……

當時,青川縣環保局受災嚴重。震後第一時間,市局監測人員緊急奔赴青川縣城,開展應急監測。青川建峰鄉、曲河鄉、東河口堰塞湖等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後來,原環境保護部配發了應急監測車輛,他們終於告別了臨時辦公點,住上了板房。

“10年彈指一揮間,後來的我們不懼過往,始終前行,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動環保工作。”張厚美說。

這10年,廣元市環保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創建了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列,是全省僅有的6個達標城市之一;嘉陵江全流域保持Ⅱ類水質、白龍湖是全省最大的Ⅰ類水體,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7個環境監測機構、8個環境監察執法機構全部達標,躋身全省一流。妥善處置了甘肅隴南銻汙染、陝西漢中鉈汙染等輸入型重大汙染事件,得到生態環境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同時,廣元市還新建了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實驗室、信息中心標準機房、視頻會議室、機動車尾氣監控中心,配備了環境監察執法支隊移動執法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